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母親以前還是老師、孩子和民警要漢堡吃

2020-12-15     案件勞聞

原標題:江蘇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母親以前還是老師、孩子和民警要漢堡吃

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據周圍鄰居講,楊某的性格還可以,與同學關係普遍保持不錯,母親徐某性格偏內向。

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其母親殺死。當地宣傳部門向九派新聞證實,確有此事,警方已介入。

有位網友說、據說此母親還是老師,為什麼高中生都高三了還要陪讀呢? 孩子大了,放心放手,子孫自有子孫福;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尤其要講究策略方法,再篤信"打是親罵是愛"、"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老觀念恐怕行不通了!

事情的最新進展,孩子已經被捕。報案者是死者的同事,孩子殺人後將家中門鎖上,同事聯繫不上死者,撬開家門發現死亡後報警 據身邊同事說被抓的孩子甚至沒有太多反應,很平靜地和民警要漢堡吃。

不少思維觀念陳舊的父母「無意的」把自己的大學夢寄託於孩子。自己啥也不懂,總是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自己的問題。孩子考差了好比是自己考差了一樣。

說句實話,我老爹就這樣,據我伯伯所說,我老爹曾經哭著說「我沒把孩子教育好,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伯伯問我到底犯啥事了,他告訴我老爹是從來不落淚的。

我對此十分反感,厭惡,我已經找不到形容詞了,又氣憤又悔恨,咬著牙怒容流淚的那種。「你個死鬼啥時候擔心過我的學習了?你裝嘛呢」基本不關心我學習的父親有時候突然關心我的學習一下,持續1-2天,然後接著不關心。我也不是什麼學習達人,我以廢物自詡。就是那種天天熬夜刷題也只有下游水平的人。所以父親的行為讓我感到厭惡,我甚至認為他有一點點炫耀的成分在裡面。

父母的陪讀我是真的頂不住,非常不自在,也說不出哪裡不自在,即使母親只是在邊上睡覺我都覺得不自在,效率會大幅度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發獃。接著就是那種從未體驗過得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心慌從而產生壓力。

人就是一段彈簧,壓力越大,彈力也越大,但是,彈簧收到的壓力是有極限的,過大的壓力會使彈簧失去彈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必然會成為壓力,其實孩子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有心學習的人那都不需要催促,自己都在鞭策自己,那可真的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父母的陪讀會讓孩子產生「我們全家都十分重視」的念頭,這會使壓力倍增,「媽媽都放棄工作和出去玩的機會了哎,我要是考差了怎麼面對媽媽呀」這種進階的壓力長期下來使孩子苦不堪言。甚至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車稻草。

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高考的制度。眾所周知,高考是特別卷的,而卷王又以江蘇浙江為首。高考確實是一個嚴格的篩選過程,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超越他人而超越他人,卷子一年比一年難了,但是高考的平均分卻一年比一年高,這讓人出現一種錯覺「哎呀,是不是今年題目出簡單了呀,看來明年還要再難一點才好呢」得了吧,做個人。

這次的事件讓人心痛,我們不單單只能從一方面出發得到一個簡單卻不正確的答案,我們要透過事件看到本質。孩子做出殺害母親這種滅至親的行為必然是有理由的。也希望各位家長,為人父母可以以合適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弒母這是一出家庭悲劇,更是社會悲劇。高三的孩子不應當對生命沒有概念,他不是殺雞殺魚,是殺害了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母親。

到底是什麼樣的激烈衝突才會讓孩子做出如此暴行?是否又存在過失殺人的可能性?如果是故意殺人,可見他的內心對母親沒有愛,甚至是恨,心理也存在問題。我想來他學習成績也並不好,陪讀的母親管教必是嚴厲的。我猜測一是母親平時的教育也只關注成績,缺乏良性溝通,親情缺失。長期積累導致孩子內心陰暗。二是高三男孩可能接觸一些網絡遊戲或小說,遊戲殺戮和現實殺戮混淆不清,對生命缺乏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缺乏法律意識,不明白殺人的後果。

