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情商孩子的8件小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推薦

2019-05-15     毛媽Carol講繪本故事

關於情商,毛媽之前也寫過不少了,這次想特別聊聊情緒對孩子情商的影響。

情商是成功的強有力預測因素,而情緒又是情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如何促進孩子情商的提高,約翰·戈特曼博士觀察了大多數父母是如何回應孩子情緒的。

他發現,高情商父母重視消極感受,不會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失去耐心,而是通過把各種感受和情緒詞彙結合的方式,給孩子提供應對情緒的指導。

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情商更高,在學校表現更好,與朋友相處更順利,甚至身體也會更健康。

他們是如何培養孩子高情商的?美國心理學家總結了以下8點,我們可以拿來參考。


你教過孩子說話前先暫停5秒鐘


美國的一個心理導師說過,孩子天生容易衝動,如果不加以控制引導,很可能會成長為易衝動的成年人。而衝動的性格會削弱孩子的情商,所以要教會孩子在作出衝動的行為之前,能暫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感受。


父母建議:

利用視覺提示來幫孩子學習如何練習暫停。

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個特定的觸發詞,提醒孩子在說話做事之前,在心裡倒數5秒鐘,或者左右、前後轉動頭部,完成指定動作後再回答問題。


你用3.5分鐘時間鼓勵孩子的談話


一個被鼓勵說話的孩子,往往也會具備傾聽別人的能力。但美國的一位心理諮詢師發現,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孩子沉迷電子產品,這讓親子間斷開了情感連接,缺少有意義的交流。

為了弄清楚如何與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重新建立情感連接,他做了一些數據調查。


父母建議:

心理諮詢師發現,想要與孩子建立有效的連接,父母平均每周要花至少3.5分鐘,和孩子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全家人每天晚上都要坐在一起至少15分鐘,隨便聊聊天。


你真心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


擁有各種情緒本是人類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常常把負面情緒稱為「壞情緒」,但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雖然它通常帶給我們消極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擁有負面情緒。

一直讓孩子遠離情緒,是對孩子身心不健康的做法,甚至有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迴避是導致許多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幫孩子避免或消除負面情緒。


父母建議:

《另一種智慧》的作者Harvey Deutschendorf 建議,通過提問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看起來不開心或不安時,父母可以這樣問:你今天看起來情緒有點低落,發生什麼事了嗎?記住,不要評判或懷疑孩子的感受,而是接納他們的各種情緒。


你有效幫助孩子梳理感受


孩子有時候很難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

比如在二胎家庭,爸爸媽媽更關注弟弟的感受,孩子會偷偷欺負弟弟,或變得愛哭愛鬧,這其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在尋求父母的關注。

想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要先幫孩子學會梳理感受。當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才會容易理解別人。


父母建議:

可以通過描述自己的感受來幫助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說:「如果我最好的朋友不跟我說話了,我可能會覺得自己被背棄了,你也會這樣想嗎?」不強迫孩子說出來,而是詳細講述自己的經歷,分享自己的感受,這樣做更能鼓勵孩子敞開心扉,講出自己的感受。


你在孩子面前樹立了高情商榜樣


教會孩子高情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父母直接做給孩子看。因為孩子會時刻關注父母的行為,並根據他們的觀察學習健康和不健康的應對技巧。


父母建議:

「和孩子分享你一天裡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如果有人突然擋了你的路,你是怎麼用積極的方式來處理這件事的。或者,當老闆稱讚你的工作時,你有什麼感受。


你教會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


與孩子面對面交流其他人的情緒和感受,是建立同理心的好方法。而同理心,在情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父母建議:

當孩子跟你談論學校里發生的事情時,引導孩子想像一下那個人的感受。當你們共同認識的人發生了什麼事時,不要忘記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同理心。


你給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情緒設限


為孩子的行為設限,這樣當孩子經歷各種激烈的情緒時,也會有適當的界限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不給孩子的情緒設限,是因為孩子有各種情緒都是自然的反應,所以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或不應該有什麼樣的情緒。


父母建議:

當孩子用不得體的行為來表達情緒時,比如,孩子生氣時打人、罵人,父母要及時介入。但,行為是行為,情緒是情緒,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他有什麼樣的情緒,我們依然愛他。

我關注的一個爸爸,跟他闖禍的兒子有過一段對話:

「雖然我罵你了,但我依然怎麼樣?」

「依然深深地愛著我。」


你會及時反饋並鼓勵孩子的進步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是一個緩慢而穩定的過程,所以父母尤其要關注孩子的變化。特別是當孩子快要情緒失控,但依然控制了自己的時候,父母更要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


父母建議:

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並給出積極的反饋。

比如,家有二胎的父母,可以跟孩子這樣說:我看到弟弟搗亂的時候,你沒有很生氣,甚至還給弟弟找到了一些好玩的玩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你成功了,你覺得怎麼樣?


結語:戈特曼博士特彆強調,哪怕是做得最好的高情商父母,也只有20-25%的時間,完全做到了上面8點,所以不用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全部。

我們父母要做的,是學會重視孩子的消極感受,對孩子的表達有耐心,幫孩子把各種感受和情緒詞彙結合,最終幫孩子學會表達和應對情緒。

能做到這一步,已經贏一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uCLAWwBmyVoG_1Z8U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