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數據,《哪吒:魔童降世》已經突破35億票房,不僅打敗多部新上映的熱門電影,拯救了疲軟的暑期檔,還成功躋身影史票房榜top5。
哪吒的耀眼成績,在給國產動漫注入一劑強心劑的同時,也給很多的父母上了一課。
很多的家長帶孩子一起看了這部影片,其中有一個孩子的觀後感令我印象深刻,他對爸爸說,「如果你們能像哪吒的父母那樣,我也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
不知道多少人跟這個孩子有一樣的想法,羨慕哪吒有這麼好的爸爸媽媽。
劇中的李靖和殷夫人,跟此前印象中哪吒父母的形象有很大不同,嚴父慈母的優秀中國傳統父母形象在電影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正是因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哪吒雖然是個魔丸,但是最後卻逆天改命,拯救了陳塘關;而反觀靈珠敖丙,雖然是個謙謙君子,卻因為背負起過重的家族壓力,對陳塘關痛下殺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影響十分深刻。曾經有人說,少年犯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因為家庭教育不當而犯罪,剩下百分之一是被家庭教育失敗的人傷害了然後去還擊造成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吒是不幸的,出生被魔丸附體,村民們怕他恨他。但是他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愛他的父母,無論外界如何,他始終在父母的愛中。
哪吒被村民誤會吃小孩,李靖願意拋下自己的臉面,一戶一戶去請求村民來參加生日宴;哪吒的魔丸本性讓他力大無窮,殷夫人還是一直抽空陪哪吒踢毽子,給哪吒做好吃的,給了兒子最好的陪伴。
這些,都是父母無言的愛。
在得知哪吒三年之後會有天劫的時候,李靖夫妻悲痛欲絕。殷夫人想要帶孩子離開陳塘關,陪他度過最後的快樂時光。
說實話,這無可厚非。
但是李靖想得更遠,他不僅打算用自己的性命去渡哪吒的天劫,給他更長久的生命,更加想要哪吒在未來更長的生命中,活得有意義。所以他要哪吒跟著太乙真人修煉仙術,以後能夠降妖除魔,能夠為村民做出貢獻,這才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否則,到死都會被說是妖怪。
父愛之深沉如此,讓人淚目。
我記得我們讀書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有作文寫,「爸媽天天就知道叫我好好讀書,每天關心的只有考了多少分,好像分數才是他們的親生子,而不是我」。
當時好喜歡這樣為賦新詞強說愁,覺得很有個性。
後來才明白,讀書不多的爸媽能夠供我們讀書,就已經是盡了他們的全力。
他們沒有辦法在學習上給我們更大的幫助,只能每天問我們考了多少分。因為他們只知道,分數高,才能考上大學,以後才可以坐在辦公室裡面賺錢,而不是像他們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賺幾個辛苦錢。
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孤獨,可能辛苦,但是他們相信,以後的孩子,能夠明白他們的用心,他們一直在為孩子計劃著。
愛,不僅讓你當下開心,更要你未來可期。
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信任
電影中,引起我思考最大的情節,是哪吒原本開開心心要辦生日宴,但是申公豹卻告訴了他魔丸的事情。哪吒悲觀失望之餘,解開了乾坤圈,魔丸失去了束縛,哪吒就此失去了理性。
如果不是因為看到回憶中,父親願意用自己的命去渡天劫,哪吒或許感受不到父母是如此愛自己,也就不會有後面的不認命,也許就真的實踐了預言。
而我曾經無數次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是因為看到了語言的結局,所以才向著結局發展,還是真的不管怎樣,都繞不開預言的結局。
在哪吒身上,我看到的,是讚美的力量。
哪吒原本是魔丸,所以被大家看作是妖怪,但是李靖卻告訴他,你是靈珠,所以你身上有異於常人的力量,但是你要用這力量去幫助他人,這樣大家就不把你當妖怪。
這話還真奏效,因為有了這個信念,哪吒不再渾渾噩噩過日子,他開始努力學習法術。
所謂一念之差,萬丈深淵,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我記得哈利波特曾經為自己和伏地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困擾不已,因為他怕自己骨子裡跟伏地魔是一類人,以後會成為第二個伏地魔。
這個時候,解開他心結的,是鄧布利多教授的一句話,「你不會成為伏地魔的,因為你不想成為他,這就是你跟他最大的不同。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取決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而取決於,我們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哪吒學成之後出了畫,遇見了海夜叉抓小孩,到了他大展身手的時候了。他經過一番苦鬥打敗了海夜叉,卻被村民們認為自己是要吃小孩的妖怪。
哪吒灰心喪氣,明明做了好事卻不被理解。
這時,又是李靖,理智地觀察到,他手上的唾液,確實是海夜叉留下的。於是承諾給哪吒辦生日宴,給了哪吒另一個期待。並且為之做了充足的準備,真的抓來了犯人海夜叉欲為哪吒洗清嫌疑。
李靖就是這樣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又何嘗不是對他自己的信任。他自己言傳身教出來的孩子,潛移默化受到自己的影響,可能會有小小的頑劣,但斷不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出錯。
用讚美去鼓勵孩子,在孩子被冤枉的時候無條件信任,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