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的高粱釀成酒,效益大增,全過程步驟請收好,8分鐘學會

2020-03-16     稻荷藝文


釀酒用糯高粱

過去山區,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為提高土地種植效益,近年許多農戶調整產業結構,從四川、山西等地引進釀酒用糯高粱新品種。種植糯高粱屬短平快項目,當年春季種植,秋季即可收穫。農戶可將產品直接出售,也可自己釀酒,酒糟用來喂豬,其加工轉化後的高粱酒、土豬肉也屬市場上的「俏貨」,畝產值更高,可達6000~8000元,一個貧困戶種植2畝,產值可輕鬆過萬元。因此種植糯高粱釀酒實屬穩妥可靠、立竿見影的脫貧致富項目,只要農戶勤勞肯干,完全可以實現當年種植、當年脫貧。

運用傳統工藝釀造出的純正高粱大麴酒,品質更加香醇,因此產品價格雖然是玉米酒的一倍以上,仍然十分俏銷。其工藝流程和技術要點如下:


酒麴


一、製作大曲

釀造大麴酒,必須提前製作大曲。「曲乃酒之骨」,酒麴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酒的質量。

製作大曲一般在端午節前後,趁溫度較高時進行。其工藝流程為:

1、備料。一般採用純小麥制曲,也有農戶添加少量豌豆。原料最好選用乾燥、飽滿,無雜質、無病蟲、無霉變、無異味、無農藥殘留的當年新收小麥或豌豆。

2、潤料粉碎。制曲前先將原料淘洗乾淨,潤料3~4小時後,用粉碎機破碎成「梅花瓣」狀,注意不能粉得過碎、過細。

3、拌料。將粉碎的原料加水反覆拌勻,含水量控制在36~38%。感官判斷以手握成團、齊胸落地即散為準,過干、過濕對後期發酵均不利。也有農戶根據需要,在拌料時加入嫩玉米漿、熬制好的野菊花(或其它中藥材)水等,其目的是釀造具有不同風味或功能的大麴酒。

4、踩曲。將拌好的料倒入木製曲模中,用腳踩成類似土坯形狀的「曲胚」。踩曲時應注意將四角踩緊,中部稍松並微微隆起。踩好的曲胚略呈「龜背型」,以內松外緊、松而不散為宜,這樣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和繁衍,生產出的大曲多為黃色,曲香濃郁。近年來,也有不少農戶改成將拌好的料裝入較薄的塑料編織袋(俗稱蛇皮袋)中,紮緊袋口後在曲模中踩實,連袋一起進入培養工序。


糯高粱


5、培養。踩好的曲胚先在室外攤晾2~3小時,待表面略干、變硬後,再搬進專門用於培養大曲的曲室中。

曲室使用前先打掃乾淨,然後在地面鋪一層潔凈、乾燥、無霉變的麥秸(或稻草),厚約15厘米。將曲胚均勻地水平放置在麥秸(或稻草)上,每塊曲胚間留2~3厘米空隙。在曲胚面上再鋪一層麥秸(或稻草),厚7~8厘米,然後再放置一層曲胚。如此交替排放曲胚4~5層,最上層曲胚面上再蓋一層麥秸(或稻草),厚約10厘米。一道曲牆堆碼好後,再碼下一道曲牆,每道曲牆間要留約50厘米寬走道,以便日常檢查。排放曲胚過程中需注意:一要輕拿輕放,防止曲胚破碎;二要排放整齊,防止曲牆倒塌;三是上下兩層曲胚間要交錯排放,以便空氣流通;四是曲室內不可排放過滿,要留出一定位置,作為後期翻曲時轉移曲胚場所。山區有的農戶排放曲胚時,在其間夾放一些黃蒿,以增加酒的香氣。

曲胚入室後,控制好曲室內溫度與濕度,是提高大曲質量的關鍵。曲胚剛入室時,為提高室內濕度,需在麥秸(或稻草)面上噴水,以表層麥秸(或稻草)濕潤而水滴不下滲到曲胚上為宜,一般室溫高時可適當多噴,室溫低時應適當少噴。噴水後隨即關閉門窗保溫保濕。隨著根霉、麴黴等各種微生物在曲胚表面大量繁殖,曲室內溫度會逐漸升高。一般在第5天或第6天(低溫季節需7~8天),曲堆內溫度會升至頂峰,最高溫度可達60℃以上。

