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車市2019!誰得到了,誰失去了,誰又離開了?

2020-01-01     雲堆汽車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2020年打算買車或者換車嗎?面對錢包和生活時,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依然回到我們熟悉的、關注的汽車話題。

2020年被預設為無人自動駕駛的元年,可L4級無人自動駕駛乃至L5級別的自動駕駛依然只停留在實驗室,僅有部分量產車型僅僅達到L2級,這距離完全自動駕駛的到來還相去甚遠,可現實的自動駕駛卻比想像的更難、更久、更貴。不得不讓人反問,距離真正的自動駕駛還要多久?

倒是新能源汽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主要是從全球主要車企的產品布局上來看的,現實又再一次無情打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遠低預期,可謂喜憂參半。

來源於中汽協的統計預計,2019年中國車市全年銷售2583萬輛,同比下滑8%,而已經開始了的2020年,預計銷量下滑2%,到2022年則恢復增長。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預測則讓汽車人感到焦慮,2020年國內市場銷量將下降10%,預計銷量為2250輛,年底將會探底反彈;無論怎樣,2020年依然給中國汽車市場定了一個調,困難猶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及探索全新的營銷模式將會是每一位汽車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還記得兩年前的國內市場,雨後春筍般誕生了近百家造車新勢力,讓無數汽車人看到了國產汽車的希望,一時間彎道超車的夢想仿佛即將到來,同時還衝擊著傳統車企,讓當時的傳統車企對這股新勢力產生恐慌,當PPT造車成了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代名詞後,雷聲大雨點小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走的走散的散,影響最大的賈布斯也沒有回來。

剩下的還能叫得上名字的不到10家,要麼缺乏資金,要麼缺乏技術,要麼缺乏渠道以及堅定的擁躉等等諸多問題,無奈也只能停留在PPT上草草收場。剩下的蔚來、威馬、小鵬、理想、合眾、電咖、零跑、拜騰、前途等各家也都有難念的經,好在還能堅挺著。

若問這些造車新勢力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有何貢獻?毫無疑問,那一定是「PPT」技術。當然,在將來回顧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史時,也少不了他們重在參與的精神。回到現實,強如實力排在第一的蔚來也是困難重重,虧損、裁員、仍需要持續的融資續命等等困境,似乎成了ECU手術台上的病人,需要各個科室的特需專家將其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畢竟「病因」不僅僅是一方面的。

傳統車企依然是車市的主角,幾家歡喜幾家愁,德系三強和他們的老大哥大眾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大眾今年在國內的銷量突破兩百萬輛,同比仍有增長。法系車則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直接促成了PSA與FCA的合併,同時也因此誕生了世界第四大車企。未來的法系車將會有什麼樣的車型出現,確實值得期待。

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在國內市場混得風生水起,同比持續增長的銷量讓他們在車市寒冬的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關鍵是有的車型還加價銷售,這樣的做法儘管有些過分,但產品決定市場,不怪人家,這是市場行為的選擇,同時這也是人家深耕國內市場的必然。

自主品牌有的不負眾望,而有的不孚眾望。吉利、長城、傳祺、紅旗、比亞迪依然引領自主品牌持續向上,其中長城、吉利則處在領頭羊的位置,領克和WEY也代表自主豪華品牌繼續挑戰合資地位,但ZT、力帆、獵豹等車企則拖了後腿,多次被傳破產。總體來說,自主品牌依然在夾縫中迎難而上。

作為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經銷商們呢?他們還好嗎?寒冬里的冰霜又饒得了誰?業界預測,寒冬里加持著電商渠道和新零售模式的衝擊,2020年經銷商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全國近3萬家經銷商預計會在今年縮減一半以上。

小結:

要問面對寒冬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還是老生常談,耐住寂寞、修煉內功、抱團取暖、品牌建設,而不是降價。2020年的汽車人該怎樣度過?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最後,雲堆汽車祝新老朋友們新年快樂,未來可期。


文:Aale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TcSYW8BMH2_cNUgMB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