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日劇《晝顏》,我被自己理解出軌戀人們的念頭嚇一跳

2019-08-26     射手座惡魔

《晝顏》是一部老的日劇,再次重溫,依然深受震撼,那份經典與深刻歷久彌新。有那麼一瞬間,我竟然理解了那些飽受婚姻束縛,選擇出軌的戀人們。當然僅僅是理解而已。


知乎上有網友說,看了這部劇想出軌,也有人說更加不想結婚了。這實際是對劇的誤導。一部劇的現實意義,在我看來,外在是叫人欣賞,目的是引人深思,它不是要引導或者宣揚,而是將認知留給觀眾。

畢竟,對於出軌,自然無法苟同,那是對婚姻和愛人的背叛。不想結婚則是對婚姻持悲觀態度,劇終究是劇,現實的日子還是靠我們去經營的。

本篇只想帶您客觀看待這部劇本身,緣何它好,它挖掘了什麼,它揭露的人性是什麼樣的,它對婚姻的啟發有哪些。

《晝顏》女主角


《晝顏》的精彩點在哪裡

日劇的劇情慢吞拖拉,可卻獨勝一籌,以《晝顏》為例,有幾個層面尤為精彩:


一是演員的出色表演,每個演員都解讀一種人性,對婚戀困境進行細膩的刻畫;

二是巧妙的美學設計,如畫面的構圖,劇情的配樂,場景的暗示,經典的台詞;

三是引爆爭議話題的,對「出軌」這個話題點進行深刻揭露,直擊人心,教人反思;

四是講究細節,如劇中兩位主婦的穿著,利佳子衣著光鮮亮麗,色彩鮮艷,紗和穿著普通,以暗色調衣物為主,由此可看出兩家經濟狀況。




插曲《Never Again》,旋律即是故事。開頭的低沉,壓抑清冷的調子,女聲切入時,簡直就是主婦絕望心聲的呼喚。旋律到高潮時,紗和奮力在風中騎車,寓示著她衝破現有婚姻的藩籬,一路在愛戀的路上無法停下。等唱音漸小,意味著生活又回到原點,主婦們從美麗的夢幻中清醒,面對出軌這個眾人皆知的醜聞,開始處理慘澹的結果。




晝顏妻們

日劇《晝顏》讓大家知道了「晝顏妻」這個稱呼,特指那些趁著老公白天出外工作、暗自偷情出軌的家庭主婦。想必劇名上的工作日下午3點的戀人們,也是點明出軌的時間了。

劇中有兩位女主,一位是家境優渥的四十歲主婦利佳子,一位是家境平凡在便利店打工的三十歲主婦紗和,利佳子出軌已久,在一個接一個的情人之中周旋,從來不曾被丈夫發現;紗和從未出軌,但苦悶無性的婚姻中,她管得住肉體,卻管不住一顆心要愛上別人。

經驗豐富老到的晝顏妻利佳子,在開篇偷情時被紗和發現,進而紗和幫她過關,後來利佳子在家庭聚會上,對丈夫公司的畫家加藤修一見傾心,一發不可收拾。

利佳子與加藤修


紗和也在與北野的幾次頻繁接觸中,漸漸喜歡上這個細膩溫柔的老師,想念和在意愈加濃烈,直至墜入不倫之戀。

紗和與北野



婚姻之黑暗讓人望而卻步

劇中主婦的婚姻,就像一個圍城,讓她們無法自由暢快地喘息。日本主婦的刻板印象由來已久,她們是賢惠居家的妻子,微笑順從,任勞任怨,負責料理家事、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她們大多不必賺錢養家,不必有太多欲求,只需平穩度日。

利佳子,美貌時尚,與丈夫結婚之後,只是他的人偶,在家裡如同保姆,連大女兒都對她命令呵斥,可見地位有多低。丈夫用優越的財力和光彩的社會地位壓著她,她得不到丁點尊重和認同感。




紗和,與丈夫相愛結婚,除了打理家庭瑣事,每天騎單車去便利店打工。丈夫到家第一件事是去問候小倉鼠,她得到的愛和關懷還不如小倉鼠。婆婆的時常造訪與催著生子,更讓她無可奈何,而丈夫是超級性冷淡,只有漠然和客套,紗和經歷著無性婚姻,卻無處訴說。



她們在婚姻里都處於情感的荒漠之中,陷在婚姻的樊籠里,主體意識被淹沒,自我價值被抹殺。等到有一天覺醒時,發現自己活得太像行屍走肉時,她們開始尋求其他滿足,比如出軌。

因為不能承受離婚後的風險人生,大多數日本主婦都不工作,或者不具備過強的工作能力,離婚後會失去太多,於是她們只好在不出軌的時間裡,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在出軌時獲得愛與歡愉,儘管這背負著心理的負疚感,卻無法抵擋絕妙的誘惑。

講到這,只給你傳達了一個意思,劇中妻子並不是好妻子,但事實上丈夫也不是好丈夫。

《晝顏》塑造了出軌的女性,也塑造了出軌的男性。紗和的出軌對象北野,是一個有婦之夫,他的妻子是大學副教授,研究所的研究員,而他只是一個高中生物老師。他妻子自私強勢,雷厲風行,家庭關係絕對女強男弱,在婚姻中他極為被動軟弱,逆來順受,隱忍而不反抗。


有評論說,北野的出軌,說明作為男人的一方尚且無法忍受這種境地,既然如此,又為何要要求女性在婚姻中總是逆來順受、默默容忍呢?

