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貢江鎮蔬菜場村衛生室,那裡駐守著全縣唯一的「國家級優秀鄉村醫生」羅旭鋒,幾十年來,三代行醫的羅旭峰父子為了守護一方百姓健康,先後放棄從政和到大醫院工作的機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對父子如此「執迷不悟」地守在這個小衛生室?日前,筆者來到于都縣蔬菜場村見識到這個村醫世家,感受到堅守與傳承的醫者仁心。
爺爺羅雅平
國難當頭,好男兒從醫報國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從此進入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時期;8月13日,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淞滬戰爭爆發;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展開為期六個星期的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一直深深刺痛著每個中國人的心!在當時的戰爭背景下,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血戰到底!
16歲的青年羅雅平為響應國家號召毅然選擇了從軍,參軍後因有一定文化基礎(高中學歷),和幾個同鄉一同被送到武漢醫科大學學習醫學,開始了軍醫生涯。解放戰爭時期,軍隊在河南開封被打散,他和同鄉一起回到於都老家。 回到老家後,羅雅平起初在羅江鄉開辦個體診所,解放後公私合營成立羅江衛生所,即羅江衛生院前身。之後,當年一起回家鄉的其他七位軍醫組建了於都衛生院,即如今的縣人民醫院。羅雅平參與後,積極投入到各鄉鎮衛生所(現在衛生院)組建工作當中。在百廢待興的五六十年代,羅雅平運用自己的醫學專業優勢,勤勉敬業,矢志奮鬥,為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軍醫出身的羅雅平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在仙下、小溪、利村、新陂、羅江等各衛生院工作,當下健在的老人幾乎都認識他。在缺醫少藥的年代,羅老前輩救過很多鄉民的生命。那個年代白喉、麻疹、結核病患者在當地很難治癒,羅老先生通過精湛的醫技救治過很多當地老表,非常受人敬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十年動亂中,受國民黨軍醫身份牽累,羅雅平老人家被判為反革命被抄過家、沒收醫療設備,受過很大委屈。但羅老先生百折不撓不離不棄,依舊堅持從醫,退休後在兒子羅旭峰的衛生室繼續坐堂行醫。據羅旭鋒回憶,在2004年去的那一天,羅老前輩還在給最後一個處方病人輸液治療。
兒子羅旭鋒
子承父業,「乾了這行就顧不了家」
羅旭鋒從小很頑皮,但目睹父親的經歷,心中留下了陰影一直不願從醫。只因他家是村裡唯一懂得醫學,並且羅旭鋒本人還是高中文化。1978年村裡選衛生員找到了他家,在村幹部和父親的說服下,羅旭鋒最終去了縣衛生局參加培訓做起了村醫。從1979年開始做村醫至今,羅旭峰在於都縣貢江鎮蔬菜場村一干就是40年!
羅旭峰介紹,當時的村醫基本上以打預防針為主,那個年代麻風、瘧疾、麻疹等各類傳染病等疾病較多。 從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間,「世衛組織」、「國際兒童基金會」、國家衛生部以及省衛生廳等單位、組織,每年都到貢江鎮驗收衛生所。羅旭峰抓住這些難得的學習機會,以當好群眾的健康守門人為使命,不斷提升鄉村醫生服務水平。因工作出色,群眾反響好,羅旭峰1998年4月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縣唯一的一名! 羅旭峰性格開朗,語言幽默風趣,但行醫卻十分謹慎。幾十年的兢兢業業,換來了百姓的信賴與擁戴。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都習慣找他。採訪時恰逢村民李洪遠身體不舒服前來看病,他說:「多年來我們一家人都找羅醫生看病,非常信任他,他人很熱心,處理病情很及時也很到位」。羅旭峰告訴筆者,根據分級診療的要求,小病自己能處理的就自己處理,倘若是衛生室無法處理的,就得及時讓病人轉診到醫院,決不能昧著良心耽誤患者病情。 羅旭峰堅守崗位40年,最大的遺憾就是因為工作忙而無法照顧好家庭。「乾了這行就顧不了家」,在羅旭峰的感慨中,飽含對家人的愧疚,以及一位醫者「舍小家為大家」的責任與擔當! 羅旭峰今年63歲,不僅自己「子承父業」,還讓兒子羅春亮「衣缽傳承」當上村醫。他表示,如今自己逐漸老去,今後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下一代當中。這幾年,他已經把衛生室交給兒子羅春亮打理。因衛生室工作時間長,父子倆實行分班制,確保病人來了有醫生隨叫隨到。
孫子羅春亮
從叛逆到理解,衣缽傳承終不悔
受益於父親的精心傳授和自身努力,羅春亮的業務水平飛速提升。2013年,80後的他獲得執業醫師資格,成長為一名業務精湛、經驗豐富的基層全科醫師。
別看這麼個大帥哥,其實也有委屈和不解的時候。羅春亮回憶說, 小時候也曾纏著父親出去玩,可是因為衛生室工作忙,每次父親都爽約,這讓小春亮很是不解,感覺這個爸爸太不稱職。於是小春亮便經常和爺爺在一起,聽爺爺講當年的行醫故事。就這樣,經過長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羅春亮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長大行醫濟世的種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羅春亮同時也逐漸理解了父親的難處。讓羅春亮下決心接過「衣缽」走上行醫路的,是世紀之初的抗擊非典和之後的禽流感防控等兩件突發事件。 非典是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2002年11月—2003年3月,疫情主要發生在粵港兩地;2003年3月以後,疫情向全國擴散,其中尤以北京為烈。羅旭鋒回憶說,當時非常緊張,每天給村民量體溫,把從廣東回家的村民領回去並隔離1周,一天兩次體溫記錄,就這樣忙忙碌碌堅守了一個多月。 隨後的2004年初,禽流感席捲美國和亞洲部分國家,中國、日本、越南等國上百萬家禽染病死亡,不少人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殞命。羅旭鋒介紹,自己作為第一責任人,和其他村醫一起集中防堵,夜以繼日,為控制疫情開展了大量繁重而又辛苦的工作。中流擊水,方顯英雄本色。羅春亮在2000年高中畢業後考取了贛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4年到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兩年;2013年3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2014年12月又獲得全科醫生證;經過三年業餘學習,今年初還拿到了贛南醫學院專升本的畢業證書。「醫」路辛苦,「醫」路前行,羅家三代在治病救人的接力跑中,越走越寬廣,越跑越精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羅旭峰一家三代行醫見證著老區縣域衛生健康事業翻天覆地的發展變遷。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羅家薪火相傳三代人行醫,傳承的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沉甸甸的責任擔當與奮鬥人生。
來源:於都紅色收藏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