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不能陪,孩子學習不主動,原因到底在哪裡?

2020-03-15     凝媽悟語

文 | 凝媽

看到一份調查報告,孩子宅家學習這段時間,有超過80%的家長陪孩子學習,只有12%的孩子是自己管自己。家長每天花在陪孩子學習上的時間有4小時,有10%的甚至超過6小時。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課業的增多,陪學的時間也會相應增加。其中陪著一起上課的家長占51%,比例巨大。

但是,近期家長陸續復工,能陪孩子繼續學習的大幅減少,有些孩子開始處於放羊狀態,從上個月的認真學習,又倒退到放寒假的鬆懈拖拉。家長們紛紛吐槽,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作業磨蹭、學習不專心、學不會、找不到作業、找不到答案的比比皆是,能夠完全自理的只有極少數。家長不陪、孩子不學,讓很多家長抓狂。

01 家長不陪、孩子不學,家長也不能甩鍋

學習本來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家長比孩子更著急。孩子不學習,最焦慮的還是家長,孩子們則悠哉悠哉、不痛不癢。沒有家長陪伴,孩子就不學習的,一般會出現在這幾種情況之下。

1)家長包辦太多

家長因為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足,對孩子不放心,所以對孩子的學習過分關注,過分包辦,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孩子機械性寫作業,不會用心思考,一旦離開家長的幫助,就像魚兒沒了水,會感到非常無助。孩子的主動性調動不起來,家長一旦沒時間陪,孩子就會掉鏈子。

認識一個家長,每天都會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看視頻、一起做作業。不僅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還參與學習的準備工作和善後工作。學習用到的各種視頻資料、紙質資料全部幫忙下載。紙質資料幫忙列印裝訂,送到孩子書桌上。孩子作業不會做,家長幫忙找答案,找不到答案就向其他家長或者老師求助。孩子學習總體狀況並不理想。

2)孩子貪玩

《兒童遊戲力》中說,貪玩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孩子天生的權利。

即使一些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同樣貪玩,一旦沒有家長老師的約束,他們就會放飛自我。孩子網上學習,勢必用到電腦、手機,可以查看各種網頁,一旦被遊戲、視頻、社交軟體誘惑,就會分身乏術。

宿遷一個11歲小男孩,在家上課的時候,偷偷看視頻、打遊戲,玩就罷了,他還給視頻主播打賞,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都有費用支出。每次花費從幾千塊到一千塊不等,最多的一天花出去了四五萬塊錢,一個月累計消費40萬,把家長的賣房款花得只剩0.2元。這孩子一天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玩了,哪有心思學習。

3)孩子沒有目標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認為:動機是很重要的學習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談論的動機,通常是通過考試、考上某個大學等短期動機。

很符合事實情況!這一代孩子生活優越,衣食無憂,要啥有啥,不需要付出什麼努力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家長心裡很著急,但是只是跟孩子說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以後可以找個好工作。這些對孩子來說很遙遠,很模糊,不會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

有時候問孩子為什麼會主動學習,他會一臉懵,「我表現好唄!」很明顯,他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取悅家長、取悅老師,這是非常可怕的。

02 家長不陪,讓孩子主動學習,需要想辦法

我們小的時候,家長不給我們學習的時間,放學後要做農活、幹家務,因為學習機會難得,我們卻非常努力的學習,急於想擺脫自己的命運。現在的孩子有大量的學習時間,卻不想主動學習,形成強烈反差。不禁反思,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還真要想些辦法。

1)扶上馬,送一程

對於低年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網絡課程離不開家長的幫助,但是對於高年級、初中以上的孩子來說,網課學習輕車熟路,並不需要家長提供太多幫助。

開始上課時,家長可以了解學習流程,指導孩子下載保存資料、列印資料,課程結束後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教會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幫助孩子上傳作業。

之後,家長要逐步退出,讓孩子自己下載資、整理資料、列印資料、完成作業,提出問題。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準備工作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不需要家長代勞。

上傳作業要由家長操作,因為可以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對於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對於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提出督促,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學習效果。