《晝顏》在暗示:不能讓伴侶獲得成就感的婚姻危機四伏。

人的情慾面被毫不留情地揭露

當一個人擁有的東西,對她不再有吸引力,不再讓她壓抑所有的苦悶時,她就會渴求那些未曾擁有,卻足以慰藉自己的東西。

比如利佳子愛上窮困落魄的畫家,細膩敏感的畫家理解她,能看透她婚姻中所缺的東西,「你只是把你妻子當做玩偶,但在我眼裡她不是」,當畫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利佳子恰好獲得了自己一直渴望的認同感。所以當丈夫揭發她,對她極盡嘲諷和家暴時,她心就絕望了,寧願離家出走,甚至去做陪酒女,也願等待畫家的歸來。


紗和更是一位遭遇冷暴力和無性婚姻的主婦,她嚮往一種有活力的愛情,向她死寂一般的婚姻拋去一絲動盪的漣漪。她有少女心,期許純真的愛戀,而北野真正關懷她,雨天蹲下為她繫鞋帶,和她平等地交流分享生物知識,書架上書倒下來時趴在她身上保護她。


她和北野的私會,成了她庸常生活中一抹抹小期待,她離開車座在夕陽下奮力騎車,以及只有和北野在一起,才會展露出的輕鬆自然的微笑,就是內心的明示,她想擁抱幸福,想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看到這樣掙扎維持著的冒險的喜歡,人的情慾和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那此時出軌一說便顯得暗淡。然而我只能說,即便被唯美的出軌愛情而打動,,但我終歸只理解情感層面,卻難以苟同出軌和背叛。痛苦的婚姻,可以選擇有尊嚴的離開,而不是沒有勇氣離開時,卻出軌和背叛。


階層同樣橫亘在家庭里

這不簡單是家庭主婦出軌和已婚人士婚外戀的劇集,它涉及了一個階層問題。

利佳子,紗和,北野,加藤修他們在家庭中都處於劣勢,在相對弱的階層中。反之,龍川(利佳子丈夫),介俊(紗和丈夫)和乃里子(北野妻子)則處於相對高的社會階層。

低階層的群體更像婚姻的附屬品,得不到平等、尊重和自由。正因為擁有高階層的優越,所以利佳子丈夫只當她是玩偶,必要場合出席時的微笑主婦。




紗和丈夫在女下屬的勾引下玩起曖昧,因小倉鼠的走失對她大發雷霆。

乃里子高傲地炫耀自己副教授的成功,而無視丈夫的情感需求。




他們毫無顧忌低階層群體的感受,也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階層很現實地存在著,強勢一方近乎狂妄和獨斷專行的作風,高揚著他們的體面和驕傲,致使弱勢一方陷入絕望和痛苦的處境。

人選擇什麼,代表他看重什麼

利佳子和北野最終回歸家庭,與其說是個人對社會的妥協,不如說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或者本性使然。

塵世之人,均有或多或少的無奈,做出無奈的選擇,不是宣告抗爭的無力,而是利弊權衡後的冷靜決定。

利佳子放不下孩子的牽絆,而畫家的手神經受損,不能再像以往那麼作畫,從此流浪在街頭,利佳子自然選擇經濟條件豐厚的丈夫。

北野本性懦弱,加之妻子方的絕對強勢,選擇向現實低頭,回歸家庭。

名利權錢與情感責任道德,強烈撞擊後,會達到一個平衡點,只是每個人的看重點不同而已。



動物只懂占有,而人會為了所愛的人放手

故事的最後,紗和在校園外,隔著圍欄聽著北野在廣播里的那段話,淚流滿面,悲痛交加。在校園圍欄外,看著北野走出來並越走越遠,紗和只能想:如果可以,我想奔去那個人身邊,可是我們的相見是不被容許的。

魯迅有句名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在每一個人物都備受煎熬和折磨的劇中,最諷刺的那段,應該算北野在劇末用學校廣播講的一段肺腑之言了吧,「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動物只懂占有,而人會為了所愛的人放手。」




這是對荒誕婚姻的諷刺,也是對那些深愛而分手人的悲痛告白:作為一條生命,既然你降生在這世上,在將來,請好好愛一個人……我也因為和一個人相遇,相愛然後分離,從而體會到那種喜悅、相見、擁抱。只有這些是不足以稱之為愛的,我是這麼認為的。……因此,我希望你們總有一天,能真正地愛上一個人。這是我的願望……

可是悲劇之中總有一縷希望的曙光,就像結局離婚的紗和,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起碼她逃離了不幸的婚姻,可以重新上路,開啟新的旅程,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起碼她獲得了自由,也給予自己以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Nirz2wBJleJMoPMnU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