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龜兔賽跑,AMD後來者居上
下圖是AMD和Intel五年間的CPU出貨量對應時間線二向圖(縱軸單位Mpcs)。刺激不刺激?是不是有點像帝國反擊戰?以AMD Zen系列發布的2017為節點,以紅色粗線為代表的AMDCPU出貨量結束了多年來的頹勢,強勢上攻。而藍色粗線的Intel在2017年銷量見頂,出貨量破位下行至今。
這張由德媒MINDFACTORY耗時多年整理製作的CPU行業兩家寡頭出貨量曲線圖,不僅包含了整體出貨量的對比,還包含了兩家企業的不同年代的主力架構如:打樁機、Haswell、Kaby Lake等等各具代表性CPU架構的上市節點和對應的銷量曲線,細看之後,頗為有趣。
截取出貨量曲線圖部分可以看出,Skylake架構(第六代酷睿處理器)在2015年~2017年為Intel貢獻了銷量峰值階段所需的出貨量,而此時間段的AMD基本處於打樁機時代半死不活的銷量(及性能體現),也是Intel得以擠牙膏的本錢所在。
AMD vs intel,老戰場上的新一輪較量已開始
而在2017年之後,三款Zen(Zen、Zen1+、Zen2)的成功上市,讓AMD一掃前面若干年的陰晦,實現銷量反超。如今,14nm的Intel各款處理器的銷量都在持續下行,而10nm生產線的種種不明朗表現,為Intel的後市表現增添了太多不良預期。
上圖參考標線備註:
參考標線對應的處理器系列名
AMD系列:
Vishera:打樁機(FX系列,如FX-9590等)
Summit Ridge:峰會嶺(Zen1,如Ryzen7 1700X等)
Pinnacle Ridge:尖錐嶺(Zen1+,如Ryzen7 2700X等)
Matisse:馬蒂斯(Zen2,如Ryzen7 3700X等)
Intel系列:
Haswell:哈斯韋爾(LGA-1150,如i7-4770K等)
Skylake:天池(LGA-1151,如i7-6700K等)
Kabylake:卡比湖(LGA-1151,如i7-7700K等)
coffee lake:咖啡湖(LGA-1151,如i7-8700K等)
coffee lake-refresh:咖啡壺小改(LGA-1151,如i7-9900K等)
總結
intel的10nm面對當前Zen2所使用的7nm並非落後技術。但2020~2021年AMD將引入7nm+生產工藝,屆時是否再現當年PowerPC的單核心4線程技術咱未可知。能夠確定的是,intel在2020年整年都很難將10nm的產能問題係數解決,2021年完成產能爬坡是坊間最佳預期。而台積電的7nm+甚至3nm工藝,都有可能在這兩年「財大氣粗」的AMD手中從設計圖變為實物產品,銷往全球市場。
年代變了,intel坐擁江山的固有格局已在改變,雖然intel玩遊戲確實不錯,主頻優勢也在,但這種優勢能保持多久?恐怕是一個臨近待解的未知數。
最後再吐槽一下新上市的Ryzen5 3500X,既然不做超線程,為何不把激進一些,將智能加速主頻推到4.6GHz和i5-9600K做個對標,真的是自絆之舉啊!╮(╯╰)╭
關注IT行業資訊、最新顯示卡評測及新聞爆料,盡在今日頭條:淘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