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剛買第二天就跌,要不要賣了換其他的?

2019-11-05     讀財研習社

這個問題是很多基金投資人經常遇到的。

但不同投資經驗的人面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不同。

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頻繁買賣。

如果不能確信它將來會上漲,就不要買它。

換句話說,買之前絕對不能拍腦袋,一定要反覆對比分析,選擇一款優秀的基金,一旦買入,最好持有足夠長的時間。

一般來說,指數基金投資的周期建議閒置資金3~5年,時間越長越能平滑權益資產的波動性。

為什麼我一直不建議大家買混合基金等主動型產品,主要原因在於選擇優秀產品的難度很大,很多基金的收益波動很明顯。

甚至一些基金「運氣」比較好,基金經理跟風買基金,當年收益不錯,第二年就很差了。

而指數基金卻不同。

那麼,剛買的指數基金第二天就跌了,到底要不要賣呢?

我認為不要賣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對普通人來說,基金的波動風險很大,但通過定投的方式能降低波動,平滑資金虧損的風險。

只要存在波動,買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

根據A股熊長牛短的特性,如果不是遇到市場普漲或結構性行情,只要買入基金,大機率都會虧損的,這種情況下賣出,得不償失。

因為,我們最終的收益是要看在低位持有足夠多便宜籌碼,未來的盈利的。

第二、指數基金的買賣,一般根據估值方式進行。

指數基金的底層資產是股票,我們很難判斷A股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跌、什麼時候來牛市。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估值的方法來判斷買入的點位和投入資金的多少。

前面咱們也講了,篩選優秀的指數基金,肯定是慎之又慎的,雖然不一定能選擇最優的產品,但起碼不會太差。

比如上證50、滬深300、深證紅利等價值投資基金。

如果A股當前的估值優勢非常明顯,整個市場處於估值低位,這種情況下沒必要立刻就賣出,建議還是持有一段時間,通過市場驗證它。

投資指數基金,最忌諱頻繁買賣,中間的摩擦成本也是很高的。

正常情況下,如果是剛買入基金遇到下跌,就想著賣出,這種錯誤的觀念容易導致後續的其他投資。

否則,權益資產可能就不適合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要知道,指數基金投資本身就是逆人性的,不可能靠把握幾天來決定你長期的投資策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lnsO24BMH2_cNUgdS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