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說唱文化有些「熱」。
前有芒果TV《說唱聽我的》,後有《中國新說唱2020》。如今,B站帶著第一檔大眾意義上的長視頻綜藝《說唱新世代》也來湊了熱鬧。
同樣是說唱類綜藝,三者自然免不了比較。節目開播以來,關於三者節目質量的比較、輿論的發酵以及口碑的爭議甚囂塵上。
相比於前兩者在長視頻領域的多年耕耘,剛剛入局的B站則稍顯「急躁」。開播以來,我們不難看到B站的諸多動作,從節目環節設置到營銷布局,B站貌似野心勃勃。
但遺憾的是,《說唱新世代》似乎遭遇了「除了『口碑』一無所有」的尷尬局面。截至9月7日,已播出兩期(第三期因硬碟故障停播)的《說唱新世代》已經徹底消失在雲合數據網絡綜藝周榜TOP10的榜單中,但其豆瓣評分,則已經升至8.8分。
出圈第一步,B站選擇了豆瓣
B站不是第一次做綜藝,但是第一次做得這麼「像綜藝」。
2016年,B站第一次有了布局長視頻的意思。這一年,一檔名為《故事王》的節目誕生了,形式是UP主們自由創作的故事接龍。
這也和B站一直以來的圈層化、社區化、年輕化道路有著一定的重合。B站的視頻內容並不以傳統的影視綜藝為主,而是以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為核心,即用戶自製的、經過專業策劃和製作的高質量視頻。
據統計,B站89%的內容布局都與PUGV相關。與此同時,富有創意的創作者、龐大忠誠的用戶群和優質內容構成了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
以至於到了今年,這種模式也仍在持續。今年B站自製綜藝有《破圈吧!變形兄弟》《歡天喜地好哥們》等,仍然是UP主的自製內容做基礎。
這種模式,的確賦予了B站以及其用戶其它平台難以比擬的忠誠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B站對於長視頻綜藝的更進一步的步伐。這幾檔節目皆是在社區內部有一定的討論度,但值得深思的是,作為一個定位年輕化的小眾社交平台,這幾檔節目的大眾認知度幾乎接近零。這似乎也與B站整體面臨的問題相同——如何出圈。或許正是為了「出圈」,作為B站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大眾向的長視頻綜藝——《說唱新世代》,這一次對於「口碑」格外看重。
首播後豆瓣開分8.7分,並在兩周內迅速攀升至8.8分,成為豆瓣一周國內口碑綜藝榜NO.2。
但從開播起除了圈內口碑,節目並無大眾關注度,這對急於「出圈」的節目來說是致命的。於是為了貼合其品牌特點,B站迅速於微博平台上買了一個#B站快給說唱新世代花錢#的6位熱搜,其想通過自黑自嘲的方式出圈的意圖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這一話題閱讀量為9000萬+,討論量1.1萬+。但隨著這一話題的發酵,「有口碑無熱度」卻成為用戶對《說唱新世代》討論最火熱的話題,高「口碑」低流量與《說唱新世代》似乎已深度綁定。
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受眾群體物極必反的心理下,豆瓣的高「口碑」也在帶來一系列的後續連鎖反應。
其中,最富爭議的,莫過於水軍、黑稿、刷量等相關話題的出現。在豆瓣鵝組、微博以及各大自媒體平台,有諸多網友列出相關證據,作為《說唱新世代》惡性競爭的罪證。
對於競爭激烈的題材綜藝來說,「公關戰」已經是圈內不能擺在檯面上來說的常規操作。但針對《中國新說唱2020》的高熱度而焦慮的B站,這一波營銷來的也是有趣。貌似是生怕大眾看不出哪些是水軍,B站在營銷上也極盡能事:買水軍、黑公關等內容不斷被大眾扒出,其營銷水平也被網友評為「弱雞」。事實真相如何暫且不多言。但可以確定的是,B站在其很看重的豆瓣平台上遭遇這樣的反噬,其平台營銷水平可見一斑。
