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爾冬升是鬥士,還是在扮演鬥士?

2020-10-14   毒藥君

原標題:《演員請就位2》:爾冬升是鬥士,還是在扮演鬥士?

自2017年10月《演員的誕生》打開了國產演技綜藝的局面,到2019年更是一年就湧現三檔。看似熱鬧又蓬勃,實則話題討論度、熱議持久性都大不如前。演技綜藝已經行到水窮處,衰微之勢不可逆轉,無法復甦回春。頭頂三個耀目頭銜的爾冬升到來,兢兢業業營造了「敢講敢說」的人設,化身為向飯圈與後台直面宣戰的義士。觀眾瞬間被忽悠得認為演技綜藝或許命不該絕,非常有救。

正如以往演技選秀綜藝慣用的洗腦術,認為影視春榮向寒冬,是演員缺少被看見的機會。故事與內容永遠第一位,演員需要是在其中吸收養分與綻放光華。影視看似欣欣向榮的那幾年,資本瘋狂湧入也大肆收割,大部分演員軋戲、高片酬、享受著人上人的待遇,卻給公眾帶來密密麻麻的糟心爛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演員、導師、節目組的本質初心是功利向錢的,那這類型綜藝就勢必表露不出真摯又打動人的內容。當然,清醒的觀眾也可以學以致用地反饋:是你們這個綜藝的劇本不高級。

文 丨Jasmine

編輯、排版丨Zed

毒舌爾冬升

真敢說or假陣仗?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鬧哄哄開場,很有些帝國白日放歌須縱酒,城外鐵蹄硝煙起的意味。

有人不同意,說這一季不一樣,有爾冬升鎮場子呢,他演員、導演評委都做到極致,是全場唯一敢說真話的導演界大拿。你沒看陳宥維被他指教得泣涕縱橫,一改流量愛豆不許批駁不讓質疑的飯圈風氣,多引人反思,多乘風破浪啊?

陳宥維這個連男主都沒有正兒八經擔過的愛豆,怎麼就有資格替頂流替愛豆代言了,他是王一博、肖戰,還是吳亦凡、鹿晗?

從2017年第一檔演技綜藝《演員的誕生》開始,演技綜藝就保持著作為糊咖聚集的格調。

僅僅三年時間,演技選秀綜藝已經播到第5檔。除了去年很糊的《演技派》採用原創劇本,實景棚拍玩出些新意。其餘演技綜藝處處透著敷衍懶散,蹭老劇熱度反而被珠玉吊打,導師按寫好的人設台本上演吵架,演員輪番哭泣、賣慘、接受指點,然後營銷鋪天蓋地,營造出本綜藝火上青天的架勢。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依然如此,請了一堆糊咖,把李少紅替換成爾冬升,第一集妙語連珠,敢把愛豆陳宥維批評得一無是處,直言愛豆被粉絲裹挾只會落得個沒有戲演的下場。

演員被爾冬升嚇碎玻璃心,觀眾被爾冬升說出了心聲,緊接著他犀利評價張大大演與愛人久別重逢的躲閃逃避,演出了小偷要摸包的既視感。

於是,爾冬升評價陳宥維,爾冬升評價張大大,成為當晚以及連續好幾日的熱議。熱愛網上衝浪的吃瓜群眾,紛紛表示爾導認真負責展示嘴炮技能,紛紛盛讚他不愧是金像獎主席。

我就是被熱搜騙去看了第一集,當我看到他在把陳宥維連軸批評後,卻在感受到後者想當演員的誠意,而準備把受眾的S卡發給陳宥維時,我對鵝廠營銷他「毒舌」、「犀利」、「敢講」的標籤表示懷疑。

緊接著,看到他對晏紫東和小彩旗翻演《惡作劇之吻》經典橋段,對兩個節奏把控明顯有失水準,除了吻戲讓現場燃情一片,其實兩人的衝突營造並不成功。但他非常讚許地表示表演帶他回到了青春,甚至勝過原版。

對此,我很想問,爾導您看的究竟是哪個原版?是即便在偶像劇中也能夠脫穎而出的林依晨和鄭元暢台版?還是去年上映的、粗製濫造的王大陸和林允的電影版?要知道,前者是偶像劇中的佼佼者,後者是台灣青春片沒落的信號燈。

