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神秘建築——皇史宬

2019-07-07   朝陽阿力

皇史宬 [chéng]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檔案館,位於北京市南池子大街15號,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家檔案館。皇史宬始建於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於明嘉靖15年7月。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距今已有480多年的歷史。現屬中央級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管理。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史宬在東長安街以北、南池子大街

位於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南宮門

皇史宬文物牌

從南宮門向里看可看到違建

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金匱石室」的制度。就是將珍貴的檔案資料丹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所謂「金匱」,即是銅製的柜子;所謂「石室」,就是用石頭砌築的房子,其目的均是為了防火。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建有這類檔案庫,但多數已毀,皇史宬是唯一保完整保存下來的皇家檔案館。

皇史宬主要建築有皇史宬門、正殿等,四周圍紅牆。皇史宬門額由滿漢兩種文字書寫。

皇史宬鳥瞰圖

從南門洞中看皇史宬正殿

皇史宬正殿

皇史宬牌匾

皇史宬正殿側後方

御碑亭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修皇史宬時所建

正殿坐北朝南,通體基本上可以稱為石屋,建在高2米的石台基上,繞以漢白玉護欄,面闊9間,黃琉璃筒瓦廡殿頂,拱券式無梁建築,屋頂為拱頂。南北牆厚分別為6.4米,東西牆厚分別為3.45米。兩側對開窗戶,正南五座券門,每座約重2噸。屋頂蓋以黃琉璃瓦,吻獸相向,是最高等級宮殿建築。皇史宬殿前正前方高懸「皇史宬」匾額。額枋、斗拱、門、窗均用漢白玉雕成,額枋上施描金旋於彩畫。殿門5洞,均為兩重。

精美石雕

精美石雕

精美石雕

殿內地面築有1.42米高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置雕雲龍紋鍍金銅皮樟木櫃152個,櫃高1.31米,寬1.34米,厚0.71米,皇家檔案儲放在櫃中。山牆上有對開的窗,以使空氣對流。整個建築與裝具設計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齊全,華貴耐用,即能防火、防潮、防蟲、防霉,且冬暖夏涼,溫度相對穩定,極宜保存檔案文獻。

皇史成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石頭宮殿,全用磚石砌築而成,無一根木料。皇史宬是我國封建社會檔案庫房建築的傑出代表。

雕雲龍紋鍍金銅皮樟木櫃

雕雲龍紋鍍金銅皮樟木櫃

雕雲龍紋鍍金銅皮樟木櫃

皇史宬主要收藏皇族的玉牒,歷代皇帝的實錄、聖訓(寶訓)等。這些檔案均存放在金匱內。室內金匱明代有20台,清雍正時增至31台,同治時為141台,光緒時為153台。清代還把107顆將軍印信存放於皇史宬,另貯《大清會典》等。兩側配殿清代還保存過內閣題本的副本。

左偏殿

左偏殿

如今,皇史宬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直接管轄,所存明清皇家檔案,已移存第一歷史檔案館存放,皇史宬已成為對外開放展覽、展示中華古老檔案建築和文化的重要景點。

但是,皇史宬一直沒有對遊客開放,只接待單位學術研究,時至今日正門(南門)仍無法通行。建國後,皇史宬分成南北成兩院,北院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使用,南院由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共同使用。正門以南都屬於南院,這裡有幾十戶兩家單位的職工沒有騰退,十多年來上級下發的各種整改、騰退文件一直沒有得到落實。兩家單位多年來一直對皇史宬的產權問題爭執不下。導致皇史宬正門南面存在大量違建,正門一直被堵死。北京市政府曾就此書面上報國務院,但中央認為應該按照屬地原則由北京市解決。

皇史正門(南門)北側

南側違建已將皇史宬正門完全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