當曲胚表面掛滿霉衣,用舌尖品嘗有特殊甜香味道時進行翻曲。翻曲的目的一是調節溫濕度,使每塊曲胚發酵均勻,菌絲由外向內生長;二是使曲胚逐漸成熟、乾燥。翻曲時將地面及曲胚間濕麥秸(或稻草)取出,更換成干麥秸(或稻草),同時將曲胚由平鋪改為側立,適當加大曲胚間距離。翻曲後曲堆內溫度會明顯下降,但隨後又逐步升高,大約1周左右升至最高點,此時進行第二次翻曲。經過兩次翻曲後,曲胚逐漸失水變干。在翻曲後15天左右,打開曲室門窗進行通風換氣,進一步加速曲胚乾燥。翻曲後40~50天,曲堆內溫度逐漸降至室溫,曲胚大部分已經乾燥,此時即可將曲胚搬出曲房,轉至陰涼通風處貯藏。曲胚轉場時,發現水分偏高、分量偏重的曲胚,應將其單獨放置在通風良好處,使其加速乾燥。乾燥的成品曲,品質好的外觀金黃色,鼻嗅有明顯醬香味。

新制的大曲乾燥後,還需在陰涼通風出存放3~4個月,使曲胚內各種微生物在時間的作用下進一步發生複雜演變,由「新曲」變為「陳曲」。用陳曲釀造的高粱酒,味道更加香醇,不會發酸。



二、製作酒醅

製作酒醅是農村釀造大麴酒的重要環節,一般在秋收後進行。其工藝流程為:

1、備料。純高粱大麴酒必須以純高粱為原料,不添加玉米、小麥等其它糧食。最好選用色澤鮮亮、顆粒飽滿,無雜質、無蟲蛀、無霉變、無農藥污染的當年新收穫高粱。

2、粉碎。將高粱與大曲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細度以通過20目孔篩的顆粒占70~75%為宜,注意不可粉得過細。也有農戶使用整粒高粱,蒸料前把高粱用清水浸泡2~3天(期間注意換水),具體浸泡時間視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高需時短,溫度低需時長,將高粱泡透(手能掐動、無硬心)即可。

3、蒸料。將粉碎後的高粱加水濕潤並反覆拌勻,濕度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度,然後將其放甑中蒸20~30分鐘。蒸過的料,外觀以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為好。如果原料數量較少,可將其直接用沸水燙熟。如果用浸泡好的整粒高粱,需放甑中蒸30分鐘左右,以內無生心、外微開花為度。

4、拌曲。將蒸熟的高粱取出,散開攤晾至溫熱(25℃左右),注意攤晾時間不可過長,以減少雜菌侵入,隨後加入粉碎的大曲反覆拌勻。大曲用量根據曲的質量確定,質量好的可少加,質量差的需適當多加。一般每100公斤高粱,加入大曲30公斤左右。加曲後料濕度,以手握成團指縫有水珠沁出為度。

5、入池發酵。山區農家釀酒,多數都挖有固定的酒窖(發酵池)以備常年使用。每次使用前,先將酒窖修補好,並在窖內墊一層較厚的塑料膜,然後將料放入其中逐層踩實。料裝滿酒窖後,將面上踩平踩實,用厚塑料膜蓋嚴,然後再用厚約10厘米的黃泥將窖口密封嚴實,確保外部空氣與雜菌不能進入窖中,最後在酒窖上覆蓋麥秸或稻草保溫。發酵期間要經常扒開麥秸或稻草查看,發現泥面乾燥龜裂需及時噴水保濕,並將裂縫處補嚴。如果料較少,也可將其裝入塑料壺內,加蓋密封后置於室內溫度18℃~20℃(夏季不超過25℃)處,促其自然發酵。但無論採取何種方式,發酵期間料都不能接觸空氣,防止雜菌侵入感染。在酒麴內各種微生物作用下,高粱澱粉逐漸轉化為酒精。經過約35天發酵,料已變成富含酒精的「酒醅」,此時即可進入蒸餾取酒環節。


三、蒸餾出酒

蒸餾出酒農村俗稱「烤酒」,就是將酒醅內的「酒」通過蒸餾、冷凝從酒醅中分離出來,變成能夠飲用的「大麴酒」。其工藝流程為:

1、備穀殼。山區農村烤酒時,必須拌入一定比例的穀殼作為填充物。一般選用乾燥、新鮮、色金黃、較完整,且無雜質、無霉變、無蟲蛀、無異味、無農藥殘留的優質穀殼。如果用陳穀殼,在使用前需先除雜,然後再清蒸約30分鐘。

