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1㎡做不對,廚房多大都沒救

2020-04-02     住范兒

脫離了居家隔離的人,是不是都在慶幸,終於不用成天做飯了?


有人說,洗菜、切菜、炒菜、收拾、洗碗,這些事每天重複三次……人從廚房出來,腰都不是自己的了!



為什麼有人做完飯就能順手把廚房一抹凈,有人收拾廚房就累成狗?


我發現,一切的根源竟然在水槽!


別看水槽在廚房占不到1㎡,要是選不對,每天做飯多痛苦半小時;


要是選對了,可以愛上洗碗,連洗碗機都不需要了!


單槽雙槽怎麼選

台面小真的不要買雙槽,保留那一點可憐而寶貴的台面空間吧。


雙槽通常一大一小,想要雙槽方便好用,大槽的長度是有要求的。



一般的雙槽,大槽的長度在40cm以內。


而中國人最常用的炒鍋,直徑通常是28~34cm,好像鍋比水槽小,能放得下?


別忘了還有鍋把,你用盡辦法,最多只能把鍋斜著插進去。


刷洗到鍋把周圍的時候,難保不往外濺水。



有的炒鍋還是帶耳朵的,就更放不進去了。



絕大多數的單槽,長度都在55cm以上(除特別定製的迷你款)。



洗鍋、洗砧板、洗芹菜都夠長,鍋碗瓢盆全能塞下,不用擔心濺水。



也有好多人說,買雙槽就是為了分區,大槽用來洗碗,小槽用來洗水果,接受不了生熟油膩都在一個盆里洗。


即使這樣,我還是建議你買單槽,因為單槽的「大」是絕對優勢。


想要單槽分區,推薦各種實用的配件:盆中盆、瀝水盆、瀝水架。


配件不用時收起來,也不耽誤單槽的日常使用。


圖源:住范兒自攝


水槽深度怎麼選

水槽深度一般是19~22cm,國產水槽普遍比進口水槽深一點點。


推薦水槽深度≥20cm,更不容易濺水。



如果還是濺水,很可能是龍頭出水太激烈,配個龍頭起泡器就行。



如果水槽深了覺得彎腰費勁,是櫥櫃檯面的高度不對。


粗略計算公式:合理櫥櫃高度=身高÷2+5cm


通常台面高度達到85cm以上,大多數人能夠洗東西不彎腰。


圖源:住范兒自攝


水槽台面高了才舒服,燃氣灶台面低了才舒服。


如果你對生活體驗很在乎,櫥櫃做高低台面是最好的,水槽要高,灶台要低。



水槽龍頭怎麼選

抽拉龍頭能夠大大提升廚房效率。


洗碗、洗菜、接水、打掃水槽,都方便很多。



因為抽拉龍頭屬於比較高檔的配置,功能也會做得多一點,通常有2或3種出水模式。


「花洒水」模式,就相當於龍頭起泡器的效果,也能減少水槽濺水。



不過,龍頭抽拉靠一截軟管,這段軟管容易壞。


或者選擇萬向龍頭,內部有一個萬向球,也能變化出水模式和出水方向。


萬向龍頭不能抽拉,但是損壞的幾率也小了。



下水口怎麼選

建議選圓形下水口,下水更順暢;不要選方形,容易留衛生死角。



下水口位置儘量靠後,也就是靠近水龍頭那邊。


圖源:住范兒自攝


這樣接通下水管以後,水槽下面的櫥櫃空間比較富餘,凈水器、垃圾處理器、小廚寶、收納空間才好安排。


圖源:住范兒自攝


水槽材質怎麼選

國內水槽的演變,大致經歷了這幾個階段:


90年代中國家庭普遍使用陶瓷水槽,很大很深很重那種,質量普遍不太好,用時間長了釉面會磕壞。



這時國外已經用上了手工不鏽鋼水槽,於是國內就把不鏽鋼引進來,而且,我們發明了拉伸技術,把不鏽鋼水槽變成了平價品,讓家家戶戶都用得起了!


之後,就是不鏽鋼拉伸水槽占領市場的時代,又輕巧又耐用又便宜,連外國人都真香了,畢竟價格便宜誰不愛呢。


2012年以前,是國產拉伸水槽傾銷美國的輝煌時代。



同時,國產不鏽鋼手工水槽也在發展著,經過一輪一輪的消費升級以後,手工水槽因為質量更好,取代拉伸水槽也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除了主流的不鏽鋼水槽,相對高端的石材水槽也在普及,以及因為復古風格的流行,陶瓷水槽也迎來一波小眾復興。


不鏽鋼水槽

「不鏽鋼大單槽」目前有些被吹捧得過高了 。


其實,選擇不鏽鋼水槽的原因就是實惠,結實,耐用,而且價格不那麼高。


拉伸不鏽鋼水槽300元就能買到,手工不鏽鋼水槽700~800元的就很好了。



不鏽鋼水槽想要性價比高,買進口不如買國產。


進口也是國產代工的,國產正經品牌的質量都沒問題,比如歐琳、佳德、邦克、普樂美等等。


如果你非要買進口,可以看艾肯、皇冠、松下、摩恩、弗蘭卡,進口主要強在顏值和設計細節。


拉伸槽PK手工槽

如果預算夠,建議買手工不鏽鋼水槽,更耐用。



手工水槽,是鋼板之間焊接,鋼板用多厚,水槽就是多厚,保持了不鏽鋼的優良性能。


進口標準的手工水槽,鋼板厚度都是1.2mm,少部分國產品牌會做成1.5mm。



拉伸水槽,是整塊鋼板用機器壓,一體化定型,然後再打磨得光光潤潤。



好比吹氣球,吹得越大,氣球越薄。


鋼板本身就薄,否則機器壓不動,水槽盆底「越吹越薄」,不鏽鋼性能會被破壞。



兩種水槽最簡單的區分:

