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緩解了她的「痛」,她越舒服就會越愛你!

2020-04-08     天使養生堂

前言——在傳統醫學中,艾灸可緩解女性每月出現的宮寒痛經之症,關心你的女人就要從這些細節入手,讓她越舒服,她就越愛你!中國中醫藥報 胡獻國寫的《艾灸緩解宮寒痛經》值得頭條友友好好學習。


凡在月經前、經期、經後發生明顯下腹痛或其他不適,以致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者,稱為痛經。痛經常呈陣發性下腹部絞痛、脹痛或墜痛,可發展到背部和大腿上部,嚴重時面色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冷,甚至虛脫,還可伴有噁心、嘔吐、尿頻、腹瀉、頭痛、眩暈等。

中醫認為,沖主血海,任主胞胎,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充盈,則月經如期而致,氣血虧虛,胞絡失養,則月經不調,痛經。灸療有活血散寒、溫經止痛之功,對痛經有明顯緩解效果,可根據自身情況及特點選用。

艾條灸:

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內側等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受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每次每穴艾條灸2~3分鐘,每次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連續5天。

附子餅灸:

將附子適量研細,制為餅狀,放置於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連續5天。

隔鹽灸:

將食鹽適量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食鹽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至月經結束。

隔姜灸:將生薑切片,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天開始,每日1次,至月經來潮,疼痛消失為止。

隔鹽隔姜灸:

將食鹽適量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而後將薑片放置於食鹽上,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至月經結束。

隔藥灸:

取紅花、蒲黃、川芎、元胡各等量,擇凈,研為細末,加黃酒少許製成藥餅,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至月經疼痛消失為止。

中成藥藥酊灸:

雲南白藥酊或正紅花油適量。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或關元穴、肚臍處,而後用點燃的艾條在搽藥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受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1次,每次約10~30分鐘,連續5天。(中國中醫藥報 胡獻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Zd2XXEBrZ4kL1VifL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