布局長視頻內容本身是B站上市以來對股民、用戶交代的重要一環,但目前相比於節目內容,涉及到行業道德方面的負面輿論,勢必會對《說唱新世代》節目,以及B站本身帶來不小的影響。
站外沒開花,站內也不香
對於一部綜藝而言,除卻口碑的發酵,與其相匹配的話題度、播放情況以及榜單表現也是證明其內容熱度的重要體現。
對比《說唱聽我的》《中國新說唱2020》《說唱新世代》三檔綜藝來看,在數據表現方面,三者程階梯式表現。但令人意外的是,若跳出較為主觀的口碑,從更為客觀的數據層面來看,《說唱新世代》則位列末尾。
雲合數據網絡綜藝榜單顯示,《說唱新世代》首期及第二期上線當天,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5%和0.97%。與同期其他平台的綜藝,《中國新說唱2020》則位列同期頭部綜藝中,與《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就是街舞3》等並駕齊驅,《說唱新世代》在播放數據方面確實稍有遜色。
即便與稍顯佛系的《說唱聽我的》相比,《說唱新世代》的熱度仍然稍遜一籌,更不用論始終高居綜藝熱度榜首的《中國新說唱2020》了。
一個平台或許主觀,但在對比了藝恩、Vlinkage、骨朵和貓眼之後,影視MIrror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偶然。
藝恩數據顯示,《中國新說唱2020》《說唱聽我的》和《說唱新世代》的播映指數分別為59.78、43.86以及41.91。
Vlinkage網絡綜藝播放指數中,《中國新說唱2020》以60+的指數連續多日霸榜TOP1,《說唱新世代》沒有出現在TOP10的榜單中,已經收官的《說唱聽我的》熱度漸熄滅,榜單中也沒有它的身影。
而因為B站的平台性質,骨朵和貓眼則並未將《說唱新世代》收錄。
以此來看,儘管口碑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觀眾的好奇心,但輻射層面較話題熱度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對比愛奇藝《中國新說唱2020》與芒果TV《說唱聽我的》,B站站外的這一場戰役,顯然火力不足。
看過站外的紛紛擾擾,回過頭來再看B站站內的表現。
根據前台播放量顯示,《說唱新世代》在B站首期上+下+加長版的總計播放量為4861.4萬次,總彈幕量為2.4萬,遠不及B站UP主創作的短視頻內容彈幕。
實際上,在營銷方面,本身擁有音樂、鬼畜、Reaction等多內容形式的B站,相比於優愛騰芒等長視頻平台,有著更易發酵內容向的環境。尤其是今年6月,B站說唱區站內落成,吸引了艾福傑尼、歐陽靖、南征北戰NZBZ、法老、馬思唯等30多位知名rapper入駐。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太過於渴望「出圈」的B站反而放棄了站內這塊真正挑動用戶積極性的大蛋糕。在官方有對應活動「非正常說唱派對」的引導下,圍繞《說唱新世代》的UP主二創內容也就僅有200餘個。對比已經有20.3萬視頻投稿,播放量超23.1億次的B站說唱區,這一數據無疑並不理想。
顯然,想要出圈,B站終究有些急於求成了。無論站內外的營銷,B站都明顯準備不足,這對於一個希望入局長視頻領域的大平台來說,似乎略顯窘迫。
B站選擇說唱做對了嗎?
但拋開這些彎彎繞繞,回歸節目本身來看,布局說唱領域,B站真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嗎?
