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市經濟各領域都受到疫情較大影響,如何評價一季度全市經濟的整體運行情況?
一季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挑戰,天津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首位,及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四戰」要求抓好自身疫情防控。切實落實「天津之特」,擔起天津之責,堅決守好首都「護城河」。同時,做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生產生活有序恢復。
這次疫情對國內外各地區、經濟各領域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我們天津也不例外,一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出現較大下滑。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普遍受到衝擊的石油、化工、汽車行業在我市的占比都較大,其中,石油、化工、汽車合計增加值占我市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四成,銷售占全市限上銷售額近三成。近期,疫情和油價暴跌嚴重影響石油開採、石油化工等相關上下游企業生產及效益,產業鏈和供應鏈不暢對汽車生產、銷售造成較大衝擊,我市這些相關行業均出現下行,進而影響全市經濟下滑,影響程度與其他地區相比更加顯著。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市經濟下滑,是在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極不尋常」等上面提到的幾點大背景下出現的,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並非我市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不具有歷史可比性。
當前,隨著「惠企21條」、「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時出台並持續發力,復產復工、復市復業有序推進,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回升,部分指標降幅明顯收窄,有些指標實現逆勢增長。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5.9%,降幅比2月份收窄8.7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增加值降幅收窄24.7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降幅收窄11.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降幅收窄20.4個百分點;公路貨物周轉量降幅收窄28.7個百分點,水運貨物周轉量、貨櫃吞吐量、快遞業務量等速度由負轉正。同時,全市金融存貸款持續加快,就業收入基本穩定,物價漲幅回落,這些數據表明我市生產生活正在有序恢復。
同時,我市經濟運行中一些積極因素不斷顯現。
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向深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台了「天津市支持重點平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亞投行災備中心、麒麟軟體總部、國際傳媒大廈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一季度引入京冀項目資金占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41.8%。
二是投資關鍵性作用積極發揮。分兩批下達專項債資金401億元,用於支持65個重點項目建設,國家會展中心、京濱鐵路、地鐵項目等大項目陸續復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舉辦了2020年重點招商項目「雲簽約」活動,簽約項目116個,引資904億元,涉及智能科技、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新興領域。
三是新動能引育紮實推進。天津市新動能引育五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效應逐漸顯現,科技型企業上市步伐加快,建科機械在創業板成功上市。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比14.2%,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四是環境質量繼續改善。一季度PM2.5平均濃度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736、875、153」工程持續推動。
五是市場信心有所提升。企業景氣調查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二季度行業和企業自身經營持肯定態度的占比分別比一季度提高18.7個和17.4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有序恢復,進入二季度,隨著各項助企穩產政策措施效果顯現,我市經濟恢復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但同時,受國際疫情蔓延影響,我市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需要加強關注。下一步,我們要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不動搖,以「逆周期」鬥志奮發作為,努力推動全市經濟儘快企穩發展。
2、在全市整體經濟出現回落的情況下,新業態、網上零售卻逆勢增長,疫情期間我市新經濟發展如何?
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市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旅遊等領域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也要看到危中有機,一些應對疫情中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速固化發展,為全市經濟新動能成長提供了新契機。具體來說:
一是疫情期間,「宅經濟」、「雲經濟」興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網遊手游等線上服務快速發展,帶動1-2月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逆勢增長8.6%,以在線教育拉動的教育增長19.5%。一季度我市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新服務營業收入均好於全市水平。可以看到,通過這次疫情更加顯示出了新經濟的韌性、抗挫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是線上線下融合帶動消費新業態發展。網絡消售、智能配送等增長較快,一季度限額以上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6.4%。疫情期間倒逼了實體商業順應這種趨勢,主動「觸網」,如:金街搭建起網上商城,拓展「雲消費」新體驗,來應對疫情的衝擊。我市還搭建了兩批34家電商平台線上銷售蔬菜生鮮,實施無接觸配送,實現銷售額近6億元。跨境電商發展較快,一季度全市跨境電商進口申報訂單、貨值分別增長37.1%和18.7%。
三是新產業發展保持穩定,新產品增勢良好。從生產看,一季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和1.4%,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1.2倍,光電子器件產量增長1.6倍。從消費看,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9.6倍。
四是以5G網絡、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投資新增長點,為新經濟發展增添後勁。我市正在加快布局,截至目前我市建成5G基站8870個,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高技術產業項目不斷集聚,目前在建的高技術製造業項目112個,高技術服務業項目55個,一季度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5.6%。
從上面這些特點可以看出,我市新經濟承壓能力較強,在疫情的衝擊下仍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這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我市市委市政府篤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和韌勁,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都堅定的走下去不動搖。下一步,我市將繼續認真落實新動能引育五年行動計劃,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加大數據要素投入,努力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構築先發優勢。
3、疫情期間我市在保障民生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效果如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突出做好疫情防控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
一是堅持將穩就業放在首位。繼續紮實開展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堅決落實國家和我市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及時出台並全力推動「惠企21條」「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優惠房租、階段性減免和緩交社保費、降低用能成本、清理拖欠帳款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夯實穩就業基礎。出台實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就業若干舉措」,推動落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優先政策措施,所以全市一季度就業形勢雖受到一些影響,但新增就業人數仍超過10萬人。
二是打出保供穩價組合拳,覆蓋生活必需品產供銷全環節。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市場供應較好,一季度限額以上商品中,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6.5%,飲料類增長3.3倍,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90.6%,日用品類增長30.5%,市場供應充足,商品豐富,很好地保障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全市物價上漲總體可控,逐月回落,一季度CPI上漲4.0%,漲幅比1-2月回落0.2個百分點,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比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7%。
三是紮實做好睏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5.18億元,15.37萬名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高了補貼標準,一季度全市共發放物價補貼4668萬元,受益群眾約72萬人次,目的是確保不因物價上漲影響群眾基本生活;同時還向2.4萬戶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租房補貼。
此外,我市繼續延長冬季集中供熱時間,保障疫情期間居民居家溫暖、用水用電等便利,圍繞「一老一小」、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的今年20項民心工程推進順利,應該說雖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疫情重大挑戰,全市居民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來源:「津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