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以克拉夫丘克為首的第1批烏克蘭官僚並不想著憑藉烏克蘭當時擁有的大量軍工企業以及軍事力量一舉成為對地區有著較強影響力的國家,反而輕信了西方國家的忽悠,不斷自廢武功,這一過程甚至到今天都沒有完全停止。蘇聯時期,烏克蘭是整個蘇聯軍事工業最為密集的地方,沒有之一,比如說洲際彈道飛彈專業戶南方設計局(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大推力發動機專業戶馬達西奇公司(位於扎波羅熱),蘇聯最大的坦克生產基地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大飛機專業戶安東諾夫設計局,以及生產了蘇聯時代全部7艘航空母艦的黑海造船廠等等全部留給了烏克蘭,不過這其中絕大部分企業到了今天連工資都發不起了。
(烏克蘭米格-29)
烏克蘭的航空工業更是相當拉胯,蘇聯時期烏克蘭擁有基輔和哈爾科夫兩大航空生產基地,結果解體之後多年以來烏克蘭只能靠修復封存的飛機勉強補充空軍裝備,頓巴斯戰爭最為緊張的時刻,烏克蘭空軍甚至把表演隊的米格-29都派到前線去了,其裝備匱乏程度可見一斑。
(烏空軍司令參觀"梟龍"製造企業)
如今烏克蘭航空工業幾乎沒有自行研製或者是改進戰機的能力,曾經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都占有重要話語權的烏克蘭到了今天都開始有對外尋求購買戰機的意向了。根據環球時報援引《防務世界》網站的最新報道,就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烏克蘭空軍的一個高層代表團來到巴基斯坦航空生產科研聯合體參觀,領隊的是烏克蘭空軍司令德拉茲科夫,烏克蘭空軍對於"梟龍"BlockIII型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烏克蘭的蘇27)
表面上看起來,這次參觀僅僅是一場友好訪問而已,但是有烏克蘭空軍高層不願透露姓名消息人士表示,這"絕不僅僅是參觀",其甚至關乎到未來烏克蘭空軍的裝備更換選擇問題,目前烏克蘭空軍裝備的主力是蘇-27、米格-29、蘇-24和蘇-25,基本上都是老舊過時的型號,而且相當一部分服役時間已經超過30年,在這種情況之下,烏克蘭空軍亟需裝備更新。受限於烏克蘭惡劣的財政狀況,物美價廉的"梟龍"BlockIII幾乎是他們最好的選擇,這款戰鬥機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剛剛完成首飛。
(梟龍戰鬥機)
一般認為此前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梟龍前兩批型號足以對抗印度空軍的米格-29UPG,而換裝全新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梟龍"BlockIII則更加強大,配備上PL-15這種空空飛彈甚至有能力去對抗重型的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此前烏克蘭空軍曾經有計劃採購瑞典的JAS-39"鷹獅"和美製F-16,無奈自己幫著西方當了好幾年的炮灰,西方也不願意以良心價來賣給他們飛機,最後因為資金問題導致採購計劃告吹。烏克蘭現在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或者說是投向了我國。
(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
事實上烏克蘭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合作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與巴基斯坦方面合作展開飛彈研發,迄今為止這個計劃依然在進行當中。如果烏克蘭空軍成功採購"梟龍"BlockIII的話,那麼他們將會以最小的資金代價,換來最大程度的空軍戰鬥力提升,因為他們目前最主要的對手俄羅斯南部軍區空天軍部隊現代化戰機也沒多少,至於像"梟龍"BlockIII上裝備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樣的先進機載雷達更是無從談起,烏克蘭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