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中,似乎每個人都擺脫不掉「喪」。
即使費盡全力讓自己保持元氣,生活中卻依舊有那麼多的不如意,讓自己陷入喪氣的氛圍中。
如果,能有一個時光隧道,把這一切的不如意抹去重來,那該有多好。
今天要講的這部新片,就真的實現了這個願望——
抹去重來
Undone
導演: 希斯科·胡辛
編劇: 勞倫·奧特羅
主演: 羅莎·薩拉查 / 安吉麗卡·布拉爾
首播: 2019-09-13(美國)
亞馬遜出品驚悚喜劇,經典成人動畫《馬男波傑克》編劇拉斐爾·鮑勃·瓦克斯伯格擔當製作。
豆瓣8.3,MTC89分,爛番茄高達100%
區別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成人動畫,《抹去重來》的畫風,的確有些古怪。
明明是真人實拍,卻做成了動畫的形式,實在令人不解。
或許通過以下這些關鍵詞,我們的疑惑也能一一解開。
這個離奇古怪的世界,即將以最為特別的形式,展現在你的眼前。
1.「殘破之人」
本劇的第一直觀感受——
What?!這是動畫片?!
說動畫片,是小看了它。
這動畫片,兒童還真看不了。
不是尺度大,是兒童根本看不懂。
劇集的第一段台詞——
我對生活充滿了厭倦,我每天早上從同一張床上醒來,醒來時,身邊躺著的是同一個人,然後沖淋浴,刷牙,穿衣服,吃同樣的早餐,沿著同樣的線路去上班。
最後總結成一句話:
我28歲了,我很害怕我這輩子就是這樣了。
這才是本劇想要講的——
成年人的焦慮。
別說28了,38歲、48歲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焦慮。
焦慮,有對未知未來的恐懼,也有對兩性關係的不信任。
本劇的第一直觀感受,是喪。
而且,是「鬼入侵」那樣的喪。
劇集每每曝出金句,但金句的背後又總含著一把辛酸淚。
「婚禮,總能把人們最陰暗的一面揭露出來。」
「你是否曾經覺得 自己是在一部戲裡?
不同的是 ,你是唯一一個知道這是在演戲的人。
而其他人,只是扮演他們認為應該扮演的角色。」
女主角定義自己是個殘破之人,定義她們全家是殘破之家。
她對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妹妹說:
「我們這種殘破之人,就別去弄殘別人了。」
這句話,看得我心酸。
有種自卑之人想獨善其身的孤獨感。
但是,她真的很「殘」嗎?
看看看編劇怎麼給她定人設,立背景。
她的父親,是猶太人。
他憎恨聖誕節,因為在歐洲大屠殺時,他全家人都死了。
在歷史上,歐洲基督教國家敵視猶太人。
她母親,是有著印第安血統的墨西哥人。
但是,她極力地去祖先化。
她認為,印第安人在美國是被人瞧不起的。
女主自小便失聰,被送去了聾啞學校。
之後被母親強行拽出,只因為母親認為,聾啞人會被社會瞧不起。
而後,某一年的萬聖節,她的父親離奇死亡。
死因和動機,全是謎。
她開始自責,嘗試過割腕,然而自殺未遂。
她奶奶被判定患有精神病,而她的腦結構也暗示著,她有患病的趨勢。
所以,她認定了自己是處於潛伏期的「精神病患者」。
她認定自己是沒有希望的人。
這樣的人設,「殘」嗎?
