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都城在哪裡?當下的人們主要把目光集中在這3個地方: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根據測年結果,二里頭遺址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52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中國文化網《二里頭遺址》等)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石峁遺址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2018年4月,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大型陶鷹。2019年5月,石峁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2019年9月,科技人員通過對陝西石峁遺址的遺存物取樣並進行碳14年代測定,初步確定了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新華網《最新研究數據進一步確定石峁遺址核心區建造年代》等)
良渚遺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境內,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
良渚遺址發現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這些遺蹟、遺物的發現,顯示出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996年11月,良渚遺址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遺成功,標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2019年9月1日,良渚遺址入編《中國歷史》教科書正式啟用。( 新華社《「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至於它們到底誰是,爭論是存在的,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但學術界的爭議一直比較大,主要集中於二里頭只有宮城城牆,沒有外城城牆,也沒有王陵,究竟「姓夏」還是「姓商」一時難以說清。因此,石峁遺址發現後猶如一聲驚雷,帶給世人很多的震驚,其面積巨大,建造難度大,並具備早期國家都城的功能,有觀點認為,相比二里頭,石峁更像夏都。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率先讓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在國際得到認可,人們便認為,中國最早的都城(夏都),在良渚。
對此,我們的看法是,在中國文明的早期,人們不可能也不能建造一個如同現在北京一樣的都城,供後人來考古,在夏那個時期,中國的大地上不可能存在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們都是大大小小的、相互具有聯繫的部落或者部落聯盟,而這些部落或者部落聯盟也都有自己的「中心區域」,接近於都城,但那是各個部落或者部落聯盟的都城,而不是整個中國的都城。用今天的概念套用古代的模式,或用現在的標準衡量古人的做法,一定是會出錯的,結果也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其實,還有一個事實也是需要弄明白的,那就是所謂都城不可能是永久性的,它也可以像我們歷史的都城由長安到洛陽,也可以從洛陽到北京以及其他地方。在夏這個朝代里,部落或者部落聯盟之間的角逐是一定的,角逐不一定是誰滅了誰,或者誰統一了誰,也許一個部落去征服另一個部落,因為那個部落沒有足夠的準備等,失敗後向征服他們的部落屈服,征服的部落也便放下了武器,不存在完全和顛覆性的毀滅。再過一段時間,那個沒被完全和顛覆性毀滅的部落或者部落聯盟,又向他們曾經屈服的部落開火,採取一樣的手段,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歷史地來看,掌握了文明的,也不一定是武力最強的,能夠天下無敵的。比如,歷史上,大家都認為中原文明先進,但它也曾被遊牧的文明徵服過,像宋被元滅、明被清滅。比方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但晚清時卻是別人把它製成先進的武器來打中國人。所以,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文明產生於中原,就認定了那裡的一切都是先進的,包括軍事、建築等等各個方面。
文明最早的起源一定是這樣的,是讓人相對穩定地活下來,活得更體面、更好,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活下去的生存服務,而不是最先想到把別人消滅了。就像最早的石器,是用來生產的,而不是打仗的。考古學家許宏把二里頭遺址稱為「最早的中國」,而不是夏都,也許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知道了這些,就會覺得所謂的夏都爭議其實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它甚至是中國大地上的一種廣泛存在,可以有很多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