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素簡清歡,微笑向暖

2019-11-08     山東匯久文化傳媒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當太陽黃經達225度時為立冬節氣。

立冬,十月節,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

溯源

立,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又叫十月節,應傳統二十四節氣歌的「立冬交十月」

立冬真的代表到冬天了嗎?雖然寒風已經開始「友善」地幫助每一個趕早八的北郵人提神醒腦,但按照氣候學劃分,在我國還要推遲20天才算入冬。

知道立冬的人多,而你聽說過「立冬三候」嗎?「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三候

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開始結冰。

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地始凍

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

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

「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雉入大水為蜃

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

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入鄉

迎冬

每年立冬之日,天子便率領群臣於郊外行迎冬之禮,賞群臣冬衣,撫恤孤寡,以安社稷。

而在農耕社會平民的世界裡,迎冬就是利用這一天,犒勞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

送寒衣

立冬之日,人們給死去的親人準備冥衣,並將其燒掉,稱為送寒衣。秋末冬初,秋風蕭瑟,天氣愈發寒涼。擔憂冥間的親人衣物不夠,便也送去冬衣保暖,細細玩味,一股溫暖情味在微湛冬意里氤氳。

飲竹

立冬這一天,能讓人吃出放假般的快樂。「立冬補冬,不補嘴空。」 「北吃餃子南吃鴨。」喜歡立冬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有很多關於吃的俗語,可以用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該補補身體啦。立冬,我們能理直氣壯地吃點什麼呢?

餃子

北方人民逢節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恨不得在每個重大儀式或者重要節氣里都要求有餃子的身影出現。餃子相傳由張仲景首創,世人敬仰的醫聖又在立冬去世,為了紀念他,人們在立冬吃餃子。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餃子又恰有「交子之時」的意思,所以立冬之時,又怎麼能缺少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暖暖身子呢?有人說,立冬吃餃子,撈出鍋後不能馬上吃,要一隻一隻擺放在洗得很乾凈的篩子裡,稍微晾一下。這是為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裡慷慨的給予。

天津等不少地方立冬一定要吃倭瓜餡餃子。但因為立冬時節已經很難買到倭瓜,所以當地人在夏天時就買好了倭瓜儲存起來,專等立冬這一天包餃子吃,可見對倭瓜之情真意切。

各類肉食

少了肉還叫過節嗎?中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牛羊。

▌羊肉燉胡蘿蔔

羊肉是一種暖性高蛋白食物,可謂冬季進補的絕佳食物,對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腹部冷痛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胡蘿蔔味甘、性平,有「小人參」的美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β胡蘿蔔素,有健脾胃、補肝明目、壯陽補腎等功效。

羊肉與胡蘿蔔一起燉能提高營養價值,β胡蘿蔔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把胡蘿蔔與羊肉一起烹調,動物油脂會提高人體對β胡蘿蔔素的吸收率。

▌ 板栗燒雞

板栗燒雞補脾胃、強筋骨。板栗味甘,性溫,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對活血止血有一定效果。腎虛的人可適量吃點板栗。不過,板栗含有澱粉,糖尿病患者宜少食。雞肉性味甘溫,具有溫中益氣、滋養五臟的功效。

▌土豆燒牛腩

牛肉富含優質蛋白質,經常食用強身健體。牛肉與土豆是很好的搭配。對氣血不足或者陽氣不足的人群,可在土豆燒牛腩里多放點佐料,如蔥姜、黃酒、桂皮、八角、茴香、花椒、乾薑,雖然這些食物是佐料,同時也是中藥。這些佐料能夠散寒溫陽補虛,冬天食用既保暖又可以進補。

▌老母雞湯

老母雞湯營養價值高,是冬季的溫補佳品,能緩解感冒的喉嚨痛、鼻塞等症狀。建議選擇兩斤半至三斤左右的老母雞燉湯,因為一類老母雞脂肪含量不太高,但蛋白質含量充分。在燉湯時湯里放點黑木耳是絕佳搭配。老母雞湯油脂豐富,黑木耳能軟化血管,可以起到吸油的作用。山藥補脾,也可放入山藥進行一起燉煮。但要注意,雞皮含有飽合性脂肪酸,高血壓人群應避免食用太多。

▌蘿蔔老鴨湯

在寒冷的冬日,來一碗暖暖的湯,暖心又暖身。鴨肉有清火去熱的作用,而且富含較多的蛋白質與胺基酸,能給人體生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蘿蔔有著潤腸道、助消化、生津止渴的作用,兩樣搭配在一起,是冬日裡的滋補良品。

「立冬」,是一個看著就冷的節氣名。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應該學會不用媽媽催,穿上你的秋褲了吧?

文中內容來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341U24BMH2_cNUgBU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