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念書啊?」
「武漢大學。」
「哦,武漢大學……
武漢哪個大學啊?」
這樣的對話
是很多武大學生都有過的經歷
類似的「迷之疑問」還有很多:
「你們不是武大麼
門口牌坊這怎麼寫的『理工』?」
「你們學校里有山啊?
那你們上課都靠爬山的?」
「啥?教五和五教不是一個地方?
啥啥?這還是兩個學部?
學部又是啥?」
……
當然
更多的事情是沒有疑問的
去過那裡的人說:
不愧是「網紅」
珞珈山人民公園確實是武漢必游景點
心嚮往之的人說:
她是義無反顧的夢想
珞珈山、東湖、櫻花,等我!
她的孩子們則說:
不論多少年
不論走多遠
永是珞珈一少年
櫻花樹下的家武漢大學原創音樂協會 - 珞櫻
是的,她值得
因為那是她啊!
武漢大學,來了!
風華
歲月回首,百廿浸遠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
山上有黌,武漢大學。」
而她的故事
要從更早的時候說起
1893年,她是自強學堂
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一手創辦
在清末的愁雲慘澹里
她開時代風氣之先
發出了「自強興學」的呼喊
武大的地標之一
是校門口巍峨矗立的牌坊
上書六個大字「國立武漢大學」
當然也有很多人從左往右讀
「學大漢,武立國」
這當然是個巧合
卻隱隱意味深長
地處辛亥革命發源地
武大骨子裡就有慷慨弘毅的性情
近代中國的風起雲湧
被武大一一寫進了自己的百廿歷史
1927年
中共五大在武漢的一所小學裡召開
而這個特殊的地方
正是武漢大學前身
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小學
如今的武大十八棟
石階通幽、安然靜謐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
這裡是風雲際會的所在
周恩來、鄧穎超、郭沫若......
國共通力合作
抗日大計於此籌謀
十八棟是位於珞珈山腰東南的教工住宅群,這是其中的一棟
歲月走過
時間賦予了她厚重
她則報之以寬廣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愈發閃亮
這就是她的模樣:
南北東西
風華不離
風物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依山傍水
當年李四光騎著毛驢為學校選址時
也許心中已經勾勒出了
美麗校園的藍圖
水是東湖水
浩渺煙波是平日的光景
要是趕上夏天的暴雨
出了凌波門
就能看到傳說中的「凌波微步」
山是珞珈山
本名「落駕山」,也叫「羅家山」
現在這個詩意的稱呼
是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
校園裡有山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別問,問就一個字:
累
穿鞋別只圖好看,舒適度第一
那麼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校園面積
真的能走到懷疑人生
也別輕易挑戰騎自行車
那麼多的坡坡坡坡坡坡坡坡
上去騎不動,下來剎不住
還有一些「槽點」
在武大待久了才能get到:
夏天,她是「捂汗大學」
冬天,她是「屋寒大學」
(恩,這只是一個梗~
放心,空調、熱水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雖說男女比例1:1
但是跨學部就等於異地戀了
去上課主要有兩種選擇:
感受驚險刺激的校車之旅並被擠成一道閃電
或者上上下下徒步近半小時體會什麼叫肌肉酸痛
傳說中的大循環,值得擁有
可是
比起愛她的理由
這些又算什麼呢?
老齋舍
愛她典雅大氣的宮殿式建築
老齋舍以千字文命名
拾階而上
左右便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理學樓與工學樓
天圓地方,深深凝視
文學院與法學院
翹角的是文采飛揚
平而緩的則是法理正直
理學樓與工學樓
愛她看不厭的春夏秋冬
陽春三月
滿眼的桃(ren)紅(shan)櫻(ren)白(hai)
掩映著飛檐翹翼、碧綠琉璃
在武大看一場人海
是每朵櫻花的夢想
夏天的傍晚時分
拿著小板凳到梅園操場看場露天電影
銀幕里的光影與青春的臉龐交相輝映
夜晚蟲鳴伴著似水的年華
橙黃橘綠時節
總有種震撼
秋林盡染濃郁斑斕
冬天當然要看雪
銀裝素裹,美到心動
愛那隻名叫「珞珞」的小狐狸
愛教四滿牆的爬山虎
愛星湖上精緻的曲橋和亭子
愛站在櫻頂看到的整個校園
……
在「中國最美大學」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
風流
落櫻繽紛,我的靈魂
如果你身邊有武大人
你一定會在第一時間知道
因為他們
總是不自覺但非常自豪地
提到武大
值得他們自豪的
當然有很多
江湖傳聞已久:「玩在武大」
100+校級學生社團,200+院級社團
不管你愛好什麼都能找到知己
合唱、舞蹈、服飾、情景劇……
金秋藝術節延續了30餘年
就問還有誰?
