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誕辰丨一蓑煙雨任平生,懷念那個有趣的靈魂

2020-01-15     眉山東坡文化

今年(2020,庚子年)是北宋大文豪、書畫家蘇軾誕辰983周年。

昨天(1月13日),即農曆臘月十九則是蘇軾983周年誕辰。

在古代就有紀念蘇軾的一項活動——「壽蘇會」,意思是為蘇軾祝壽,這一活動在明清時期最盛。適逢這一特殊日子,讓我們走近這個四川才子、一代文豪、有趣的靈魂——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錢穆先生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

可是,我們印象里的蘇東坡,卻是豁達,有趣的代表,那些煩惱仿佛都不存在。

1

才華展露天下知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

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得知真相之後,歐陽修為之一震,「把你舊日文章也找來我看看。」

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艷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

2

一蓑煙雨任平生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因為烏台詩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沒有實權,被人監視不說,一家人的生計也成了問題。

蘇軾放下讀書人的身段,挽起袖子,帶著一家人開墾、種地,儼然一個農夫。活脫脫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黃州豬肉便宜,窮人家不會做,富人家看不上,蘇軾買來豬肉,自創了一套法子,做成東坡肉,並寫下了《豬肉頌》。

《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尤其是最後一句,無人不知。這首詞,就是蘇軾在黃州沙湖道中遇雨而作的。

蘇軾還有一首世人皆知的詞也寫於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

詞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

樂觀的好官員

蘇軾後來被貶惠州,喜歡上那裡的荔枝,寫了一首《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為了吃荔枝,想一世做嶺南人。毫無畏懼嶺南的艱苦。

嶺南荔枝

被貶到儋州、如今的海南島,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把他擊垮,他吃到美味的生蚝,寫信給小兒子蘇過說:

無令中朝士大夫知,

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可千萬別讓朝中那些當官的知道,我怕他們爭著要來海南,分我美味的生蚝。」

海南生蚝

到杭州擔任通判期間,不同於現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當地遍布鹽鹼地,飲水都是困難。

他親自帶領眾人在西湖邊實地勘察,重新疏通「錢塘六井」,杭州百姓無不為蘇通判叫好。

西湖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著西湖龍井,喝著甘甜的井水釀造的美酒,蘇軾心情大好,詩興大發,寫下那首千古傳誦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

一代文豪蘇東坡

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影響力極大,到了北宋初年,文壇幾乎是無保留地承襲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風,其中以西崑體最為著名。

於是北宋興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詩文革新運動,而蘇軾是繼歐陽修以後的文壇領袖,他在韓愈「以文為詩」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走「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新路子,從而較為成功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他還要求作文要有感而發,十分重視文章的文學價值,要求作家要有細緻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藝術修養,主張為文要從不同內容出發採取不同表現形式,為文要文理自然,還要講究章法,詩文詞賦都令人耳目一新。

蘇軾的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正三品,是僅次於宰相的朝中大員。授翰林學士、端明殿侍讀學士,還做過兵部和禮部尚書。

他的一生擔任過30多個官職,輾轉奔波於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儘管他總是遭受排擠、打擊、陷害。

不管是什麼樣的絕境,蘇軾都能把日子過成詩。不管什麼樣的艱難,他都會在獨善其身之時,兼濟他人。

蘇東坡的一生活得光芒四射,無憾無悔。

東坡逝世900多年了,2020年的今天,那個有趣的靈魂仍然被惦念,願東坡精神長盛不朽。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四川文旅廳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iHpqW8B8wMrh2LiIC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