有這個疑問的原因有三。
其一,亞文化向來是塊「難啃的骨頭」。大多數喜歡「小眾文化」的人看待「大眾文化」時總是心存「優越感」。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優愛騰,在這一領域也沒少吃虧。
就像地下搖滾總說流行搖滾是「偽搖滾」,《中國新說唱》結束後一些人也開始說裡面的選手是「資本的羊和豬」,直至節目出圈,並從下到上帶動著說唱文化階梯級生態的形成,這一聲音才逐漸弱了下去。
其二,則是政策影響。說唱音樂在國內一直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從美國而來的嘻哈音樂,最初是美國黑人表達對社會不滿的情緒載體,因此歌詞中經常夾雜著反體制、反傳統的詞彙堆疊。但在國內,一些說唱作品因為暴力、粗口而被下令禁止。
其三,則是選手原因。一方面,愛奇藝《中國新說唱》通過對IP的四年耕耘,大量的實力派說唱歌手已經在節目中現身,說唱圈的人才儲備被迅速地消耗。另一方面,一個成熟rapper的成長周期並不短,且是長於偶像的。偶像選秀尚且捉襟見肘,對於成長周期更長的Rapper而言,年年出新則更不現實。今年說唱節目三檔齊發,更凸顯了這個問題。
但經過四年的摸索和嘗試,《中國新說唱》找到了一條同時兼顧著上方政策與下方觀眾審美的路徑,《說唱聽我的》保持中規中矩的態度,相反,對於初嘗大眾意義上的綜藝的B站而言,想要在求同存異中探索出一檔既要「全新」,又要沿襲成功經驗的路數,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所以B站選擇了嚴敏這位經驗豐富的全民綜藝教父,選擇避開這三大難點,以側面的形式,對說唱文化進行「改造」。
但在將在大眾層面上更普遍的真人秀模式帶入到《說唱新世代》中來後,對政策的把控、垂直小眾圈層內容與真人秀的融合等多方面內容來看,貌似也遭遇到了一些「水土不服」。雖然從豆瓣上喜歡節目的人眼裡看來,這種創新是「有趣的」「就是B站該做的」,但放在垂類音樂品類里看,這種改變還存在一些疑問。同時,與經驗豐富的大平台相比,B站對此類敏感題材在政策上的把控也稍顯稚嫩,節目才播出第二期就出現「延播事件」。
無論真實原因如何,這對一檔題材上政策敏感的節目來說,也是致命的。(雖然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硬碟損壞導致延播」,但也被網友吐槽說,如果是真的B站太不專業;如果是假的那B站找的理由也太小學雞了)
一直以來,受困於小眾文化、垂直圈層的屬性,亞文化類綜藝想要同時兼顧圈內忠實粉絲和圈外受眾,就必須在專業性和綜藝感上做文章,這也意味著天平要保證基本的平衡。因此,如果剔除掉綜藝效果,從說唱的內核精神來看,這檔節目的口碑可能會出現下跌。
那麼到底要如何兼顧綜藝感和專業性呢?剔除掉時間、累積熱度等因素,我們不妨橫向對比一下2017年同樣是初播的《中國有嘻哈》。
從節目的特性來看,《中國有嘻哈》的火爆,一方面,取決於市場環境。彼時華語音樂苦於無好歌已久,《中國有嘻哈》的出現,將中國地下音樂抽底,並放到綜藝這個大台面,讓大家用放大鏡來觀察評判。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有嘻哈》為青年圈層文化的垂直落地,提供了來自內容製作、營銷宣傳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持。
最重要的是,在《中國有嘻哈》之前,愛奇藝已經在長視頻綜藝領域深耕多年,其團隊的完備性、專業性都已經達到一個程度,《中國有嘻哈》從首期「裸奔」上線的境地,到輸出了「你有freestyle嗎」「battle」「skr」「punchline」等熱詞、《星球墜落》《目不轉睛》等全民性洗腦歌曲的「全民說唱」,再到今年的「畫畫的baby」火爆全網,「出圈」這一詞似乎對愛奇藝來說從來不是問題。
而除了出圈,對於一個平台和一檔節目來說,「小眾文化破圈層引領者」的標籤也死死地和「愛奇藝」三個字貼在一起,配合著針對廣告主的創意營銷方法論,不論是在內容製作、團隊配置、營銷宣傳、廣告發行等各方面,征戰長視頻內容已久的平台,有著其他平台無可比擬的強大優勢。
換句話說,這也是為何芒果TV《說唱聽我的》即便開播以來熱度口碑平平,但也鮮少出現的致命打擊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在內容製作上,儘管後期因賽制問題而熱度減退,但相比於B站傾斜的天平,它能夠平衡好看與商業的雙重要求。另一方面,即便未能如同《中國新說唱2020》一樣火熱,但平台完善的資源儲備和強大的營銷能力,也讓它能夠保持口碑與熱度的均衡發展。
而這些基本元素,對於B站而言則頗具難度。畢竟,在長期的累積之下,對於更多非二次元愛好者來說,B站的內容遠不如優愛騰芒自製內容來的有吸引力。
一個優秀的長視頻內容製作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這對於剛剛入局長視頻領域的B站來說,量變積累不足的情況下,便想以質變收穫股民、用戶和廣告主,確實顯得操之過急。但內容製作的水土不服、營銷手法的不專業等等表現,可能也正與B站本身的特色相符。畢竟對於一個目標受眾在小齡用戶的垂類平台來說,如果可以隨著用戶一起成長,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情。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