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1月21日到2月14日,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從武漢來輝縣探親的張小霞一家,經歷了糾結、緊張、忐忑、內疚……這一家人中,有四人確診為「新冠肺炎」。
從武漢出發返新探親到確診入院,這一家人又經歷了什麼?2月14日,記者與本文主人公張小霞獨家連線。
與新冠肺炎較量的25天
口述:張小霞(化名)整理:王玲玲(記者)
丈夫和兒子相繼感染
1月21日
過春節回輝縣市老家探親,是我每年的必修課,今年的回家時間定在了1月21日,也就是農曆臘月二十七。早上我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和丈夫兒子踏上了回家路。
直到現在,我仍想說,我不是逃回來的。回家之前,我和很多武漢市民一樣,當時,大家並不覺得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是可控的。然而,就在我們回家途中,網上似乎全是關於新冠肺炎的信息了,這讓我很糾結。糾結中,我們也離家越來越近,返程也變得越來越不現實。當我們來到輝縣家中的時候,已是晚上。
1月22日
22日一大早,我就去村委會報備,說自己是從武漢來的。並根據村幹部建議,一家三口去鎮衛生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於是回家,不再出門。
1月26日
26日晚上,11歲的兒子出現了牙疼、低熱症狀,由於到處封路,我趕緊跟鎮政府聯繫。在鎮政府協調下,我們來到定點醫院輝縣市人民醫院就診。等待結果期間,丈夫也出現了發熱症狀。醫院非常重視,立刻要求我和我丈夫也進行了檢查。
1月27日
凌晨,檢測結果出來,丈夫和兒子有部分指標顯示不正常,不過並不嚴重,但鑒於是從武漢回來,就要求他們倆住院隔離。我沒有症狀,就回家隔離。當時的我仍心存僥倖,畢竟他們父子倆還沒有確診,一直覺得他們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熱。
1月31日
今天,醫院又打來了電話,醫生再三跟我確認,我有沒有不舒服,其實,我心裡很不舒服。30日、31日這兩天,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兩天,丈夫和兒子相繼被確診,陸續得到消息的我整個就崩潰了。我完全處在一種焦灼的狀態,一方面是擔心他們兩個的病情,另一方面是擔心會把這個病傳染給家人和鄉鄰。當時還特別自責,覺得自己不該回家,如果真的把這個病傳染給父母、親人和鄉鄰,那這一輩子,我將無法原諒自己。
醫院也打來電話問我是否有症狀,我說沒有。但他們還是很負責地來到家裡,採集我的咽拭子進行檢測。這一夜,太難熬,太難熬!
我也確診了
2月1日
我的檢測結果也出來了,陽性。這說明我也被感染了,但仍舊沒有症狀。我住進了隔離病房,和丈夫、兒子在一起。兒子還好,但丈夫的情況有點兒糟糕,發燒、咳嗽,連說話都氣短。我儘量不與他說話,只是囑咐他多喝水,好好配合醫生治療。
做了各種檢查後,護士說我缺鉀,於是除了正常的治療外,我還得打補鉀的點滴。這個藥很疼,不能滴快,跟護士反應,醫院立刻修改治療方案,改為藥補(服用氯化鉀緩釋片)和食補(給我買來香蕉)。護士會按時來送飯,每次我都說讓把飯放在門口就好,怕把這病傳染給他們。進來之後,我更是深刻地體會到醫療物資的緊缺和醫護人員的不易,這些護士們只要穿上衣服,至少6個小時內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我戴口罩時間長了都不舒服,他們該有多難受,他們就這麼一直堅持著。
2月3日
今天,是我住院的第二天。疾控中心對我娘家人的取樣檢測結果也出來了,和我們曾有過接觸的小侄子被確診了。醫生給我們調了病房,我和兒子、小侄子在一起,丈夫在另外一個房間。這一天,我的心情很複雜。隔著一道牆,就能聽見丈夫不間斷的咳嗽聲。他每咳一下,我的心就揪一下,只能通過微信無力地安慰幾句。小侄子也屬於確診但無症狀那種,我特別內疚,覺得自己還是把肺炎傳染給了最親的人。