2、拌料。將發酵好的酒醅從酒窖中出(或從塑料壺中倒出),加入備好的穀殼迅速拌勻。一般每100公斤酒醅加入穀殼10~15公斤。剛取出的酒醅濕而且黏,添加穀殼可使其在蒸餾過程中保持鬆散透氣,以便蒸汽均勻穿透其中,並將所含酒精充分、均勻地帶出,進而提高出酒率。

3、上甑蒸餾。農村烤酒需要用到幾樣特製的工具,其中包括一大一小兩口鐵鍋(大的在下稱「底鍋」,小的在上稱「天鍋」),一個用於裝料的木質桶狀「酒甑」,一個防止蒸氣泄露的密封圈(將篾圈外纏稻草,再用麻布片或塑料膜纏繞包紮製成),一個將酒從酒甑導引至酒壺內的木質「酒進子」,一個臨時裝酒用的酒壺(或酒桶),以及一些輔助工具。同時還要備足乾燥的硬柴。

烤酒時先將鐵鍋及酒甑等工具洗凈,天鍋的底部也要刷洗乾淨,以防出現雜質或異味。將酒甑置於底鍋上,在鍋內加水至酒甑下口完全淹沒。在酒甑底部安置好木格,墊好篾笆以便裝料。然後用大火將底鍋內水燒開,將拌好的料均勻、鬆散地撒在酒甑內的篾笆上。每撒一層料,等蒸氣穿透後迅速在其上再撒一層。加料過程中注意手法要輕,不可將料塌實,以免影響蒸氣貫通。待料加至接近酒甑上口時,放置好引導出酒的「酒進子」,墊好密封圈,然後將天鍋放置在密封圈上,仔細檢查天鍋與酒甑間是否漏氣。然後在天鍋內加入冷水,用大火蒸一會兒後,攜帶著「酒」的熱蒸氣就會自下向上升騰至天鍋鍋底,在遇到低溫後凝結成液體,落至「酒進子」的托盤上,然後通過「酒進子」上預設的管孔導出酒甑。在酒進子出口放置酒壺(或酒桶),將酒接住即可。為防灰塵、雜質,一般在酒壺(或酒桶)口覆蓋乾淨的棉布或紗布進行過濾。

在烤酒過程中,一要掌握好灶內火候。剛上料時火要猛,這樣可以保證蒸氣迅速穿透料早出酒。但出酒後火要穩,使酒醅中所含酒精能夠均勻、充分地揮發,提高出酒率。二要注意經常給天鍋換水。發現天鍋內水變熱後就要舀出,兌入冷水使其保持在35℃以下,以便酒氣在鍋底冷凝。三是出酒後要隨時品嘗。最初烤出的酒農村稱之為「酒頭」,這種酒度數(酒精含量)較高,酒性較烈;後來出的酒度數逐漸下降,酒性趨於平和;最後出的酒農村稱之為「酒尾」,度數偏低,味淡而且發苦,這時就不能再接酒了,否則會影響整個酒的品質。


品酒


四、二次發酵蒸餾

山區農村烤酒,第一次烤出的稱之為「頭道酒」。由於料發酵還不徹底,因此還要進行二次發酵,並進行二次蒸餾取酒,農村俗稱「烤二道」。

二次發酵方法是:將第一次蒸餾取酒後的酒糟取出攤晾,待溫度降至30℃以下後,再加入約20%的大曲反覆拌勻,隨後裝入酒窖或塑料壺中,將口封閉嚴實進行發酵,方法與第一次發酵基本相同。

待二次發酵完成後,取出酒醅進行第二次蒸餾取酒。此次烤出的酒,農村稱之為「二道酒」。由於「頭道酒」與「二道酒」在度數與口感上都有明顯差別,因此需將兩次發酵蒸餾所得酒兌在一起,這樣高粱酒的口感更加調和,質量一致而且有所提升。

經過兩次發酵蒸餾,正常情況下100公斤高粱可出酒38~40公斤,即出酒率在38%~40%。烤酒後的酒糟,農村一般將其曬乾後做豬飼料,使用時需添加玉米、紅薯、青飼料等。

農村烤酒,根據需要也有烤一道或三道的。只烤一道出酒率較低,但烤酒後的酒糟內營養物質還比較豐富,是上等的豬飼料。烤三道可提高出酒率,但酒品質下降,酒糟做豬飼料質量也較差。



五、貯藏陳化

新烤的高粱酒,直接飲用口感濃烈暴躁,不夠香醇,飲用過量容易「上頭」。因此,農戶常將其密封貯藏半年以上,待酒自然陳化,變得更加香醇後再取出飲用。(熊 飛 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QA5nAB3uTiws8KOVm8.html


















年關蒸饃饃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