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虹帆」不簡單

2020-03-24   中國海關雜誌

文 | 程佩

記疫情防控中的上海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

鼠年新春前夕,一場與新冠肺炎疫情殊死搏鬥的戰役在神州大地打響。上海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有這樣一支冠名為「虹帆」的隊伍,他們以海關人絕對的忠誠和精湛的專業,迎難而上,鼓帆前行,讓黨旗在國門衛生防線上高高飄揚。

作為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科長、黨支部書記,王熒是這個隊伍的帶頭人,有著3個機場的旅檢工作經歷。他總是在微笑從容的工作中將信心傳遞給大家,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大王」。疫情發生以來,淡定「大王」不再淡定,辦公室根本待不住,從進口現場到出口大廳,從測溫台到流行病學調查室,從總控室到收卡處,他一天要跑十多個來回。

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科長、

黨支部書記王熒

「上海口岸我們是第一線,空港一線我們要當尖兵。」

「攔截」更專業

王熒和旅檢一科副科長劉雄嶺「跟我上」的帶領下,全科14名同志卯足了勁,忘我奮戰。

出境航班監管任務結束後,王熒進行工作點評

臨近退休的程土松,發揮老黨員作用加班加點站好最後一班崗;劉賀生每天要審核近5000份健康申明卡,腰椎盤突出坐立難安,但堅決表示輕傷不下火線;春節前在老家休假的貝怡瓊黃映岳得知人手緊缺,二話不說自駕返滬。

還有那一個個專注的身影:發揮語言專長主動翻譯和解釋政策的邱瑾瑜江琛;事無巨細,兼職負責防護用品發放、回收、洗消的「大管家」沈雪;廢寢忘食、採集和整理大量數據的鄭維;時刻準備頂崗的巡查關員殷疆……說起這些可愛的同事,「大王」就停不下來。

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科長、

黨支部書記王熒

「正是因為全科擰成一股繩,每顆螺絲釘都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價值,才實現了『虹帆』這部戰車的高效運轉。」

1月下旬,一名從武漢途經上海虹橋至境外的外籍旅客在境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一時間「中國國門」的管理受到質疑。但視頻監控顯示,當天13時許,該名外籍旅客進入虹橋機場海關出境測溫通道,做出側身通過的反常舉動,且有分散現場工作人員注意力的嫌疑。當班值守的旅檢一科青年關員王叢昀,及時發現並攔截該名旅客,要求其退回測溫點複測。該名旅客按要求測得體溫36.5℃,無發熱情況,遂被放行。正是王叢昀這個要求測溫的攔截,化解了相關疑問,展現出中國海關負責任的「國門」擔當。而這樣的擔當,是旅檢一科所有人的信條。

戰「疫」更有效

隨著疫情的發展,口岸儼然成為防控阻擊戰主戰場。在防輸入風險第一線,「虹帆」團隊成員們下定決心,連續作戰,再立新功。

劉賀生因椎間盤無法自己穿脫防護服,王熒幫其完成

3月10日,王熒得到前方關員俞振華報告,發現一名從香港入境虹橋的中國籍旅客填寫的電子健康卡報警,而其始發地為美國紐約。關員王叢昀對該名旅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檢測發現,體溫正常,無症狀,初步排除相關傳染病可能。但王熒和王叢昀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他們分析,該名旅客從紐約(當時未列入高風險疫區名錄)始發,目前雖無症狀,但考慮到其經歷近24小時的密閉空間旅程,輾轉大半個地球,期間可能產生接觸史;且該名旅客境內目的地為遼寧,一旦攜帶病毒,將產生難以估計的後果。

他們果斷決定,對其進行咽拭子採樣,並移交衛生部門。3月11日,經相關部門反饋,該名旅客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成為虹橋機場海關查獲的首例輸入性病例。

在這天的科室微信群里,大家沸騰了。「我為自己是一名國門衛士自豪。」「我要向大王和小王學習,務必仔細謹慎,絕不漏過一人。」……看著一句句鼓勁的話語、加油的表情,「大王」哽咽了,

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科長、

黨支部書記王熒

「我們堅守在防控疫情輸入一線,背靠祖國和人民,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打贏疫情阻擊戰!」

「虹帆」再揚帆

1月24日至2月底

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

累計驗放出入境旅客34329人次,

進行航空器衛生檢疫登臨19架次,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103人次,

處理跟蹤疑似病例3人次,

移送地方衛生部門31人次,

勸阻出境9人次,

確保無一例感染者從虹橋空港口岸進出上海。

師徒「姊妹花」值守申報台

船穩當奮楫,風正好揚帆。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實幹苦幹。「虹帆」是虹橋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的黨建品牌。特殊時期,黨支部10名黨員與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揚帆起航,舍小家為大家、爭先進做表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繼續貢獻「虹帆」之光。

編輯:常相婧

發布:朱秀亮

投稿郵箱:5696132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