拉伸水槽R角大,手工水槽R角小。



這樣來看,拉伸水槽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大R角好擦洗。


手工水槽也儘量選擇有R角的,不要完全的直板拼接,直角容易藏污納垢摳不出來。


304不鏽鋼

304不鏽鋼是適合廚房的不鏽鋼種類,抗腐蝕能力比較強。


進口水槽很多不標識304,出於大品牌公信力,默認不會作假。


但是國內廠家魚龍混雜,如果用最低端的201、202不鏽鋼冒充304,能省一大筆成本。


304不鏽鋼唯一正規的標識是SUS304。


印其他標識的都是假冒,比如SVS304,這種用「康帥傅」冒充「康師傅」的把戲。



鑑別304有2個簡單方法:

  1. 用吸鐵石吸,磁性小的是3系不鏽鋼,磁性大的是2系不鏽鋼;
  2. 用藥水滴,水槽背面來一滴,等十來分鐘,藥水變色就明白了。


表面處理

普通的不鏽鋼水槽,表面是噴砂處理,形成亞光質感的表面。



不建議選噴砂處理,不鏽鋼最怕劃,噴砂表面有了劃痕比較明顯。


更建議選拉絲處理,是純物理手法,在不鏽鋼表面,用機械拉出一道道平行的暗紋。


拉絲雖然不能防劃,但是可以有劃痕了讓人看不出來。



有機器拉絲和手工拉絲兩種工藝,機器拉絲紋理淺不明顯,起不到作用。


最好選手工拉絲,紋理清晰,手工不鏽鋼水槽一般都是手工拉絲的。



更高檔的產品,還有壓花處理。


壓花就不是「隱藏」劃痕了,而是真的能防劃。


因為表面凹凸不平,減少了餐具和不鏽鋼的觸碰。



背面處理

水槽背面有防凝露塗層,灰色或者灰白色。


塗層要不薄不厚,看上去均勻塗滿,用指甲摳一下不留印,證明厚度合適。



底部凸出的一塊是消音墊,因為不鏽鋼壁薄,落水有聲音,用它能消音。


質量好的水槽,消音墊是橡膠的,用很薄一層就能解決問題,不會做很厚。


如果消音墊很厚,聞上去有刺鼻氣味,很可能是垃圾料,不要買。


石材水槽

石英石水槽、花崗岩水槽,只是叫法不一樣,國內習慣叫石英石,國外習慣叫花崗岩。


生產工藝是用石材顆粒混合樹脂,然後機器壓成水槽,一體成型,沒有接縫。



石材水槽國內生產很亂,原材料進價相差4倍,表面處理工藝也有好有壞。


質量差的石材水槽,硬度低,會劃花,會滲水滲色,不耐高溫,倒幾杯開水下去就變色。


有條件的,推薦進口品牌碩科,倒開水完全不變色,其次是鉑浪高、弗蘭卡。


如果預算有限,選國產品牌,建議1600元往上,儘量不選淺色。


參考價格

進口石材水槽 3800~5000元

國產石材水槽 1600~3800元


圖源:住范兒自攝


陶瓷水槽

顏值乾淨,小清新,部分已開發國家特別愛它,比如北歐,比如日本。



陶瓷雖然質地堅硬,耐刮擦,但是很脆,嚴重撞擊會裂。


最好搭配不鏽鋼網架,墊在水槽底部,起保護作用。


圖源:住范兒自攝


安裝方式怎麼選

主要是台上式、台下式、平嵌式、半嵌式幾種。


台下式最有性價比。


台上式

水槽直接架在檯面上,安裝簡單不收費,承重力好。



側面能看到,水槽是稍微凸出於台面的。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水槽四邊要打玻璃膠密封,這個位置非常容易沾水,而玻璃膠防水性是很差的,慢慢就會發霉發黑。



台下式

水槽粘在台面下,安裝要額外收費,大概200元。


優點是,可以輕鬆一抹布, 把台面髒水掃進水槽,廚房打掃衛生變容易。



台下盆安裝都是打膠貼塊,再加緊固件,兩者結合就能安裝牢靠。



比較重的石材水槽,也能做台下盆,只要規範安裝,日常承重是沒問題的。


圖源:住范兒自攝


平嵌式

水槽還是架在檯面上,但是放上水槽以後,水槽邊緣和台面是持平的,沒有凸出。



結合了台上和台下的優點,又好打掃,又能承重。


缺點是,台面開洞的形狀有點複雜,石英石打磨很費功夫,師傅會嫌麻煩不願意做。


半嵌式

半嵌式就是把水槽側面露出來一部分。


都是白色的陶瓷水槽,顏值高,露出來也好看。



能做成台上,也能做成台下,具體看水槽的款式。



總結

最後再劃一遍重點:

  • 無條件建議單槽,根據需要加配件;
  • 水槽深度≥20cm,櫥櫃檯面高度≥85cm;
  • 拉伸龍頭最好用,萬向龍頭也可以;
  • 下水口選圓形,要靠後;
  • 不鏽鋼水槽選國產,700元預算可選手工不鏽鋼水槽;
  • 石材水槽選進口或者國產1600元以上;
  • 想要廚房乾淨選台下盆,找手藝好的安裝師傅。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實用家居/裝修相關的精彩內容,點擊頭像馬上關注我,讓我幫你將複雜的事簡單化,讓你的家變得更美更舒適。


【註:本篇文章是住范兒原創,抄襲侵權者後果自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V-UOnEBnkjnB-0z9K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