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外管理雜誌(ID:zwgl1991)
作者/ 樓仲平
在雙童創業的25年中,時代發生了巨變。尤其是近10年的網際網路,帶給了我極大的思考,它對原有模式的考驗無處不在。雙童沿著舊地圖,還能再次找到新大陸嗎?
雙童為何能夠如此專注?這種「專注」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受到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所致。1997年,我結識了一位名為桑原道昭的日本友人,他身上的專注與堅持,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我一路向前。
2000年9月,在這位友人的帶領下,我第一次參觀了一家位於奈良的一次性筷子工廠。這是一家有著45年歷史的老廠,一兩千平方米的老廠房車間內,機器舊得發亮,但生產的產品卻極為精緻,精湛的工藝水平,讓彼時的國內企業很難超越。受此影響後,雙童2002、2003年便開始逐漸放棄「多元」理念,專注吸管生產,慢慢求得質量上的提升。並將這種「專注」滲入到員工教育中,志存高遠、長遠積累。
直到2009年我再次參觀該廠時,發現它一切如舊,只是社長更老、員工更老,依然沒有引入新生力量。9年中,它生產的筷子已經越來越少,大部分機器停放在車間,部分員工已陸續離開。當時的場景讓我陷入了思考:面對2009年網際網路的衝擊,一個企業僅有「堅持」遠遠不夠,必須適時創新與變革。就如這家日本企業,雖不能稱其為失敗,卻也是一家「跟不上時代的企業」。
無論日本企業秉持了哪種「精神」,但真正的「精神」一定是疊加在創新之上的,就如「工匠精神」,便不能僅僅是一種堅持與堅守,而沒了創新。
2013年這家企業最終停產,原因很簡單——社長去世,無人接班。一家日本工匠型老企業終被時代拋棄,讓人唏噓。彼時的我,對「工匠精神」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不能迷信所謂的「工匠精神」,巨變時代里,一切都不是自己所能選擇的,很多東西不是一己之力能改變的。
此後雙童在極致專注的基礎上,又對品類做了進一步細分,在常人不看好的領域,將小小吸管做到極致,引發了國內乃至日本產業界的關注。
2014、2015年,雙童與日本產業界展開雙向交流。我發現,近兩年「工匠精神」在日本國內已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尤其在2017年我受日本法政大學邀請,分享《新匠人思維》時,發現受邀出席的500多位嘉賓,除坐在第一排的三位年輕中國參會者外,幾乎是清一色日本各界工匠型企業的老社長,竟看不到一張日本年輕人的面孔。
這便是日本遵從「極致工匠精神」的結果——年輕人創業的環境愈發艱難,願意接班的微乎其微。而此時日本媒體也開始反思,它們認為日本企業「成也工匠精神,敗也工匠精神」!對此我並不完全贊同,因為這僅是外界看到的日本社會的部分現象,日本深層次文化並不僅僅是「工匠精神」所能涵蓋的。
但由此引發的問題卻值得每個人深思——日本社會今日之傳承問題,也將是中國企業明天所要面對的難題。對企業而言,不能全盤接受日本「工匠精神」。有著「亞洲中小企業研究第一人」之稱的法政大學教授坂本光司先生一再提醒我:「過度專注堅持只做一個產品的企業非常危險,至少要做3-5個產品。」
對製造業企業而言,在堅持「工匠精神」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本產業相關產品的適當延續,即「適當多元」。這裡的「多元」,可理解為「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即企業要有「下一個5年、10年的增長點」,其中也包括質量上的提升。以吸管產業為例,目前瓶頸已非常明顯,你會發現做了10年、20年後,隨著產業的不斷細分和極致優化,企業的經營空間變得越來越窄。此時,圍繞本產業做適當的產品延續,也是很自然的事。
現在的「工匠精神」,已無法回到四五十年前日本、德國那種純粹技術條件和社會環境下的「工匠精神」。網際網路帶來的巨變,讓信息高度對稱,甚至以秒為計算單位。身處其間的每個人,都將被改變。
與此同時,在日本原有社會環境下形成、推崇極致堅持的「工匠精神」,與時代巨變下的網際網路思維會形成天然衝突。簡單模仿日本「工匠精神」,並不適用於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在汲取德國「制度精神」、日本「哲人精神」基礎上,更重要是認知時代的需求並及時做出變革。任何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都將被淘汰,唯有融入網際網路思維與時俱進的「新工匠精神」才有意義。
坂本光司教授曾說過一句讓我震驚的話:「未來10年將是日本大量專注型企業死亡的10年。」我追問這個「大量」究竟是多少,他說將在90%以上。這意味著,網際網路對社會帶來的方方面面改變,將完全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此時再迷信某種「精神」,將陷入自我想像而不能正視現實。但這並非要摒棄「專注」,只是「專注」更應是專注於某個事物,而非某一款產品。
以上也是雙童近幾年戰略轉變的方向。我們從2016年開始拿地、建廠房,因為如今雙童的經理人普遍是90後,他們對職業發展往往有著更高追求。此時企業便不能再以傳統認知去限制他們,而是要適時做出管理上的改變,提供一個更好的工作平台與工作環境。
中國文化注重「學而優則仕」,藝人和商人一直處於最底端,說明國人骨子裡就輕視踏踏實實做事的人。雙童10多年來培養「大學生下基層」幾乎完敗,我們發現中國當下的文化、教育,乃至制度和社會環境,正在「殺死」真正的工匠。
由此我提出,真正適合國內企業的「工匠精神」,必須在前面加上一個「新」字。這個「新」,就意味著加入時代巨變的元素,加入「網際網路信息化高度對稱」的元素。
然而,我對中國能否產生這種純粹的「工匠精神」,也帶著一絲憂慮。因為純粹「工匠精神」,在目前國內社會環境下是很難得到支持的,容易淪為一種口號、一種運動。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大批具有匠心的產業工人,「工匠精神」要由產業工人實打實地做出來。
這正是雙童近10年來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打破農民工這種低層次人才瓶頸,培養大學生進車間、進入技術階層工作。遺憾的是,這種努力的成效並不明顯,甚至是失敗的。在雙童,專科生每月補貼800元、本科生補貼1500元,卻依然沒有一名大學生願意從事技工工作、沒有一名大學生願意發揚「工匠精神」,這是雙童的悲哀。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企業家們,你應該有聽說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為什麼投資大學生的項目,而咱們為什麼拿不到融資呢,差到哪裡?
他們的項目不如你,他們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敗的經驗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們沒有經歷過成功失敗,他們就是拿資本的能力比你強;
咱們的思維和投資人為什麼總是不同頻,好項目融資為啥這麼難?...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眾享資本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項目升級】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股權融資】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請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