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不是當初那個零售,盒馬還是那個盒馬。
文 | 零售老闆內參
當前的盒馬應該已經達到了一個準成熟型的數字化零售連鎖品牌,尤其是對比前兩年盒馬遭遇的一些輿論質疑,盒馬不僅度過當時的內外困難期,還成功拔高到一個更高發展程度,實屬不易。
幾個現象決定了盒馬今天可以看作是一個準成熟型的品牌。今年第二季度,也是阿里2021財年的Q1財季,阿里財報第一次將自營業務作為單獨項目,醒目的突出在當季財報的亮點部分。其中自營業務的主體收入,就是來自盒馬產生的阿里自營業務部分。
盒馬在今年也再一次啟動了雙一百的門店高速擴張計劃,隨後又將mini業態開店數量翻倍,計劃年內完成200家mini門店的開業,盒馬鮮生大店開店100家。這意味截止到年底,盒馬今年一年的新開門店數量,總數將超過此前4年的拓展規模。
圍繞著盒馬身上還有很多值得研究探索的地方,我們將以三個為什麼,來大致還原盒馬身上的亮點:
第一,盒馬為什麼在科技驅動零售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化等具體形式綜合而言的科技,在當前商業世界裡有這兩種意思。一是科技的開發帶來科技本身的應用體驗,包括直接體現為智能通訊、智能硬體等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充當改變連接方式,提升效率的日常生活應用工具。二是科技的諸多成熟技術和應用產品,融入到其他產業,作為所有產業改變效率,改變連接,並作為新的生產力的落地技術。對於零售業來說,後者的價值更為明顯。尤其是到了2020年,當科技的開發和歷經前幾年的探索之後,科技融入零售業務和消費場景的創新驅動力,變得更為成熟可靠。為技術而技術,而噱頭而科技的產業探索期,已經不復存在。科技成為驅動零售創新,定義零售業務場景的融入感和技術水平,反而更高。
第二,盒馬為什麼將數字化農業,作為整個盒馬業務的引擎?
農業屬於國家基礎性產業,也是從領導層到基層,一直最重視的國家社會發展和建設任務之一。阿里此前基於農村淘寶事業體,在中國鄉村市場和農業布局上,也有多年的投入和發力。現在,國家在大力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入局農業,鼓勵有能力、有意願的大型企業建設農業的產業現代化。盒馬因為立足於家庭日常購買和生鮮食品的品類,觸碰農業,將生鮮的能力建立在源頭,屬於要將自己的產業化能力打穿打透整個產業鏈的終極布局。並從農業的上游端標準化建立中探索紅利,反向定義整個生鮮產業的流通鏈價值。並以此為基礎,將生鮮的源頭能力(全國基地、盒馬村等)和科技的創新能力,作為前端門店(盒馬X會員點、盒馬跨境進口、盒馬B2B分銷等),以及一切顧客觸點的前端交易和交付的大前提,讓盒馬成為生鮮產業鏈一個強有力的主導力量。
第三,盒馬為什麼持續打造商品力,持續探索商品和零售的合力可能性?
盒馬今年分別做了門店火鍋餐飲體驗、火鍋到家零售、平價綠色無公害蔬菜、盒馬工坊(3R品類)門店等幾個新品類和新業務的創新。從盒馬內部了解到的是,盒馬做這些創新的硬性條件,其實並沒有特別困難。本質條件還是盒馬上述基礎能力的達成,包括在組織架構、數字和供應鏈能力、商品開發能力、前端精準會員規模,以及盒馬品牌力等綜合能力,在這些細分品類上的轉化實現。但是,如果將這些盒馬看似不算太難的能力,放到其他企業,卻又是難度空前的業務挑戰。比如,3R熟食系列,對於很多餐飲品牌來說,從餐飲的食品開發到零售的穩定供給之間,就存在複雜的業務能力跨越。綠色無公害蔬菜的平價化,對於任何生鮮供應和流通企業來說,最難的平價化差不多還是個不太能想像的商品類目。盒馬之所以要做這些商品力的持續打造,自然是為了不斷強化並穩固盒馬在生鮮和食品方面的最強最全品牌人設。再吃的東西,兩年之後也有疲勞感。中國食物全球最豐富,這讓吃的東西,無論在味覺創新、售賣方式創新,還是在價格競爭力上找紅利,其實有無窮無盡的探索空間。
盒馬即便在今年這8個多月的時間,還有很多創新成果。我們36氪&零售老闆內參,9月24日在上海舉辦的「探索未來·2020(秋季)全零售峰會」上面,我們有幸邀請到盒馬CEO侯毅,來和大家分享盒馬今年的創新成果。
以下為峰會議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