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普通人》:販售一場限時友情

2020-05-23     影視Mirror

原標題:【Mirror頭條】《普通人》:販售一場限時友情

萬物皆有靈,倘若你願意賦予其生命。

在繁多的藝術品門類中,作為大熱選手的影視劇無疑是幸運的,被前來觀賞的觀眾賦予了多重生命意義。不同的打開方式會令影視劇有不同程度的生命流露,如果《普通人》會說話,那它一定會孜孜不倦地對每個來訪者說: 建議獨享,風味更佳。

愛爾蘭西部斯來戈小鎮的綠茵場上,穿著運動裝的年輕人們正在《普通人》中抱著球自信地奔跑著,風挾裹著荷爾蒙的味道一陣陣撲來,課桌、街角、床畔、天空、酒吧……那些填滿青春的詞,隨著鏡頭的延伸悉數鋪排開來。

但與螢屏中的青春與熱鬧不同,《普通人》是一部小體量的劇作,第一季共十二集,每集只有半個鐘頭,它更適合在某個下著雨的午後周末被打開,拉緊窗簾,斜靠在沙發前,搖晃著酒杯里的冰塊與瑪麗安碰個杯,然後完全放空自己,走進限時的半日沉浸。

鏡像普通人

劇剛開播,觀眾席就開展了一場「普通人」與「正常人」的拔河競賽。

薩利魯尼的原版小說名為《Normal people》,所以觀眾對於影視化後譯名為《普通人》一直頗有微詞,畢竟從角色人設的角度看,瑪麗安與康奈爾都遠不屬於普通人的範疇。

出場未過五分鐘,瑪麗安便將自己「懟天懟空氣」的人設立得穩穩的,單槍匹馬卻演出了小型武裝部隊的架勢,精準轟擊每一個燃起她戰欲的人,所過之處火藥味兒十足。

原本以為是不學無術的女混混,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卻發現並非如此,如果說有什麼比瑪麗安的嘴上功夫更勝一籌,那麼她的學習成績、優渥家境以及殺人的美貌都會榜上有名。在光鮮亮麗的快意人生之外,還被鍍上了一層家暴哥哥、鴕鳥母親的悲情色彩。

作為男主的康奈爾,個性反倒沒有瑪麗安那樣強烈,但也絕非是平凡面孔。在學生時代,如果長相還過得去,恰巧又擅長學習或者運動,那多半會是校園的風雲人物,而康奈爾卻將這三點都包攬在身,所以聚光燈和朋友都在他的周身環繞,頗有眾星拱月的意味。然而人設並未囿於單一維度,耀眼背後,也有著家境貧寒、母親是瑪麗安家僱傭女工的不如意之處。

初看之下,像極了性轉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

但一部愛情劇,能克服文化背景的水土不服、語言之間的天然壁壘,漂洋過海在異國落地生根,所依靠的一定不單單是角色設定那麼簡單。

《普通人》更像是一面鏡子,撕碎了角色,將肉體下暗涌的細膩情感悉數剝開,赤裸呈現在觀眾眼前。或許觀眾無法對遙遠國度中陌生面孔的談情說愛產生共情,但正如在人性面前眾生平等一般,在情慾面前,樣貌、膚色、人種……都是模糊的。

所以即便獨特如瑪麗安,耀眼如康奈爾,在愛情中的熱烈奔放與怯懦不安,與每一張面孔下的靈魂都如出一轍。

在愛面前,眾生皆是普通人。

以直白攪拌細膩

「在愛爾蘭,異性戀可是要被燒死的。」

面對著《普通人》中,瑪麗安與康奈爾的反覆糾葛,有觀眾這樣打趣道。

深邃的輪廓、藍色的瞳孔……《普通人》中滿是歐洲面孔,但這部劇的氣質,卻和傳統印象中的歐美劇不太一樣,反倒更像是將熱烈明快的歐美風與娓娓敘事的治癒日劇調性糅合起來。

瑪麗安的確夠「直球」,毫不避諱熱烈的情感,第一集便將一句「我喜歡你」丟向康奈爾,攪得康奈爾跳躍的心久久不能停歇,頗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美感。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人》的節奏就不能不直白明快,僅僅兩集,便將談戀愛的流程悉數走了一遍。

這樣的「快」基因,在如今的歐美劇中隨處可見,罕見的是,在《普通人》中,極致的快與極致的細膩被巧妙地交織在了一起,筆觸下鏡頭間,皆是對角色情感的細緻刻畫。那些分別站在瑪麗安與康奈爾視角的鏡頭,以及二人因為記憶點不同而產生的誤解與傷害,都以細膩的筆觸共同勾勒出了這幅靜謐的「普通人」油畫。

正如觀眾所說:太久沒有看到歌頌人這個物種的劇了。

在《普通人》中,暗藏著許多點,原生家庭、階級差異、性格缺陷……每個點的背後都暗涌著強烈的戲劇張力,但大段的特寫鏡頭卻心無旁騖的捕捉著瑪麗安與康奈爾的每一種細微情緒,那些游離於角色之外的事物,完全沒有喧賓奪主的機會。

以囚鳥出籠

做愛的註腳

「無論是錦繡還是抹布,都會化為舊日時光,而舊日時光會逝去。」

在《普通人》幾乎看不到回憶鏡頭的穿插,一切都在平靜的敘事方式中以不可回頭的姿態向前走去,正如瑪麗安與康奈爾在闊別兩次再相遇後,面對著內心的煎熬以及害怕失去的恐懼後,還是選擇了一如既往的相愛, 從中傳達出的是「我只要此刻」的人生態度。

如此般的行進方式,使得觀眾在沉浸在風景如畫的愛爾蘭小鎮中時,甚至會模糊了眼前一方螢幕的界限,瑪麗安與康奈爾似乎不再是遙遠國度的陌生面孔,而是在真誠細膩地剖開自我以後,又以在愛中的成長與觀眾交換真心,成為了限時六小時的朋友。

沒有什麼能比成長更打動人心,如果有,那一定是在愛中的成長。

最初的康奈爾死將自己禁錮於他人眼中的囚鳥,害怕被孤立、害怕被非議,於是生出了兩幅面孔,一副面孔與瑪麗安在床畔愛到極致,另一副面孔卻在朋友面前裝作與瑪麗安毫無瓜葛。以至於在二人分手再相遇後,瑪麗安自己也感慨道「那時我竟能忍受你那樣對我。」

劇情從瑪麗安與康奈爾步入大學生活,從斯來戈小鎮來到都柏林為轉折點,反轉的境遇注入令觀眾耳目一新的新鮮空氣,與此同時,在瑪麗安與康奈爾不相見的漫長日子裡,《普通人》將「什麼是愛」,推向了極致。

曾經他們深深相擁、無話不談,卻總有一道隔閡,橫亘在他們之間。直到有天,愛的幼苗生長為了足以填滿縫隙的參天大樹,所以他們即便相隔萬里,也依然成為了彼此的一束光。

在《普通人》中,世俗的種種被最大限度弱化,靈魂上的彼此吸引與惦念,超越了愛「孤獨的解藥」「靈魂的救贖」等意義,愛回歸了最純粹的模樣。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Mv4QXIBfGB4SiUwTr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