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政策層面來看,始終沒有對股市當前短中線的僵持、疲軟現狀給出更多扭轉的希望。
易主席近期在重要官媒上發表的近5千字長文,表達了中央對金融市場的重視;闡述了對資本市場今後的定位和要求;以及今後對證券業監管和中長期治理的思路;反思檢討了此前證券監管中的不足和問題。文章開篇就肯定了股市的重要性。稱:資本市場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從這個基調上來看,決策層是希望股市越搞越好的,A股的中長期還是有希望的。
但同時就短中期股市走向而言,似乎並沒有提供更多能夠幫助市場扭轉已經持續很久的指數疲軟、成交萎靡的狀態的辦法,可說遠水難救近渴。或者一種猜想是,監管層對當前股市的現狀是滿意的?至少是覺得還能接受的不必要干預的?所以才能夠非常淡定地對股市的頂層設計、監管治理等中長期問題侃侃而談?
A股要解決目前疲軟、資金緊張的局面,主要的希望還是在外資擴大流入上——而外資也確實給出了希望。
27日北向資金尾盤再度上演脈衝式飆漲,標誌著MSCI完成了對中國A股的年內第三次擴容,生效後A股納入比例達到20%。截至2019年11月26日收市,MSCI指數將包括472隻中國A股,其中有244隻大盤股和228隻中盤股。在MSCI ACWI全球市場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里的中國A股的比重將分別達到0.5%和4%。
市場對未來MSCI是否會繼續擴大A股納入權重十分關注。今天(28日)凌晨,MSCI在其官網上發布新聞稿,表示在考慮進一步納入A股之前需要解決四大問題,包括風險對沖和衍生品工具的獲取、較短的股票資金結算周期、陸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形成有效的綜合交易帳戶機制。
當然中國市場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對沖工具的進一步豐富等,將提高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部分券商認為不排除明年MSCI拋出擴容計劃的可能。機構認為,境外資金加倉A股是近幾年比較確定的趨勢,明年增量外資可期,預計2020年海外增量資金或將達3000億元左右。
雖然MSCI給出也不過是一個中期的希望,但至少說明外資對A股的信心似乎比國內機構更加堅硬一點,這或許意味著北上資金的持續流入A股局面會繼續保持,這至少能保持市場預期對「股市有底」抱有信心。
不過,外資增量入市的希望,畢竟在規模上還不足以扭轉國內市場的存量博弈的局面。況且就短線的接下來而言,有一些變因被部分投資者認為,對短線走勢的壓制可能會比較突出。
尤其對於郵儲銀行的上市,市場的看法比較分化。
而如我們此前的多篇關於銀行股的文章所言,銀行股優勢在於:
其一,隨著A股國際化腳步的加快,海外增量資金的持續流入將占有更大的權重,而外資向來比較青睞具有穩健性的銀行。尤其當前至年末,MSCI第三次擴容與郵儲銀行IPO上市的時間節點相近,容易形成共振;
其二,上市銀行業績超市場預期,在經濟數據不佳的情況下,仍優於其他行業。據悉,三季報顯示,銀行板塊凈利潤占比高達41.4%,位居各行業第一,且領先優勢明確。從凈利潤增長情況看,金融業(含非銀金融)三季度凈利潤增加額高達2584.45億元,占全部A股凈利潤增加額的92.9%,而金融業以外其他所有公司利潤增加總量僅為196.02億元。銀行依然是躺著賺錢的大戶。
其三,當前銀行板塊估值低,股價低、漲幅低,基本面與估值存在偏差,具備核心資產估值修復的空間。同時具備可觀的高股息率。
尤其郵儲銀行又是屬於銀行業中的優質股。作為全國營業網點數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但規模較四大行更小,增速更快;而不良貸款率僅為0.82%,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撥備覆蓋率396.11%,接近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憑藉「一大一小」的信貸結構,郵儲銀行一直保持優於同業平均水平的資產質量——因此,很多機構看好郵儲銀行未來估值。
同時,對於郵儲銀行的發行,兼顧層也做了戰略配售護航、「綠鞋」機制保駕等很多對沖流動性抽血預期、穩定股價的措施。
所以不少樂觀的分析認為,這一大型銀行股的上市對流動性衝擊負面不大。
但也仍有不少分析擔心抽血依然會壓制指數——郵儲銀行28日發行,募資總額高達284億,在當前的市況下,市場有所擔憂在所難免。
那麼,接下來就看市場主要的預期是往哪邊倒吧。
當然,大盤整體難有大的希望,但股市結構性機會還是存在的。最確定性的機會,仍是大基建,以及大基建帶動下周期股的反覆脈衝機會。
27日有兩個數據值得重視:一個是,官方公布中國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75.6億元,同比下降9.9%,9月為降5.3%。1到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51.0億元,同比下降2.9%。而統計局在解讀10月工企利潤數據時都認為,10月工企利潤同比降幅比9月有所擴大,主要受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擴大、生產銷售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簡單說,CPI上漲壓力雖減,但經濟下行壓力但同時貨幣政策又不能期望大放水,依舊是股市最大的利空壓制。
另一個是,27日,中央《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正式公布,公路、鐵路等補短板基建項目資本金比例最低可到15%。根據《通知》,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項目,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5%調整為20%。機場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維持25%不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維持20%不變——這再一次證明了擴大基建穩增長是當前政策的最重頭。因此我們重申
此外,國資委: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措施——國企改革未來總還是會有些許機會,不過因為國改的概念已經炒爛,持續性恐怕不佳,也無法改變市場整體預期。
總之,大盤短線恐怕仍只能維持弱勢震盪局面,但基建回升帶來的結構機會還是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RqztW4BMH2_cNUgI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