親子相殘之弒母:

2000年5月17日,浙江金華高二學生徐力,因不堪學習重負和母親逼迫,殺死自己的母親。

2005年5月16日,江蘇14歲初二學生李小明,因為成績下滑,害怕面對失望的母親,向母親舉起了榔頭。

2009年9月11日,河南省鶴壁市16歲的少女因不堪忍受父母長期的吵架,殺害父母后並分屍。

2012年2月7日,鄭州市17歲名校高中生為擺脫學習壓力,殺害自己的母親。

2016 年2月14日,警方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發現已經去世大半年的謝某,而作案人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吳謝宇!

2018年11月22日,濟南建大花園小區,23歲的大學生殺死了自己陪讀的母親。

2018年12月2日,12歲少年,因為不服母親的嚴格管教,殺死自己的母親,並說出了那句駭人聽聞的話「我殺的是我媽媽,又沒有殺別人」

2019年3月16日,江蘇 13 歲男孩因為母親的嚴格管教,殺死自己的母親。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年紀大了父母千萬別多管。女孩子容易逼出抑鬱症自殺,男孩子一個情緒過激就把你殺了。

現在很多父母思想上還是不能很好的轉換,孩子小時候確實是管得多,但是等到高中了,就不該管了。管孩子太多好的結果是媽寶男、媽寶女,壞的結果就是激化矛盾,反而不利於學習。

家長最忌諱這樣一種思想,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覺得是一筆「投資」,把孩子當作是自己隨意操控的玩偶,這是完全錯誤的。青春期大部分的家庭矛盾都是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要獨立,家長還轉換不過來,於是家長指手畫腳,孩子就受不了了。

如果父母從孩子幼兒時,就能認識到,孩子是獨立個體,注重民主教育,那麼,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不會被孩子搞得心煩意亂。 雖說很多人認識到這點,但是能做到,是相當考驗家長的耐力。 有的孩子在學習某個階段,學習動力變強,但是作為父母要麼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要麼忙於工作,當孩子表現出些許的希望時,被家長不經意的行為滅了。一片涼涼。

所以我認為,孩子長到一定程度最好還是放養好一些,給予更多的自由,充分的信任。說難聽點,就是要看著孩子往火坑裡跳,讓孩子自己自由的摔幾個跟頭,遇到了挫折,再靠父母來教育。這種事後教育就比事前的約束來的好,孩子也深刻得多。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都到高中了,家長還陪讀,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本身學習壓力就大,在學校是很壓抑的環境,回家還要聽母親叨叨,這種情況下發生什麼都正常。所以這既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警示。

我們養育孩子,不是為了增長臉面,不是為了道德綁架圖回報,更不是替我們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事。 而是為了讓他,有了知識技能傍身,能更好認識世界,看清社會百態,活出自我價值。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要多多學習,怎麼教育孩子,請孩子多指教。

不過這種警示更多還是對年輕人起到作用,以後有了小孩,不要管得太多。尤其是青春期以後,有了自己做選擇的能力後,要多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家長只負責原則大是大非問題上的提醒。給孩子自由固然可能會造成很多問題,但是不給孩子自由,一定會讓孩子沒有問題也產生問題。

要相信,孩子到底能不能學好,不是靠管教出來的,而是靠周圍環境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很有啟發。孩子從小接觸的環境,不論是社會環境還是家庭環境還是教育環境,才是決定孩子能不能學好的因素。

不管是作為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得明白關注孩子的品德和心理是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的事情。加強生命教育和普法,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貴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嚴重後果。同時也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做有效溝通,能用愛去激勵感化就儘量不要使用暴力。盲目追求成績只能扭曲一個人的靈魂。 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比分數重要的多的多。

網絡配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cR-aXYBetPpsA5I6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