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閨蜜家玩,剛好她帶寶寶到育嬰中心做嬰兒撫觸回來,她說,寶寶很享受給撫觸的過程。我開玩笑地說:「你真是錢多啊,自己在家給寶寶做撫觸多好,親自動手,還可以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閨蜜也笑著說:「我有你這麼心靈心巧就好了,我怕撫觸錯了,反而影響寶寶的健康。」
何為撫觸?撫觸就是對嬰幼兒的身體進行輕柔的按摩、愛撫,以改善寶寶的身體機能,促進寶寶生長發育。
撫觸對寶寶有什麼好處?
降低肌肉、關節緊繃
新生兒的肌肉關節常處於緊張收縮狀態。通過給寶寶撫觸,可使他僵硬的肌肉鬆弛。釋放緊繃壓力。
促進神經發育、改善寶寶睡眠
3歲前寶寶神經系統一直處於發育狀態,頻繁撫觸刺激可促進寶寶腦部及神經發育。媽媽溫柔的按摩、撫觸會加深寶寶的睡眠深度,延長睡眠時間。
增強安全感,增進親子感情
嬰兒撫觸可讓父母與孩子在最時間內,透過」觸摸、互動「來了解彼此,讓寶寶感受到你有多愛他,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父母通過按摩 ,能與孩子互相學習、適應,不便能增進親子之間情感交流,還能提高信賴感,對親子關係提升有相當大的幫助。
如何給寶寶做撫觸呢?常給寶寶做這些部位的撫觸,孩子聰明又身體好。
心頭部撫觸
用兩手拇指從前額中央向兩側滑動。
用兩手拇指從下領中央向兩側滑動,讓上下領形成微笑狀。
兩手從前額髮際,向腦後撫觸,最後兩中指停在耳後,像梳頭樣動作。
當胸部撫觸
雙手在胸部兩側從中線開始,進行弧線型撫觸。
腹部撫觸
兩手依次從嬰兒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動,呈順時針方向畫圓。
四肢撫觸
兩手抓住嬰兒一隻胳膊,交替從上臂至手腕,輕輕擠捏,像牧民擠牛奶一樣,然後從上到下搓滾。對側及雙手做法相同。
心手足撫觸
用兩拇指交替從嬰兒掌心向手指方向推進,從腳跟向腳趾方向推進,捏一捏每個手指和足趾。
背部撫觸
以脊椎為中線,雙手與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動雙手,從背部上端開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從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推至頸椎部位。
雖然說撫觸有很多好處,但寶寶身上有3個部位儘量不要碰,不然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和發育。寶寶的這三個部位最嬌弱,最需要保護,爸媽們一定要細心呵護。
囟門
鹵門是寶寶頭部還來長合的頭骨中間的一片菱形空間,像脈搏一樣一跳一跳的。新媽媽平時要避免接觸這部位。
頭垢
新生寶寶的頭皮上往往會有一層魚鱗般的黃褐色的污垢,新媽媽千萬不要用手去摳,可以用植物油輕輕塗抹在污垢處,待它軟化後會自然脫落。
臍帶
臍帶處要特別保持乾燥。用尿布時注意避免臍帶被尿液浸濕。在給寶寶洗澡時不要讓他在水中浸泡過久,洗澡後用75%酒精棉給臍帶處消毒。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小寶寶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撫摸不能做很長時間,先從5分鐘開始,然後延長到5~20分鐘,稍大一點的寶寶可增加撫觸時間,但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