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到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開始接觸咖啡, 也會有更多的人對咖啡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年新氣象,如果你想要入坑咖啡但又無處下手;亦或是咖啡因重度患者,新年想要換換口味,有新的嘗試。
那就請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帶你從入門到進階一次性搞定你的需求!
入門講邏輯
一個人想要入坑某個領域,都需要一個契機。我認為這個契機就是你的選擇。
有的人被自己的選擇一次勸退,有的則入坑成功,越陷越深。所以入坑的第一步很關鍵。
01
沒喝過先嘗試
如果你不常喝或根本沒喝過,那麼在入坑的時候,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想要繼續研究下去
OR
一時興起,就是玩玩
如果只是為了玩一玩,那麼只需要看到這裡就可以了。
如果你要深入的研究下去,請繼續往下看!!
初次嘗試,不建議直接買設備,因為你並不知道你是否能夠堅持下去。錢不少花,東西不少買,發現不如咖啡館買的好喝,你不是很沮喪?
初次嘗試,有2條路可選:
1、直接去當地有名的精品咖啡館,從意式咖啡喝起來,順序可以是:
Espresso(如果有勇氣)美式澳白拿鐵卡布奇諾
在這過程中,不要選擇SOE的豆子,就用店內的拼配。從黑咖啡喝,嘗試喝出拼配豆子的一些風味,然後增加一些牛奶的量,看看不同奶量、奶沫厚度的變化,帶來的不同口感。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就可以了。
PS:如果有杯型選擇,請選擇最小杯
2、買各類速溶或掛耳咖啡開始嘗試
相較於咖啡館,自行購買速溶咖啡、掛耳咖啡成本會進一步降低,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設備,只要有水就可以得到一杯還算不錯的咖啡。
在這裡需要注意,請嘗試凍干速溶粉或冷萃咖啡液。比如三頓半、時萃、柯林等等
這些凍干咖啡粉,冷熱不懼,甚至是水還是牛奶都無所謂,都可以溶解的很不錯。
因此,可以滿足喜歡喝黑咖啡或奶咖的同學們。
掛耳咖啡,比較特殊,它是最接近精品咖啡範圍的咖啡。它可以讓你體會到手沖咖啡的程序(儀式感),又可以體會不同風味咖啡的奧義!
如果你能夠接受掛耳咖啡不同產區、處理法、烘焙度的豆子。而且不需要額外加奶,那麼你有很大的機率會喜歡上手沖咖啡。
漸入佳境慢慢來
如果你對現在的凍干速溶和各類掛耳已經有了一定接受能力,甚至能夠接受國人不太愛接受的咖啡里的 「酸質」,那恭喜你,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01
精品咖啡走向
想要嘗試自己在家做一杯咖啡,那麼不妨入手一套手沖器具。這套器具1000元左右即可搞定,是成本最低的咖啡製作方式。
它們包含:磨豆機、濾杯、濾紙、分享壺、手沖壺、電子稱
這時候,你只需要掌握這些基本操作方法即可:
- 研磨度:粗砂糖粒範圍
- 用豆:15-16g(一人份)
- 粉水比:1:15(萬金油粉水比)
- 水溫:88-92℃ 深烘焙用低溫,淺烘焙用較高溫
- 悶蒸:20秒(萬金油時間)
- 注水總時間:1′50-2′10
以上這些參數,可以說是我總結的最安全的沖泡參數。只要控制好水流與時間的關係,基本上不會難喝!
我認為入門手沖的核心,就是要捨得花錢買好豆子。因為好豆子,給了你沖泡容錯的機會,做完之後,不會難喝。
這樣會讓你接受度更高,不會因為買了便宜、不好的豆子,導致沖泡失敗,覺得不好喝!
在自己沖泡的過程中,依舊可以去當地有名的精品咖啡館,點上一杯,看看咖啡師是如何沖泡的,甚至可以與咖啡師交流一下經驗,給自己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
02
意式咖啡走向
如果你喜歡意式咖啡,不要直接進入半自動的隊列。先從全自動、膠囊咖啡機玩起。
相比於手沖咖啡,意式咖啡其實更難以操作,需要更多的練習和經驗。
所以,半自動咖啡機+磨豆機的組合對於新人來說太難了,投入也太高了,不是很推薦!
全自動機,就可以滿足研磨、沖泡,省事很多。只要定期做一些清潔維護就可以了。
機器的價格彈性也很大,膠囊機1000元左右可以搞定,膠囊的風味可以有很多選擇,加奶、加水都可以做成不錯的咖啡。
全自動機的價格波動範圍比較大,在2000-8000+這個範圍波動,提供了打奶泡的功能等。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價格即可!
我要提升
如果想要深入自己的沖泡技巧或意式咖啡的萃取能力、打奶泡甚至拉花的能力,那我覺得你應該從這幾方面改善自己的裝備。
01
手沖咖啡的提升方向
1.優先提升磨豆機:在咖啡豆品質不差的前提下,改善研磨質量是最具性價比的事情,一台好的磨豆機,可以提升整體的風味,讓你喝出咖啡館的品質。
預算在1800的手磨,可以選擇 司令官C40、M47
電磨預算不設上限,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 日本富士R220、Ek43、Ditting都是不錯的選擇。
2.不同濾杯的體驗:通過購買不同濾杯,沖泡同一款豆子,來體驗不同濾杯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3.水流控制:可以通過不斷練習水流的控制,達到穩定的水流輸出,提升穩定性和咖啡沖泡的均衡性
02
意式咖啡設備的提升方向
1.購買半自動意式咖啡機:預算不設上限,但是下限要滿足,也就是3500左右的KD-210S這一檔的
2.購買好的意式磨豆機:磨豆機可以使勁兒砸錢,可以高過咖啡機一倍,比如Mazzer手動磨
3.提高布粉、壓粉的能力:提高部分的均勻度,避免通道效應;穩定壓粉的力度,保持萃取的一致性
4.提高萃取的能力:儘可能保證萃取的穩定性、一致性。
5.提高打奶的水平:奶泡細膩、口感綿密
6.可以拉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個拉花圖案或一個組合圖案
總結
總體上,是這麼一個前進路線,這裡也只是拋磚引玉。如果還想更加專業,就需要更加系統的學習專業知識。
比如SCA的整套課程體系,從沖泡到生豆、烘焙、再到感官。可以科學的理解咖啡從種子到杯子的全過程。但這一過程也是價格不菲,建議還是量力而行,不要最後淪為考證機器!
另外,多與各個產業鏈上的人交流、溝通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與咖啡產地的咖農交流,可以學到跟種植、生豆處理有關的知識。這些環節會影響咖啡最後的風味。
咖啡的世界很魔幻,越接觸越著迷,希望你也是一個熱愛咖啡的人,我們共同進步!
- END -
編輯:老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Qcw5nYBct9sAqDc-9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