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鍋還是背鍋?《上海堡壘》滕華濤:鹿晗有點冤

2019-08-22     more光影閒談

誰都沒想到,當一部「爛片」塵埃落定後,又會因為導演的一則採訪被推上了新的風口浪尖。

「滕華濤稱用錯了鹿晗」登上了熱搜,一瞬間,網絡輿論爆炸,迅速分成兩派,一派批評導演影片撲街著急甩鍋,另一派聲援導演,解釋原意。

日前,《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了網絡媒體的訪問,在整個採訪中,滕華濤攬了絕大多數的責任,但就是一個不小心,一句敏感的話就這麼在網絡上爆炸了:

「我自己從技術上來講,對鹿晗沒有任何意見。演員是我挑的嘛,最後這個喊『咔』過的也是我……我確實忽略了一點,我們想拍的這種科幻戰爭,和他的演員類型的差別。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里。」(本段採訪來自「Sir電影」)

結合整篇採訪,或者就簡單地結合這段採訪,看得出滕華濤導演並沒有抱著明顯的「甩鍋」情緒,反而是將鹿晗從泥潭中摘了出來,他稱鹿晗是自己挑的,演的戲也是自己喊「咔」通過的,自己需要對這個結果負責,但就是一句「用錯了鹿晗」讓氣氛變了味,或許「將鹿晗用錯了地方」才是他的本意,前者強調演員的實力,後者強調導演的協調能力。但這句話的甩鍋意味是在太大了。

在另一則視頻採訪中,滕華濤明確表示:「鹿晗我覺得有點冤。」

他依然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劇本是我參與的,演員是我挑的,角色是符合形象的,演戲是我通過的,是我指導的……

滕華濤稱,當年他找到鹿晗的時候,鹿晗還沒有什麼「流量」、「鮮肉」等標籤,只不過在後面兩岸,鹿晗才有了這些轉變,如今影片上映遭到這樣的負面輿論,是在影片拍攝之前未曾預料到的。

雖然導演滕華濤多次強調自己當年並不是因為鹿晗的流量效應而選擇的他,但絕大多數網友是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的,幾年前正是流量明星當紅的年代,觀眾的爛片預警能力還不太強,流量明星、大導演、大製作、大IP等這幾個關鍵詞在那幾年還是非常吃香的,在那個時代簽下鹿晗,說沒有流量的考慮確實有點不可信。

不過時至今日,經過幾年的爛片洗禮,觀眾的預警性已經大大提升,直白的講,沒有優質內容,不管掛上多麼大的明星、導演、投資,觀眾都不會掉坑裡了。

而《上海堡壘》就趕上了這麼個情況,簽演員時,正屬於流量明星紅利期,電影製作開始上映了,流量明星效應早就過時了,甚至有了輿論反噬的負面影響,但能咋辦,還得硬著頭皮上。

這些年的爛片也在逐漸地告訴電影創作者們,不要投機取巧,就算走捷徑,也得走的認真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7dmu2wBJleJMoPMIF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