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海產業需要有自己的「大海」

2019-09-21   e網聚鮮

產業網際網路需要鯨魚,更需要大海!

近日,美國工業物聯網創企「Samsara」獲3億美元F輪融資,Samsara希望使用這筆資金來加強銷售和營銷,以獲得更多的企業和小型企業客戶。

Samsara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傳感器數據平台,通過一套先進的網際網路傳感器系統,該公司能夠為運輸、物流、建築、食品生產、能源和製造等行業提供數據支持,幫助企業收集數據並獲取行業洞察分析能力,以提高企業實體的運營效率。

這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典型的服務於B端客戶的「2B」公司,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解決行業「痛點」,未來Samsara很有可能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一條「鯨魚」。

鯨魚生活在大海中,只有大海才能提供鯨魚生存所需要的養分。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構建一個「大海」比構建一條「鯨魚」更重要,但也更難。

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需要「鯨魚」更需要「大海」

有人要問聚鮮君,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是什麼?

答案就是生態系統。大至一片森林、一個草原,小至一個池塘,都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

那麼是商業生態系統對企業意味著什麼?

個體、組織和系統成員之間構成一個生態鏈,類似於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處於價值鏈一個環節兩端的單位是利益共生關係,多個共生關係形成了商業生態系統的生態圈。

一個生態圈中的企業就像一個大海中的鯨魚。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靠的不僅僅是客戶量,更多的是生態格局。

不論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還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創建一個「大海」比創建一條「鯨魚」更重要,因為創建一個「大海」可以服務於更多「鯨魚」,甚至能產生更多的「鯨魚」。

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出現了幾個「大海」,如:阿里巴巴生態圈、微信社交生態圈,小米生態圈。

但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與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有所不同,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是服務於B端的「鯨魚」們。

現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已至,但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還沒有完全出現。而未來情況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各產業都需要有自己的「大海」,包括海產業也需要自己的「大海」。

海產業需要什麼樣的「大海」?

聚鮮君認為,海產產業需要一個由上下游企業組成的生態鏈,通過相互支持與制約而形成的動態平衡的統一整體。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上游的傳統海產企業普遍還沒有產業網際網路化,沒有認識到數字化營銷戰略和戰術的重要性;下游的B端客戶還在依靠傳統的採購部來進貨,過程繁瑣且不透明。因此,上下游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個閉環的生態圈。

近年來,海產生鮮電商是「火」了一把,但那些已「觸電」的海產電商們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產品無賣點、推廣不互動、冷鏈不配套、售後無跟進等成為他們急需突破的最大瓶頸,很多搶占電商橋頭堡的海產企業,都已不同程度被「電傷」。

事實上,僅僅依賴電商這個救命稻草是解決不了傳統水產業存在的結構性缺陷,這個結構性缺陷就是以產業鏈條嚴重脫節、產業節點模糊不清、產業分工支離破碎為標誌的。海產業急需要自己的「大海」來把四分五裂、需求各異的各類「鯨魚」們融合起來。

而且,僅僅依靠消費網際網路的上線銷售或者推廣傳播,解決不了水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問題,解決不了海產企業產品體系更新、渠道終端重構、推廣策略精準等根本問題。

因此,在產業網際網路下,海產業要想升級需要有自己的「大海」,事實上,海產業也必將出現自己的「大海」。

構建一個海產業的「大海」難度不小,誰最有可能成為產業的「大海」?

首先,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那些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很難構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因為他們不懂傳統產業;而那些死守傳統不懂創新沒有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也很難構建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海」

所以,那些既懂傳統產業且具有產業品控能力,又懂電商的新生代海產從業者,能通過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為廣大B端客戶提供服務,能解決傳統海產業「痛點」的企業或平台最有可能成為未來海產業的「大海」。

易網聚鮮就是這樣一個平台。如果把傳統水產業鏈條上的各種企業以及B端客戶比作各種鯨魚的話,那麼易網聚鮮將會是一個把他們連結起來的「大海」,一個能讓海產經銷商、酒店商超、普通養殖戶、漁民等等海產業者相互依存的生態圈。

任何一個產業,「鯨魚」挺多,但適宜其生長的「大海」難找,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需要真正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