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輝塔,俗稱鷗汀塔,又於乾隆年間曾稱之為蓬州塔。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鷗汀古寨,建於1737年(清乾隆二年),"騰輝寶塔"是昔時鷗汀八景之一,也是鷗汀首屈一指的古建築物,被收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寶塔鑑賞》一書。1988年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騰輝塔由澄海縣鷗汀鄉人,翰林院檢討辛昌五等籌建。此塔屬貝灰砂混合夯築的風水塔,是乾隆年間潮州貝灰砂夯築的古塔之一。這種夯土塔的出現,是受到那一時期建材使用的風尚影響的。塔的平面為六角形,共七層,高20.3米,底層外圍17米,塔內空心。第二層以上為疊澀出檐,每層六面均開壺形小門。這座七層樓閣式小古塔的塔剎,竟是一個形貌與塔身相似的五層樓閣式小寶塔。結構嚴謹,氣勢恢弘,是全國罕見的塔上加塔的建築結構。為了解決下層承受力問題,騰輝塔的建築師匠心獨運,塔的下三層幾乎全部夯實,只留下梯道,而且第一層的牆厚一米。上邊四層才夯為空心塔,鋪架層板,留出門洞,以便觀覽。這樣塔的下三層實際上成了堅實的塔基,而只負載著四層牆體,夯土塔的牢固程度大大加強。這種合理的設計,表現建築師的聰明才智。塔匾"騰輝塔",落款為"乾隆三年春月建,塔門對聯也為辛昌五題:七層聳壯麗之觀,雲蒸霞蔚;五嶺盛衣冠之氣,鳳翥鸞翩。
1918年2月13日(戌午正月初三)鷗汀地震,塔剎頂端被震得傾斜,塔身也被震了幾處裂痕。騰輝塔做為風水塔,當時離海邊不遠,所以在古代有一種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起到導航的作用。
此塔自建至今已有二百餘載,雖然歷經了風暴、地震的破壞,但狀貌基本完好,給鷗汀增添秀麗景色。而且對於研究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古建築藝術以及民俗文化活動均具有重要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6py_W8Bgx9BqZZIYK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