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東西,道家在文化體系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囊括宇宙萬事萬物。道家的哲學體系更是深邃的代名詞,以淺顯的文字表述描繪了萬事萬物的本質和規律。一直以來道家的哲學都受到許多人的認同,雖然時代在不停的變化,但是在不同的時代道家的哲學依舊在不同領域起到重要的指導性,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對於萬物有用與無用層做過這樣的闡述:"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
有用和無用:
以有用和無用去衡量人或事的話,在道家哲學體系當中,根據事物都具備兩面性的辯證思維,萬事萬物皆有用也皆無用,也就是說人或者事不會絕對的有用也不會絕對的無用。莊子所說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的意思是在強調人看待事物的角度。
對於一般人來說,看待事物的時候,通常會看事物有用的一面,比如一輛車如果壞掉了無法正常駕駛了,那麼很多人就會覺得它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正巧天上下起了大暴雨,同樣的一輛車可以用來避雨,那它就又會被認為是有用的,可是在不能正常駕駛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夠看到它能夠避雨的一面。這也就是莊子所說的知有用之用不知無用之用。
實際上,這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和慣性思維所導致,一輛車要能夠駕駛能夠在路上飛馳才能夠給人提供便利才有用處,這是人的慣性思維,所以當車不能正常駕駛之後就會認為是無用的,如果換個角度將車看成是避雨休息的工具,那麼它是否能夠正常駕駛對於它的有用之處其實是沒有影響的。
價值的全面性:
莊子的有用與無用之論,其本質是在闡述事物的全麵價值,也是在提醒人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麵價值。尤其是在看到一個事物無用一面的時候就將事物完全否定,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在看待事物的時候人還往往會帶著一點私心和功利心,這就更加影響一個人去判斷事物的全麵價值。比如生活中會有很多煩惱的事情但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的一種磨練,有句諺語叫山坡上開滿了鮮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飼料,這就是在強調不同的眼光將會看到一個事物完全不同的方面,你有什麼樣的生活,很大程度取決與你有什麼樣的眼睛。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從用人的角度來說,人皆有用。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人永遠是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應該花費時間去思考的資源,怎樣把人用好是管理者最需要思考的問題。首先要給予人充分發揮自我才智的空間,同時也要有完善的制度,將個人和集體在問題定責和承擔方面能夠剝離。
其次,要對於人的價值有明確的衡量,對於企業來說要將功勞和苦勞進行明確的區別,重視每個人的功勞,才能讓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最後是要有明確的獎罰制度,確定目標和方向將個人與團隊的目標趨向一致,最終讓個人和團隊都能夠獲得利益。
在生活中,為人處世要能夠化解自身對有用的執著,看到事物無用的一面,這樣才能夠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有用和無用的思維方式是人生的一種的境界,既能幫助人們更全面的認識世界,還能幫助人們更全面的認識自己,沒有無用的人,只是缺乏看到"有用"的眼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RBWSm8BMH2_cNUg2o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