當然,爾冬升的批評是還是值得一看的,比如他批評完陳宥維同團的何昶希後,當郭敬明堅持要給這個肉眼可見的廢物愛豆送上S卡的時候,他趕緊推鍋,幽默地表示:希望郭敬明能如願跟何昶希合作。

而當辣目洋子翻演小偷家族後,幾位導演一片讚譽,爾冬升又拿出上一集夸晏紫東和小彩旗那套,覺得辣目洋子表演得好過原版,只有李成儒指出辣目洋子的表演鬆弛過度,有些情緒和眼神並沒有處理到位。

我建議爾冬升反思一下香港電影為何沒落自此,香港金像獎為何無人可選?真的只是盛極必衰,青黃不接嗎?我認為每一個自詡電影人的香港影視從業人員都要負責,尤其是像爾冬升這樣掌握很大話語權的導演,以及重要獎項的話事人。

昔日光輝仍缺錢

「高級」背後的偽邏輯

爾冬升對市場的洞察力還是很有欠缺,擁有跟趙薇、郭敬明、陳凱歌一樣的毛病,經常會錯誤估計大眾審美,誤判市場規則。

在黃璐與賀開朗大眾評審比票數的時候,他條件反射性認為觀眾只看臉,脫口覺得賀開朗會勝出,結果觀眾把票投給了黃璐。

賀開朗除了長相完全一無是處,全程擠眉弄眼式演技卻掉不出一滴眼淚,真正看戲的觀眾誰要看他呢?爾冬升和很多近些年在電影上栽坑的導演腦迴路一致,不反省自己電影本身的問題,卻把鍋扣到觀眾審美上。

回頭看,他為何想把第一張S卡給陳宥維就可以理解了,名導的話語權是受限於資本方的。看這幾年爾冬升的作品,掛名監製王一博主演的偶像劇,電影作品在5-6分徘徊,這回又來演技綜藝擔任老師。

尤其大眾對綜藝是有明顯認知的。我們總愛說一個演員去演綜藝,那就是他心懶且缺錢了,爾冬升這連番的行為,也在釋放一個信號:他缺錢了。

第二集中,爾冬升最看好的演員是王鏘,跟趙薇一起發了張S卡。然而這位據說被張藝謀看中的紫微星,在節目中的那場翻演,在我看來表現平平。確實比陳宥維 、何昶希、賀開朗之流要自然,台詞聽著也還行,但是他演得也就和原版一直被人說是木頭的宋威龍齊平。

整個第二集看下來,我個人最欣賞的是胡杏兒的表演,誠心與愛意盡現於表演準備工作,所以現場發揮幾乎無可指摘。而當所有人都誇讚辣目洋子,爾冬升以高級為由選擇黃奕的時候,只有陳凱歌將第一張S級卡給了胡杏兒。

「高級」一詞被四位導師反覆提及,他們不喜歡嚎啕、哀慟式處理哭戲,極力褒讚悲要無聲,也一致覺得偶像劇沒有難度,不需要演技。

既然身處影視行業,其中爾冬升和趙薇還是在演藝領域長期耕耘過的人,這讓我覺得如今的跟風之舉,成因在土壤里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從來不是捧一踩一,而是在推崇雅俗共賞與百花齊放。

演技綜藝里演員的精彩之處在翻演外的痛苦、懊悔、賣慘等等,導師要表演高超玄妙點評技藝,這個綜藝肉眼可見有劇本的存在,只是他們在劇本的基礎上究竟發揮出多少,也只有節目方和他們自己知道。

每個人都知道影視寒冬是被資本玩兒出來的,而這些影視大拿是當初獲益最多的那部分人,但是他們卻用一套說辭道貌岸然道:是演員不夠努力。

況且,國產影視真正缺的是好編劇與好內容。爾冬升這樣為錢而來的人,明明洞悉一切,卻還是要假裝說演員好了,影視就會好。

影視環境不會因為一檔日暮黃昏的演技綜藝變好,但爾冬升們會賺得盆滿缽滿之餘,繼續拍遠不如盛年時期的濫竽充數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