2)管好自己的財務密碼

孩子能在上課時玩遊戲、看視頻,還打賞,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是一次兩次了,還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孩子沒有經濟來源,打賞的錢全部來自父母,那是父母對自己的銀行卡、密碼保管不當造成的。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銀行卡密碼、支付寶密碼這類涉及財務的信息不能透露給孩子,孩子還沒有控制金錢的能力,只要堅持這個底限,孩子想打賞也拿不到錢。沒有錢不能打賞、不能玩高級遊戲,這讓他索然無味,他就沒有興趣再玩了。

現在需要檢查自己的支付綁定情況,任何視頻網站、社交軟體都要不要綁定支付,如果綁定了全部解綁,更換密碼,從源頭上控制孩子打賞的行為。

3)讓孩子有愛好

《邁向目的成功之路》中強調:目的,是驅動我們每天大部分行為背後的一個動機。

孩子有目的、有目標才有學習動力,孩子的目的、目標來自愛好,他知道為什麼學,知道學習了之後對他的愛好有幫助,他就會有興趣主動學習。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重視孩子的愛好,以此為突破口激勵他學習。

孩子喜歡研究電腦、電路,他就會主動找資料學習,又看視頻、又看書,英文原速視頻、英文原版專業書,他都能啃下去。當他學習懈怠的時候,我們就會告訴他,想研究更高深的電腦電路,就要打好基礎,將來才有機會了解更多。

4)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有時候孩子會困惑,課本上的知識在生活中用不上,為什麼要記住?將來只能從事一種職業,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無關」的知識?

我想起了一段話告訴他:

就像我們吃飯,吃了很多食物還要排出去,是不是也沒用啊?但是食物真的有用啊,你天天吃飯,就從弟弟這麼高長成現在這麼高了。

學習也是一樣,看上去沒有用,但已經在你大腦里進行了儲備,你慢慢的就能通過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

將來不當作家,但也要把自己的想法準確表達出去,就要學語文。將來不當數學家,但是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學數學。「知史可以明鑑」,學習歷史會變得更包容。現在新冠肺炎時期,學了生物就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看,每個科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孩子聽到解釋就慢慢理解了,原來學習是如此有意義。

03 不陪孩子學習,家長也不能放鬆

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有了學習動力,孩子能夠主動學習了,但是中間必然會出現反覆,所以家長也不能放鬆,還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動向,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1)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學習中會遇到挫折,因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他會有些沮喪,這時我們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對學習充滿信心、充滿熱情,以一種愉悅的狀態去學習,才有更好的結果。

孩子前段時間寫字很潦草,老師要求過他,他有所改善,但是並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評價依然不高。他卻以為自己付出了,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想放棄努力。

說實在的,如果我是老師,也會給他不好的評價,但是我不能打擊他的信心。我擁抱了他,跟他說「你的改變媽媽都看到了,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老師,不要在乎評價,把知識學到手才是最終目的,還要堅持寫得更完善才對呀!」孩子的苦瓜臉一下子變成笑臉,答應著「好!」果然認真地聽老師的講解,認真地做記錄,老師就給了很好的評價。

2)提供必要的協助

對於一些書面作業,我們不能提供很多幫助,但是對於背誦的作業,最好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協助。孩子自己並不能確定是否背誦熟練,我們的提問和解釋可以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在語文、地理、生物方面,每天的背誦,我都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孩子的背誦結果,有的是熟練的有的是不熟練的,對於不熟練的就要反覆提問。

我們的經驗畢竟比孩子豐富,對於孩子不能理解的問題,我會用動作、舉例給孩子解釋,讓孩子真正理解,達到深刻記憶的結果。

3)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孩子宅家學習其實是很辛苦的,每天要大量用眼,活動空間又有限,身體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為了讓孩子有個好身體,保證孩子良好的戰鬥力,我們要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讓孩子在課後向遠處眺望一會兒,緩解眼部疲勞。在孩子上體育課的時候,陪孩子一起運動,保證孩子動作做到位,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飲食上要搭配合理,給孩子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肉、奶、蛋、蔬菜、水果、牛奶,每天不能少,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04 結語

孩子宅家學習,家長不陪孩子不學,讓家長倍感煩惱,不要一味責備孩子,實際上大多數還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有些問題沒有做到位,有沒有喚起孩子的內在動力?如果不再一味責怪孩子,正確引領孩子,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孩子也會愛上主動學習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I8UAXEBiuFnsJQVNM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