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每天都好累,他不認字,就看看圖,認字就看看字就行了,幹嗎還要我陪著讀?」
「在我寶寶五個月的時候,就想買繪本,想和他一起親子閱讀,可是一直拖呀拖,現在兩周歲了還沒買」
「我知道閱讀很重要,也嘗試著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但是我孩子好像對閱讀不感覺興趣,沒幾分鐘就跑開了」
「我每天都會抽出20分鐘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但是效果不怎麼好,都沒信心了」
「為什麼我們跟孩子一起閱讀,越讀越沒勁呢?孩子越來越不愛看書,我也越來越有挫敗感。」
無數的家長面對親子閱讀都有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困惑,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應該因材施教。但是每個家長都面臨的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不了解親子繪讀的真正意義,更多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因此失去了很多樂趣和動力。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對中國繪本閱讀理論影響頗大的一本論文集。這在書中說過:
繪本閱讀,是連接父母和孩子的精神紐帶,其他的價值,都建立在這個之上。
這就是說親子閱讀最核心的價值並不僅僅是讓父母教會孩子閱讀,如果孩子在父母有溫度的話語的澆灌中成長,必將獲得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最為核心和基礎的東西!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
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1、親子閱讀讓孩子心靈一點點地充實起來,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前幾日,在和涵哥一起彩用擬聲互動法共讀《彩虹色的花》這本繪本,但總覺得還不夠深動,於是想找些相關的背影音樂來烘托氛圍。正巧找到喜馬拉雅也有這本繪本的朗讀,於是和涵哥一起聽了幾遍,深深被文中應景的配樂所感染,也為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讀所感動。過後,我感嘆了下,對涵哥說:「這位老師讀得真好,媽媽要加油了!」,小傢伙居然一本正經的跟我說:「不對呀,我覺得媽媽讀得更好,我喜歡聽媽媽講的繪本。」然後冷不丁伸出小手臂抱抱我、拍拍我的後背。讓我備感欣慰,我深信這是和涵哥一起親子閱讀23個月時光中,所發揮的力量。
松居直先生說過:
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和他說話,孩子就能夠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幼兒充分體會到這種感情,心靈就會一點一點地充實起來,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繪本是孩子們的書,同時身為朗讀者的大人來說,讀繪本也是極為寶貴的閱讀體驗。誦讀繪本時心情舒暢,感受到內心充滿生機。
2、親子閱讀體現了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親子閱讀的時間非常寶貴,寶貴的重要原因就是這麼短時間是高質量的溝通時間,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身心成長狀況把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想了解的東西都找到相應的主題繪本講給孩子聽,比如孩子問我們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就講《小威向前沖》;孩子跟我們說他不想上學,我們跟他一起看《小阿力的大學校》;當孩子受了委屈,跟你說有人欺負他時,我們和他一起看《同桌的阿達》。
我的一位繪本講師朋友分享了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她兒子上中班的時候,早上她送去學校,晚上因為臨時有事,讓同小區的家長幫忙接送,因為早上出門跟孩子說了晚上會去接他,來的時候接送他的卻是同小區的阿姨,然後又比較遲才到,回家見到媽媽後,在生悶氣,一言不發。媽媽也大概猜出了緣由,但是得先讓他把情緒先釋放下。和他一起看了一本《生氣湯》的繪本,然後和他一起煮了一大碗的湯,直到最後孩子哈哈大笑,這就叫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3、親子閱讀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溝通的橋樑
「媽咪,講故事給我聽。」
「電視里的叔叔講的故事,不是比媽咪講的故事還好聽嗎?而且還有美麗的圖畫。」「可是電視里的叔叔不會抱我。」
這是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書中提到小瑪麗和她媽媽的對話,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吃過晚飯後熱情地幫媽媽收拾家務,期待著媽媽可以早點講故事給她聽,可是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要堅持每天不落地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打開電視機讓小瑪麗自己看,看了幾天後的小瑪麗突然把電視機關掉,強烈要求要聽媽媽講故事。這段文字,讓我非常有觸動,也深深的被孩子的執著和智慧所感動。
