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作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這一次的《伴我同行2》大電影一出就引來了很多粉絲的關注,這次的電影同樣是在打感人牌,只不過沒有第一部效果那麼好,甚至可以說這次的大電影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
第一部的感動點在於哆啦A夢終究要離開大熊,但是這一部的感動點好像只是在於「大雄熊想讓死去的奶奶看到自己結婚的樣子」。
但問題是電影又把描繪的地方放在傻乎乎的成年大雄突然犯傻想要逃婚上。大雄那蠢笨且總壞事的性格在這部電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儘管大雄與奶奶的相處方式的確讓人感到很溫馨美好,可無奈大雄與奶奶之間的感情只在前面部分和後面部分有出現。
真正關注哆啦A夢劇場版的粉絲應該知道,哆啦A夢之前的大劇場是有在講故事的,雖然都是千篇一律的正派打敗反派,但起碼大雄那平日裡懦弱膽小且愚蠢的性格,在那些劇場版中被遮蓋,變成了有勇有謀且熱心助人的那種充滿魅力感的角色。
不然大雄憑什麼值得人喜歡呢?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懦弱膽小且自私的人,人們喜歡的是:即便看起來懦弱膽小,但是在大事情上不會犯糊塗,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相信一開始靜香喜歡大雄,也是因為大雄的溫柔、明理和善良這一點。
但是在這次的電影中卻完全沒有體現。此外,不得不說現在的電影畫風越來越奇怪了,哆啦A夢電影的特效在進步,甚至人物都已經走到了3d的效果,這的確有利於該動漫人物ip化的形成,但是也沒必要把靜香的臉蛋畫的那麼恐怖吧?尖鼻子,矽膠臉,比整容臉還恐怖。
如果特效的進步意味著故事性的削弱,那我寧願看之前的2d。畢竟之前的哆啦A夢劇場版還是有大局觀的,起碼你知道電影的那一個多小時,是在認真講好一個故事,它把故事的框架、出場人物,還有角色的矛盾與衝突,以及背後的寓意等等都講出來的。
然而現在的動畫卻變得越來越低智,這點也出現在很多古老的日本動畫上,難道是日本的家長們也開始投訴了嗎?還是說哆啦A夢的導演們希望能夠讓哆啦A夢走向世界?
可是走向世界也沒必要變得越來越幼稚呀。就拿《伴我同行2》為例,這是一部完全可以用十幾分鐘講清楚的故事,但偏要水到一個多小時。難道這部電影其實是日本動畫想要藉此打入中國市場的電影嗎?不然為什麼針對性這麼強,就差沒有直接說是「三到六歲學齡前兒童觀看」的了。
簡單來說,這是一部人物面孔非常扁平化的動畫,如果沒有那一層哆啦A夢的童年濾鏡,這部電影根本無法引起任何水花。話說回來,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原本優質的動畫卻變得越來越無趣?難道隨著物質文化的發展過後,人精神層面的東西就跟不上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