有的是比她更慘的人設。
但是,她這樣的人設,足以讓人讓人產生同情,甚至是移情。
所以,面對本劇探討最激烈的一個話題,我選擇背離正統科學,我選擇站邊女主,pick邊緣科學。
2.「邊緣科學」
在思想層面上,從無望中找到希望,是《抹去重來》的最大情感輸出。
在表現形式上,轉描技術(先真人拍攝,後轉繪成平面)是它顯得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題材的選擇上,它觸探了邊緣科學。
它選擇了一個可能會被人罵成狗的議題,但又巧妙地通過模稜兩可的處理方式同時取悅爭論的雙方。
它既可以是正統科學,也可以是邊緣科學。
就看你願意選擇相信,這是一個什麼故事。
本劇的主線劇情,是尋找多年前父親離奇死亡的原因。
女主在一場車禍之後,仿佛是喚醒了身上的突變基因,獲得操控時空的技能。
而她死去的父親突然出現,希望他女兒能幫忙查清殺害他的兇手。
關於女主的技能,官方描述如下——
「你能以非線性的方式看到事物。」
從電影《星際穿越》的理論去理解,她能看到非線性的時間與空間。
在實際操作上,她的技能表現類似某一款叫《生活真奇怪》的遊戲設計。
她可以使用「倒帶」功能,逆轉現在,逆轉過去,逆轉未來。
但是,編劇將車禍設定為激發特異功能的「激勵事件」。
這便使得科學派的一方認為,這就是一個腦子被車撞的女精神病。
我無意反駁這類觀點。
但以我自己的理解去揣測創作者的意圖,我認為,《抹去重來》想傳遞的,絕非女精神病的概念。
影片在IMDb的類型劃分上,有「奇幻」一項。
這也可以說明,它本身就不是一部嚴格遵守現有科學法則的劇集。
這是一個,帶有無限想像力的故事,不該應用牛頓法則,對該劇的類型做降級處理。
然而,它也並沒有被歸到「科幻」分類。
這更是再一次證明了,劇中所有涉及到邊緣科學的東西,都是一種創作者的假設,不負違背基礎科學的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中間有某個地方我們編劇腦洞開得太大了,你們科學家別來找我的茬。
有一部老劇,名叫《危機邊緣》,曾經對邊緣科學進行了較深的探索。
而在《危機邊緣中》出現的幾類內容,也都出現在了《抹去重來》里。
像是心靈傳輸,意念移動,平行宇宙等等。
《抹去重來》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紹這些邊緣科學,甚至花費一整集的時間去講述改變時間線的原理,意念移動的原理。
我始終相信,這絕不是廢筆,一定是為劇集的主題服務的。
同時,我認可邊緣科學的解釋,是主觀上我不想絕望地認為女主角是個精神病患者。
這不應該是個絕望的故事。
女主曾經猶豫,要不要和男朋友講述她的現狀。
她父親的顯影說:不要。
她的男朋友說:你說什麼我都信你。
面對兩難抉擇時,她最後選擇信任男友。
可是,當她說完之後,看到男朋友那一臉不信任的眼神。
她崩潰了,流淚了。
我頂著父親的反對選擇相信你,而你卻和所有的人一樣質疑我,哪怕你是我身邊最親密的人。
真相是什麼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給的背叛之痛。
她留下了失望的眼淚。
如果說,她是精神病患者。
那麼,這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喪片。
她不過是一個走入絕境後,再被逼到懸崖邊上的精神病女人。
或者,你可以選擇相信希望。
希望這是一個奇幻的故事,希望這是一個有未來的故事,希望女主角被人認可。
3.「轉描技術」
轉描,就是先進行真人拍攝,後再一幀一幀地繪成平面2D動畫。
如此做法的最大優勢在於,能精確地捕捉到人物或動物運動時的細微動作。
我們很難僅憑藉想像,就能複製人物運動的每一個細節。
在CG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動作捕捉技術,去追求那99.9%的真實感。
迪士尼在早期製作動畫時,比如《白雪公主與七個男人》,便是使用的這項技術。
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也使用了這項技術。
雖然這並不是什麼新發明的技術,但是極少數地真正運用到電影製作中。
拍過《少年時代》的理察·林克萊特,曾在2006年拍出過第一部轉描動畫電影長片,主演是里維斯大哥。
如今,《抹去重來》成了現今少有的一部,使用轉描技術做出來的成人動畫。
劇中涉及到時空變換轉移,如果使用真人+CGI的方式去做,不僅難度大,燒錢,還不一定真實。
而動畫,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還可以進一步把腦洞開得更大,表現方式更加天馬行空。
除了省錢這一最為實際的原因之外,轉描技術的使用,會讓畫面比普通手繪2D更具有真實感。
人物的面部表情更加真實,人物的情感可以得到正確表達,更具有可信度。
而可信度一旦提高,編劇則更容易向觀眾兜售他的故事。
比如父親的飾演者,他是《絕命毒師》中索爾的扮演者鮑勃·奧登科克。
他的動畫形象,仿佛是從真人直接翻模做出來的。
當然,技術總歸只是講故事的輔助手段。
一種技術,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做支持,你做得再花枝招展也不過一個繡花枕頭。
真正能讓《抹去重來》成為高分劇的原因,只有一個——故事內核,以及真實的情感表達。
它貼近生活,卻又超越生活。
這是一個離地三尺的奇幻故事,也是一個會讓你中毒的離奇世界。
文章轉載自: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