不插電演唱會說來就來
深夜大合唱燃爆湖濱宿舍的夜空
如果你說不過你武大的朋友
那太正常了
因為在武大,辯論是一種習慣
一群「特別會說話」的年輕人
還特別擅長起各種高能的隊名
每年都得上熱搜
2019年武漢大學新生辯論賽部分參賽隊隊名
而這些段子手辯手背後
是有20年歷史、全國聞名的武大辯論隊
武大人的「會玩」
還有更神奇的「玩法」:
他們能把「學」變成「玩」
學方言
他們用家鄉話配音小豬佩奇
全員爆笑的同時也掌握了知識
學校里近千種植物不認識?
沒關係!開一門公選課教你認
上課日常就是
追著花花草草滿學校跑
天文學太難懂?
來《宇宙新概念》的課堂感受一下
「黑洞和白洞該怎麼理解?
很容易嘛,一個是稅務局,一個是財務局
一個只進不出,一個只出不進」
這是趙江南老師,對,上面那個「段子」就是他講的
對每一個武大人而言
「珞珈」二字就是暗號
武大人的根不管植於何處
總會有一支伸向珞珈山
這裡的畢業生
一言不合就給母校蓋房子
7座大樓你pick哪一個?
這裡的畢業生
該出手時就出手
2017年為母校成立的「人才引進基金」
目前累計已經超5億元
就算是告別
武大也能玩出自己的style
幕天席地、上萬人一起
超豪華導師團一對一撥穗「加冕」
風裡雨里
珞珈不負你
風骨
一入珞珈,一世流風
半個世紀前
董必武曾這樣說:
「珞珈之山,東湖之水。
山高水長,流風甚美。」
流風,於武大人而言
是浪漫而質樸的情懷
是自由而嚴謹的態度
是和而不同的胸襟
是追求卓越的精神
學術者
天下之公器
周鯁生、楊端六、陳源、朱光潛
查謙、桂質廷、葉雅各、郭霖
夏堅白、王之卓、張瑞瑾、朱裕璧
……
那些年
「文法理工農醫」各個領域的大家巨匠
匯聚於斯,沉潛學術求真知
「珞珈三女傑」
「哈佛三劍客」
「五老八中」
……
這一串響亮的名字背後
是珞珈歷久而彌新的風骨
「搞馬克思主義要堅持真理
不能像小販一樣
天晴擺攤子,下雨收攤子」
老校長李達
是中共一大代表
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大師
這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一輩子堅持真理,不屈不撓
「恢復高考制度!」
42年前
因為查全性大膽建言並被採納
無數人的命運被改寫
談到當年他總是很低調
「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見
只是我有機會說了幾句真話。」
而在「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的名聲背後
他更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學者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也是我國現代電化學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是桂希恩
第一個把愛滋病人帶回家同吃同住的醫學教授
他曾在三年之內
11次自費前往愛滋病疫情重災區
了解災情,送醫送藥
他說:
「如果你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
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時至今日
年過八旬的他依然忙碌
堅持給本科生上課
堅持下鄉幫助農村醫療救治工作
還有研究、培訓、科普、公益……
2018年6月2日,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入軌,主要用於試驗驗證低軌夜光遙感、導航信號增強等技術。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這是武大的校訓
更是武大人的內心
這裡走出了100餘位兩院院士
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
載人航天、南北極科考
處處都有武大人的身影
在珞珈山
有太多的名字和故事值得銘記
百餘年間
風骨承續,生生不息
武大的美
不是一朝一夕
不是一歲一暮
而是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分秒
後來的後來
曾經在這裡的人們
養成了一個習慣:
三月里要常問
櫻花開了嗎?
「螃蟹在剝我的殼
筆記本在寫我
漫天的我落在楓葉上雪花上
而你在想我」
世界很大,路也很長
但是
那個名叫「珞珈」的家
一直在
最親愛的「珈」
最誠摯的祝福送給你:
武漢大學
126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