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的四大健身功用

2019-08-28   武術之家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意拳的歷史亦如是。也因之,意拳不管經歷怎樣的風雨,始終是最值得信賴的、代表著中華文化精氣神的道統血脈之一。

意拳的理法,已有王薌齋、韓星樵、姚宗勛、楊德茂等諸多前輩進行過系統闡述,現筆者僅從意拳健身之功用這方面,做幾點梳理。

意拳的功用之一,讓人精力充沛

人到中年,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精力不濟,稍微地努力工作一下,就感覺很累,很疲勞,甚至「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中原因,就是從出生到中年,人一直在消耗生命能量和磨損承載生命能量的軀體,這種生命能量就是——氣;

這種軀體就是使氣很好流通的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功夫界謂之通透度。這個時候,如果能通過意拳有無相生的互動,可實現陰陽平衡,氣血流通,內氣充溢,精神飽滿。

站樁站樁強調頭直、目正、神莊、氣均。通過站樁的修練,使自己身心內外舒暢,從而對精力的恢復有莫大幫助。如此這般,人又能像年輕人一樣,可以加班,可以說話不累了,可以走南闖北地而不倦了。

當然,這還得看看修煉意拳的時間,對意拳理法理解的深度,以及依據意拳思維處理各種事務的水平如何而有所不同。

意拳的功用之二,讓人思維敏捷

 有的人從小到大,思維都不太敏捷,這除了他(她)所接受的紮根教育,經過的哲學以及數理上的訓練,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有沒有建立一種抓住核心的思維模式,以及提供生命能量的氣的質度和量度如何了。

如果沒有核心思維模式和充沛的生命能量,則很多時候,許多人的思維就不能打開、不能開闊、不夠靈活、不夠周全。

意拳的功夫訓練,內涵豐富,僅從思維層面來看,意拳思維屬於包含了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體察思維、運動思維等思維合一的整體性思維。

整體性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義,這在真正的意拳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因為,要調動體內和體外之氣,最大限度的不用肌腱伸縮之力,同時還能放鬆身心,自如地運用意識,而意識力度、思維的廣度,能照顧到、關照到幾種思維,舍整體思維,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們從意拳站樁中可以體會到;在站樁中體會到不動之動,做到鬆緊、撐抱、開合、牽掛等等為體察思維等等。這些綜合到一起,方為整體性思維。當然,學練的時候,則從一個方面入手,然後,逐漸迭加,最後實現聯合、整體、混元的運動。這種自如、和諧、整體、平衡、流通的狀態,就是意拳。

日久天長,如此這般的錘鍊,則必然讓人的思維敏捷、反應快。

意拳的功用之三,讓人祛病延年

那麼,為什麼練意拳能實現祛病延年效益呢?

其一,通過站樁姿勢的導引,伸筋拔骨,可調動體內的氣血,使之更好的流通,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血流通,百病不生」;

其二,通過意拳理法所要求的「把握陰陽」、「獨立守神」、「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等思維的訓練,可實現「 神意內斂」、「蓄靈守默」,從而使人身心放鬆,消除緊張情緒這樣,就會逐漸形成少生氣、不生氣的性情,情緒上沒有了大的起伏,這樣,就少有「志一而動氣」的刺激了,也因之,氣在體內少鬱塞、不紊亂,就會「治未病」,把病消滅在萌芽中——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一些內里的潛在疾病已被消除了。

意拳的功用之四,讓人開啟悟性

有人常言,意拳是智慧拳、書生拳。觀王薌齋先生、姚宗勛先生拳照是典型的武者文相。

從最根本處來說,意拳真正的功用,是讓人開悟的。悟了,則會悟後起修,再經過一定時間精氣神的混化和動作姿勢的通透度錘鍊,則養生、防身御辱、書畫創作、日常發明、企業經營等方面,都可以很快把握其中的最核心的心要法則和規律。

掌握了這種法要和規律,人就能實現自由、自覺、自主、自控,健康、長壽、快樂、幸福也就自然而然能實現了。

對於生活在塵世中的普通人來說,能實現意拳四大功用之一者,我們可以說,意拳的功用,已作用到他(她)身上了,也就是說,意拳造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