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著外人整兒子,還要禪位給宰相,真實歷史比長安十二時辰還狗血

2019-08-18   二飛寫字

《長安十二時辰》播完了。這部劇驚艷了這個夏天,演員賣力,節奏緊湊,服化道用心,可以說是已經提前預定了年度最佳電視劇。全劇充滿了懸疑與衝突,表面上是作為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的張小敬,以一人之力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救全城百姓於水火。實際上卻是太子和右相林九郎之間的派系鬥爭。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太子的原型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而林九郎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口蜜腹劍李林甫。按照常理來說,太子作為儲君,臣子們巴結還來不及,怎會跟他爭鬥。要說爭鬥也是皇子們之間爭鬥,哪裡輪得著外臣。那麼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真的像劇中那樣,太子被右相各種欺負,作為父親的唐玄宗不僅幫著外臣打壓太子,甚至還要禪位給右相?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答案是肯定的。當年明月曾經說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帝王之家父子之間本就薄情,而唐朝更甚。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後世的唐朝君主對於皇子尤其是太子都是百般提防。而太子本人就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地位,什麼都不做吧,會被認為是無能,做得多了,會被認為是搶班奪權。

《長安十二時辰》聖人劇照

而反觀當時的李林甫,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新唐書》中李林甫被列入了《奸臣傳》,但是他絕不是一個「奸」字就可以形容的。如果只看個人能力,李林甫絕對可以排進唐朝前三名。他的業務能力超群。《舊唐書·李林甫傳》中記載「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他掌權期間尤其重視制度和法律,修訂了包括《唐六典》在內的全部唐法典,規範了全國的行政法規。正如劇中的右相說的那樣「大唐律是我修的,我得守」。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更厲害的是李林甫八面玲瓏。對上能充分了解領導意圖,對下與朝內官員、後宮嬪妃的關係也都相處得很好,所以消息靈通,有什麼風吹草動,他事先就知道了。皇上的喜好,群僚的動向,他總能第一時間掌握,迅速做出反應。朝廷上下滿是李林甫的讚揚之聲。連安祿山這樣的藩鎮,對李林甫都是相當畏懼,只要李稍微不滿他,安祿山就覺得大禍臨頭。​

《長安十二時辰》聖人劇照

據《唐會要》記載,整個唐玄宗時期共有宰相三十四人,幾乎是一年一個,即便是名相姚崇、宋璟、張九齡,也不過三年左右,唯有李林甫,任相18年7個月。也從側面印證了李林甫的能力。而此時的唐玄宗年紀大了,一面想要樹立自己的明君典範,一面又想逍遙自在。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劇照

但是他不想放權給太子李亨,如果讓兒子李亨來管事,所有人就會理所應當把這當作皇權過渡,那樣放出去的權力,可就收不回來了!但是讓李林甫來做事就不會有這樣的擔心,他的身份是臣,這是以君臣的角度來處理問題,正如劇中右相所說:

若聖人徹底讓渡皇權,我唐,便開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為盾,以守為攻,無為而治。至此,無對無錯,無功無過,無善無惡。如此治國之術,先進無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諸位臣工,在聖人面前的表演之狀。凡事,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確,千秋萬代,將銘記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得繁盛無雙。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劇照

所以一切都順理成章,唐玄宗聯手李林甫一起打壓太子李亨。又一次,太子出宮遊玩正好碰上了大舅哥韋堅,寒暄了幾句。巧的是,韋堅在此期間又跟來京述職的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聊了聊天。李林甫發現情況之後便趁機誣奏,稱韋堅勾結皇甫惟明,欲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大怒,不僅將韋堅、皇甫惟明貶官,並命李亨休棄太子妃韋氏。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在這種形勢下,唐玄宗又一次就借著酒勁,對身邊的高力士說「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幸好高力士是個明白人,馬上勸阻「天子順動,古制也。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就是說天子權力的變動,要遵守祖宗的規矩。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權威,怎麼能如此輕易交出去呢?唐玄宗也覺得自己孟浪了,連說這是酒後的話,不算數。

唐玄宗畫像

晚年的唐玄宗,既想當聖明君主,又不想幹活,還不信任兒子,只能放權李林甫,這就給了李林甫專權弄權的機會,也間接造成了安史之亂,如果真實的歷史中發生《長安十二時辰》那樣的故事,不足為奇。

參考文獻:《舊唐書•李林甫傳》《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