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七十年 走進新蓬安」系列報道之交通篇

2019-09-19     蓬安零距離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70年滄桑巨變。為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唱響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旋律,講好蓬安故事,營造共慶祖國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築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從9月18日開始,本台推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報道「奮進70年 走進新蓬安」,今天播出交通篇《大路通天向未來》。

新中國成立之初,蓬安交通出行異常困難,「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落後的交通嚴重製約著蓬安經濟的發展。好在時間的刻度,標註了蓬安交通闊步前進的步伐。70年來,蓬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交通建設一次次提速,蓬安交通建設一路高歌猛進,快馬加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蓬安交通更是實現了華麗蝶變。

說起蓬安交通翻天覆地的巨變,現年80歲的朱運達老人感觸頗深。

原縣交通局局長 朱運達:現在從我看來,這個交通啊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強,這個變化使我作為一個交通老兵,感到很自豪。

朱運達,1939年出生,蓬安縣天成鄉人。1959年參加工作,先後任原興隆鄉文書、鄉武裝部長,縣交通局局長等職。幾十年來,朱老作為一名老交通人,十分關注蓬安交通的變化發展。

他告訴記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縣沒有一條柏油路,鄉上到縣上也只有一條泥結碎石路,車輛也很少,生產生活大都是肩挑背磨。工作同志到縣上開會要徒步幾十公里,早上走到晚上,要走一天。

原縣交通局長 朱運達:憶往昔,蓬安整個都是泥結路,車難行,蓬安到成都,還要歇一夜,我在90年擔任交通局長,(局裡)只有一個小車,我們到省交通廳去爭取資金、項目,要坐一天整的。

記者:那現在的出行呢?

朱運達:現在的出行,四通八達,交通舊貌換新顏。

確實,朱老眼中的出行變化,見證了蓬安70年來交通的大發展、大跨越。

縣交通運輸局監管股股長 唐小洋:現在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蓬安的國省、縣鄉、村道路,路網結構完善,高速公路通了,鐵路通了,確實,蓬安的交通建設,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蓬安高速公路、鐵路從無到有,境內幹線公路不斷提檔升級,農村公路不斷延伸覆蓋,公共運輸加快發展,公路技術等級、路面通行條件發生質的飛躍,道路綜合運輸體系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輻射城鄉的交通網絡,初步構建了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為輔、水運為補充的交通運輸格局。

截至去年底,全縣公路里程數已達2096.948公里,其中國道65.561公里,省道94.96公里,縣道409.903公里,鄉道187.836公里,村道1334.827公里。通車裡程比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20倍,基本形成對外成鏈、對內成網、互聯互通的交通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我縣「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成南達萬、漢巴南高鐵、順蓬營一級公路,燕山大道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項目將在不久的將來建成投入使用,嘉陵江航運也將重現昔日黃金水道的榮光,蓬安交通發展的路子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沐浴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春風,蓬安交通事業發展的「快捷鍵」已經悄然按下。(蓬安融媒)

蓬安融媒記者:伍斌 陳思衡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衷心感謝您對蓬安零距離的關注與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93wTm0BJleJMoPMoXwe.html












緊急叫停!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