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的孩子才是「男子漢」,寶媽這句話,讓孩子進入另外一種極端

2020-08-27     育兒育兒雙千柔

原標題:不哭的孩子才是「男子漢」,寶媽這句話,讓孩子進入另外一種極端

我們中國的文化里,總覺得男人要頂天立地,不能哭,不能撒嬌,不能求抱抱,所以呢,我們看到了現在很多的男人到了適婚的年齡,不會追女孩兒,女孩兒說很冷,男孩兒說你跑跑吧,更是有很多女性同胞痛斥自己的丈夫,不懂得人心,完全是鋼鐵直男,實在無法溝通。據說因為老公沉默寡言,提出離婚的女性是越來越多了。

那傳統上對男性的這些要求是不是跟他們長大以後沉默寡言,不懂女人心有著某種聯繫呢?

答案是肯定的。小李是一位社會精英,他的爸爸媽媽也是70年代的大學生,小李從小在家裡是不被允許哭的,小李哭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打手板,說男子漢不能掉眼淚。小李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時候給爸爸媽媽求抱抱,爸爸媽媽都會斥責:男子漢,輕易就要別人抱,不行,以後不要這麼唧唧歪歪的。漸漸地,那小李失去了抱,哭這種能力,如果他見到別人在他面前哭,或者表現的很脆弱,小李就非常反感。他沿襲了父母的這些想法,覺得人就應該強大,不應該嘰嘰歪歪的。

所以呢,雖然小李事業乾得很成功,但是這麼多年始終沒有談成一段戀愛,女孩兒跟小李在一起總說小李是石頭,冰冰冷冷的。女孩兒哭,小麗會覺得煩,女孩兒求抱抱,如果正趕上小李在做工作,就會非常冷漠的斥責女孩,她自己呢,更是不可能給對方要求親密的行為。小李之所以有這些行為上的障礙,究其原因呢,就是小時候父母對小李採取的是冷酷教育。

不允許小孩兒有情感,不允許哭,不允許要求抱抱,不允許小孩兒有親密膩歪的行為,所以孩子長大自然的就不會這些東西了。作為男孩兒的家長不但不要阻止孩子的這些溫暖撒嬌的行為,還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滿足。當你在孩子小的時候給與孩子這些愛的滿足的時候,孩子長大以後才能給的出來才會在親密關係上有所進展。

以前看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裡面劉燁帶著兒子諾一參加節目,他坦然承認,她對兒子和對女兒的教育完全不一樣。兒子哭了是不哄的,女兒哭了,卻完全是不一樣的態度。還有在《幸福三重奏》裡面,汪小菲也坦然承認他比較愛自己的女兒,如果說女孩兒摔了一個跟頭,摔哭了,她就會覺得特別傷心,但是如果是兒子摔哭了的話,他就會覺得沒什麼好哭的,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樣子。

孩子普遍在三四歲的時候就有了一些獨立的意識,對性別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就覺得對待男孩子一定要培養男子漢作風,不輕易給抱抱,哭了也不哄。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她需要的是父母的溫暖,父母卻不給,以為這樣能鍛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其實呢是斷絕了孩子成為一個暖男的可能性。

尤其是呢男孩子發育本來就比較慢,對於五六歲四五歲的小孩子,他們是非常需要父母溫暖的呵護的。如果孩子出了什麼事情,父母能夠把孩子抱在懷裡,孩子會覺得我是安全的我是有依靠的,這樣能促進孩子安全感的成長。

所以呀,對待男孩子更要抱,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七八歲以前,能抱就抱,即便你把孩子抱在懷裡,依然可以引導孩子懂得一些道理,不是說只有你擺著嚴厲的面孔,把孩子去吃千里之外才能講道理,才能教育孩子。如果這個階段男孩兒得到了足夠父母的溫暖,讓孩子七八歲以後,你想要抱他他都不會讓你抱了,這是發展規律,但假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溫暖,他就會一直想要從父母那裡要一些抱抱,要一些親密的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男子漢行為的培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PuFL3QBeElxlkkaT3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