做了各種檢查後,護士說我缺鉀,於是除了正常的治療外,我還得打補鉀的點滴。這個藥很疼,不能滴快,跟護士反應,醫院立刻修改治療方案,改為藥補(服用氯化鉀緩釋片)和食補(給我買來香蕉)。護士會按時來送飯,每次我都說讓把飯放在門口就好,怕把這病傳染給他們。進來之後,我更是深刻地體會到醫護人員的不易和醫療物資的緊缺。這些護士們只要穿上衣服,至少6個小時內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我戴口罩時間長了都不舒服,他們該有多難受,他們就這麼一直堅持著。
希望重現
2月5日
今天好像出現拐點。隔壁,丈夫的咳嗽次數越來越少,說話也不再氣短。我也停止了輸液補鉀,醫生給我買來了香蕉,說食補就可以。兒子看上去已經沒事了,整天和小侄子打遊戲。特殊時期,就不限制他們了,權當是轉移注意力。
坐在病床上也不忘活動一下的孩子
在救治我們的專家組中,還有中醫。和中醫溝通,都是通過微信,我會把每個人的舌苔情況拍給他看,他就根據舌苔情況調換藥材,給我們熬藥。
微信成了我和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他們經常主動聯繫,問這問那,就像關心孩子一樣關心我們。其間不斷有人打電話慰問,包括政府領導、醫院領導、親朋好友。聽聲音,他們都比我還緊張,關係近一點兒的還哭了。我就告訴他們,我在這裡挺好的,有醫護人員的關心,有不斷優化的診療方案,大家的症狀也在逐漸好轉,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2月7日
我的心態越來越好了,小侄子自始至終無症狀,兒子也不再難受。每天大家只需要按時服用熬好的中藥就可以。孩子們在房間內待久了,會無聊,我就放點兒音樂,帶著他們一起跳舞。丈夫也下床做廣播體操了,說活動活動增強抵抗力。我們一直都在互相鼓勵、加油。
不得不說,醫護人員對我們的照顧太周到了,我們的需求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滿足。「想吃什麼了,儘管說,千萬別客氣,牛奶一定要堅持喝,可以增強抵抗力!」諸如此類的話語,總是能讓我的心暖暖的。丈夫也說,醫生專門教給他一些保健操,有利於增強肺功能。
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了。
病房裡的網課
2月10日
從今天開始,兩個孩子就開始上網課了,他們還是挺興奮的。醫護人員幫我們找來了紙和筆,還鼓勵倆孩子要好好學習。
孩子在病房中上網課
網課學習有點兒手忙腳亂,好在老師們都很體諒,說聽著就好,不會的回學校後可以再學。小侄子是通過釘釘學習,每天上午聽一個多小時課,然後做練習。兒子則跟平時一樣,根據科目表上課,有課間休息,還得做體操。
日子忙碌起來,挺好,挺充實。如果不是有醫護人員經常出入,我覺得跟在家隔離沒什麼兩樣。再次感謝醫護人員,如果不是他們的悉心照料,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歲月靜好」。
2月13日
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是陰性,興奮得不得了。這就意味著我、兒子和小侄子痊癒了。只待領導和專家批准,我們就能出院啦!丈夫的身體還在恢復中,但也越來越好,我想,他出院也是指日可待。
2月14日
醫生說,我們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符合出院條件了。明天上午,專家組要對我們的情況進行討論。
醫生耐心陪伴
和新型冠狀病毒較量的25天,我是幸運的,有國家做後盾,有醫護人員不懼死亡而逆行,讓我們一家得到了最好的治療。講述自己的經歷,是希望讓更多關心我們的人放心、安心,讓那些確診的患者有信心。大家不要恐慌,但要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防控,就一定能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
記者手記:
採訪張小霞,跟預想的不太一樣,她很樂觀、自信,對政府、醫護人員充滿了感恩。她說,自己不是故意逃回輝縣市的,但回到老家真的讓她很感動。她很樂意接受這次採訪,想把自己從回來到治癒的全過程,真實地展現在更多的人面前。這個病沒有想像中那樣恐懼,但必須高度重視,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就一定能迎來春暖花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