「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在我們身邊會看到一些人的耳朵上會有一個小孔,在民間,這個小孔是一種吉利有福相的象徵。
老人們把這個孔叫做「倉眼」,有儲存糧食的意思,在以前家裡有糧倉的都是大富大貴的人家,因此有「倉眼」的孩子,老人常說:「這孩子將來肯定大富貴!」因此倉眼又叫富貴眼,是受上天恩賜的。
寶媽發現寶寶耳旁小孔發臭,有白色分泌物
王女士在寶寶出生後7個月左右時發現寶寶的耳朵上有一個小孔,與針孔差不多大。讓婆婆來看看,婆婆說:「沒事,這時倉眼,長這個的人都大富大貴。」
可是王女士還是不放心,沒過幾天就在孔里發現白色的分泌物,湊近能聞到臭味。
王女士擔心寶寶的這個孔里有東西,可能進了蟲子。於是就自己上手去擠,裡面的白色物質一用力都擠出了大半,寶寶疼得大哭不止,連孩子最喜歡的安撫奶嘴也哄不住寶寶。
結果寶寶擠完沒幾天被擠部位開始發炎流膿,王女士發現孩子的耳朵症狀變嚴重了,急忙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醫生講解說,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耳前瘺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常染色體現象遺傳病。一般是不會發病的,但發病後情況嚴重是需要進行手術。
王女士的寶寶,因為擠壓過於用力導致病情嚴重,因此需要進行手術。不過手術後,孩子就沒有再復發的隱患了。
得知孩子的耳朵的小孔是一種先天病,又因為自己的擠壓使寶寶的病情加重,王女士自責不已。
先天性耳前瘺管分類
•感染型
當小孔出現疼痛、腫脹、流膿,用手指按壓傷口處有明顯波動感,且無法控制,使用簡單的治療措施無法消炎,這就是感染型先天性耳前瘺管。
這表明病情比較嚴重需要通過引流或手術切除的方式儘早根治。
•分泌型
疼痛、腫脹不明顯,但又白色膿水流出,且分泌物中帶有異味。需要將孔內分泌物清理乾淨,並塗抹消炎藥膏,建議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治療。避免二次傷害,使病情嚴重成感染型。
•單純型
這一類型的先天性耳前瘺管不會出現感染,或有分泌物出現,且單純型先天性耳前瘺管是終生髮病的,因此不需要擔心,將其當做一個胎記即可。
引起先天性耳前瘺管感染的原因
瘺管堵塞
耳前瘺管內部與耳道內部相似,也後有上皮組織分泌的體脂,這些脫落的體脂長時間不清理堆積就會堵塞瘺管。
瘺管長時間不通會引起細菌病毒的滋生和感染,出現紅腫、疼痛、流膿的現象。
分泌物過盛
這種情況因人而異,有些人的耳前瘺管內的上皮組織皮脂腺分泌相對旺盛,若不能勤清理疏通耳前瘺管,同樣會出現發炎感染症狀。
免疫力差
患先天性耳前瘺管的孩子中,一些抵抗力和免疫力相對較差的人發病率更高,尤其是在換季期間,很多孩子的抵抗力差易生病,耳前瘺管被感染的幾率也相對增加,家長們需要注意。
媽咪嘮叨:
寶寶耳朵上長小孔,千萬不要去擠壓,平時清潔可以使用70%的酒精在耳前瘺管管口出輕輕擦拭,保持局部清潔,預防感染。
出現感染髮炎現象時,在飲食上也需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吃油炸辛辣的食物。
若分泌物較多,建議到醫院做引流,使耳前瘺管疏通。
平時多注意提升孩子抵抗力和免疫力,合理補充維生素,勤鍛鍊身體,健康身體才是未來一切理想實現的基礎。
若孩子是輕度發炎,治癒後,家長需小心護理,避免復發。家長也可以到醫院與醫生商討後,進行切除手術,解除再復發的隱患。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