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祥經》
《吉祥經》出自漢譯南傳大藏經第26冊小誦經,該經在北傳佛教中少有耳聞,但在南傳佛教中極為重視,被奉為在家人日常修持佛法的入門寶典。該經為巴利語系南傳五部經藏中,十五種小部《阿含經》里第一種集內所收的第一經。《吉祥經》就是佛陀教導我們所有的弟子,如果能夠依教奉行。那每個人不單是說,有如意吉祥之名,那也有如意吉祥之實了。
2、《地藏經》
《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其餘兩部經分別是《占察善惡業報經》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本經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大願力。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
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在佛門中有著重要地位,而且對眾生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現如今讀誦金剛經的人也越來越多。經常朗誦金剛經能能消業障。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
4、《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本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和佛的兩番問答,初次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二次問答觀世音菩薩為眾生說法的方便。末段特別讚嘆觀世音菩薩的弘大誓願與神奇力量。觀世音信仰很早就流行於西域,而且歷久不衰。
5、《大悲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
6、《觀音心經》
《觀音心經》,詳解《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個字,當時有多種譯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譯為主,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可謂言簡而義豐,詞寡而旨深。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
7、《楞嚴經》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楞嚴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凈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楞嚴經》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種種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並且指出各種對治之方。依《楞嚴經》末法眾生可於此正法得正知正見,而不被邪魔外道誑惑。
8、《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和新疆體系。《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
9、《圓覺經》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此經在經錄中被列於大乘修多羅藏,後世更收入華嚴部。
10、《增一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是佛教基礎經典,北傳四部阿含之一。此經記述佛陀及其弟子們的事跡;闡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對俗人修行的規定;論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義等。經中也多處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薩道思想,還記載了第一次佛經結集之菩薩藏集結,阿難在窟內與諸大聲聞完成四阿含的集結後,又發心會同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集集結大乘菩薩道經典,「世尊所說各各異,菩薩發意趣大乘」,讚嘆「方等大乘意玄遂」、「難明難了不可觀」。
11、《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原始佛教基本經典,是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北傳漢譯《長阿含經》與南傳《長部經典》大體相應。《長部經典》共收34種經。其中有四經漢譯全缺;而《三十二相經》、《念處經》漢譯收在《中阿含經》中;但南傳《長部經典》沒有《增一經》、《三聚經》和《世紀經》三經。一般認為,北傳傾向於把內容相近的經文排在一起,而南傳的排列則更多地保留了經文形成先後的原來面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82WT3IBfGB4SiUw9U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