很多時候我們真的不能夠理解到孩子心裡的那份單純的愛的需要,僅僅是需要爸爸媽媽把他們抱在懷中,為他們講故事,我們不可否認故事有足夠大的吸引力,但是爸爸媽媽握著他們的手為他們講故事,念圖畫書的意義甚至是遠遠超過了圖畫書本身的。這種溫暖的人際關係、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圖畫書的真正魅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出來。
1、設置讀書計劃
讀書計劃這四個字的意義就是建立閱讀規律與閱讀品位,每天拿出相對固定的時間帶領孩子閱讀。 可以是飯後,可以是睡前,拿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親子閱讀。如果你是幼兒園老師,在孩子飯 前、飯後,午睡前,或需要孩子安靜下來的時間段,都可以隨手拿出一本繪本帶領孩子閱讀。
家庭閱讀當中不僅僅是家長包辦選擇,也要鼓勵孩子選擇書籍,我們根據孩子的選擇進行調整,也可以規定比例,你選兩本,我選兩本。孩子 一開始選的書肯定是家長看不上的,因為孩子接觸的比較少,還不太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口味,但我們要給孩子自信,多給孩子機會,當孩子接觸多了,有了多次選擇的機會,孩子就會選出真正符合他的水平,他的興趣愛好的書籍。我們也因此可以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今天表現得非常好,可以讓他 多選一本,這樣閱讀又相當於獎品了,孩子明白,閱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2、尊重孩子,滿足孩子反覆閱讀同一本書的意願。
為什麼對於同一本書孩子會反覆閱讀?是因為孩子看不懂,因為孩子偷懶,還是孩子不愛讀書,放下種種疑慮。孩子反覆閱讀是正常的,孩子讀書的特點就是反覆閱讀。孩子反覆閱讀才能真正去理解一本繪本才能知道這本繪本在講什麼。
孩子閱讀第一遍,繪本對他來說是一個新朋友,還不夠熟悉,可能只是初步理解了一個故事;閱讀了第二遍,這個故事變得立體生動了,孩子在大腦當中有了更多情節上的構思,看起來平面的繪本,在孩子腦海當中形成了動態的畫面;閱讀第三遍,第四遍,孩子發現了很多圖畫上的細節,觀察了衣服上的顏色,花花草草的數量,還有窗台邊物品的擺放,道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我們成人不會去關注的,自動忽略掉的配角與裝飾,在孩子的視覺里卻豐富了起來。讓孩子把這些再度放到大腦中,繼續構建繪本世界,再繼續閱讀。
孩子還可以感受到成人每次閱讀時情感與重音的不同,你講錯了,孩子還會給你挑錯,很多孩子對喜愛的繪本閱讀十幾遍、二十幾遍,甚至三十幾遍,其實每次閱讀孩子得到的信息都不一樣,這種全面的掌控感是孩子閱讀的動力之一。在孩子反覆閱讀當中,孩子也是有潛意識的投射的。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克服一切困難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可能一次5分鐘,10分鐘,發展到30分鐘,60分鐘,都是在一步一步的進步。我們要作的就是每天把親子閱讀當成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堅持,陪伴。
當涵哥特別喜歡一本圖畫書的時候,他就會不厭其煩的拿過來讓我給他講,嘴裡念念有詞的說,媽媽,我們一起看這本吧,然後乖乖的坐好,滿心期待的等著我與他一起翻開一頁頁的圖畫書,講完了之後,還意猶未盡,也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到角色中。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書,你會被孩子各種繪本中的人物、故事及畫面所帶出來的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變化,而感嘆和驚訝。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常常沒有孩子那樣的耐心,講過幾遍之後就有些不耐煩,因為我們總想著自己手裡還有好多事情要做,總不能一直坐在這兒為孩子講一本書吧,就像那位瑪麗的媽媽一樣,得給孩子找點兒事情做,讓她看看電視,看看電腦光碟吧,這樣我們就可以稍微輕鬆一下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有同樣的感受時,就讓我們想起前面提到的聰明的瑪麗這句話:「電視里的叔叔不會抱我」。讓我們都能耐心的握著孩子的手讀繪本。讓孩子在聽圖畫書的同時,享受愛與快樂吧!
父母親用自己的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紮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係。真正讓父母與子女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戶口薄或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
讓我們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吧!
我是歸零如你,一切歸零,從心開始,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找回最初心的我們,好好愛自己,愛家人,一起交流生活感悟,一起交流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歸零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