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論:學校幹部越來越多的現象需叫停

教育評論:學校幹部越來越多的現象需叫停

學校幹部越來越多、越多越忙、越忙越不夠用,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以一所有兩百多教職工的中等規模學校為例,所需幹部人數最少要四五十人,占比一般都超過20%。雖然幹部人數比例非常高,但仍然不能滿足學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幾乎每個學年都要補充和擴大幹部隊伍。

但很多時候學校幹部越來越多,不僅沒有減少每個幹部的工作量,也沒有帶來管理效能的提高,更沒有帶來教育質量的提升,反而讓學校陷入幹部越多、會議越多、檢查越多、各種可有可無的活動越多、需要上報的材料越多、與教育無關的雜事越多的工作狀態。很多幹部將時間與精力放在與教育沒有太多實質性聯繫的形式化工作上,導致不少教師投入有效教學的時間被嚴重擠壓,降低了工作效率。

學校幹部越來越多的現象,讓教育不再安靜、教師不再安靜,這種現象必須叫停。

第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適當減少對學校的非必要檢查及督導,適當減少學校上報材料的種類及數量。學校確實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與督導,但是學校需要的是「管」與「理」、「督」與「導」的相互協調,而不是「只管不理」、「有督無導」,形式化地讓學校上交各種材料。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更多地思考如何為學校提供政策及資源配置上的支持,如何為學校提供思想與方法上的引領,真正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第二,教師要轉變 「教而優則仕」的發展觀念。學校將優秀教師安排到管理崗位,讓其帶動團隊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引領與輻射作用,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將優秀教師都提拔到管理崗位,將教師成長質量與管理職位掛鉤,會讓教師的發展觀念產生錯位。並不是每一位優秀教師都適合走上管理崗位,一些教育與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其組織與協調能力並不強,將這些教師安排到管理崗位,減少其課時安排,是對學校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教師的首要舞台應該是講台,越是優秀的教師越要在講台上下功夫。學校應更多地思考如何讓優秀教師終身從教。

第三,應該扭轉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意識。在部分學校,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名優教師等優秀教師,如果沒有走上管理崗位,他們在學校的地位、待遇、受尊敬程度等遠不如批量存在的主任、副主任。在這種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加「成功」,為了讓自己的教育人生不留遺憾,會竭盡全力走上管理崗位。由於想當幹部的教師太多,部分學校不得不為了「提拔」某教師,專設「蘿蔔部門」或「蘿蔔崗位」。批量存在的幹部,雖然有著主任或副主任的頭銜,但能真正發揮引領作用,將團隊帶到一定高度的並不多。大多數中層幹部的工作重點是發通知、收材料、填表格、報材料,可替代性強。

學校幹部越來越多,讓人心變得浮躁、讓教育不再安寧、讓優秀教師離講台越來越遠。如果放任不管,勢必會對教育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此種現象當休矣!( 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