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明朝疆域變遷地圖:完整展示明朝276年的疆域變化

2019-10-01     北斗維斟

目前,在網上流傳著許多明朝的地圖,大多數都不能客觀反映明朝疆域的真實情況。目前流傳最多的明朝地圖時譚其驤的版本,但是譚老的歷史向來以地圖開疆聞名,其可信度十分值得懷疑。如譚其驤版圖的元朝地圖上不封頂,直接把整個西伯利亞都劃入了元朝,其原因就是當時中蘇關係惡化。而為了照顧越南等周邊國家的兄弟感情,越南就沒有劃入秦朝和明朝永樂時期的版圖。

明粉眼中的明朝版圖

明粉眼中的明朝版圖2

目前,對於明朝的版圖的爭議很大。小編先列出一些標準,要劃入版圖必須達到這兩個條件的任何一個:一是有軍事機構設置,如都護府、都督府、都司、衛所等;二是必須有行政管轄體系。涉及明朝,由於明朝喜歡到處搞冊封,因此,我必須明確,光冊封而沒有派遣一兵一卒鎮守的都司、衛所不算。如烏斯藏都司是冊封的吐蕃僧官、東北的衛所是冊封的女真族首領、西北的沙州衛、罕東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都是冊封的蒙古王公。另外,明朝的土司,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強大的軍事控制的雲貴地區土司,一種還是光冊封不管理的土司。第二種土司的代表有三宣六慰、舊港宣慰司,統統不能算為明朝疆域。

譚其驤的明朝版圖

首先,看看洪武年間的明朝疆域。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但是當時內地尚未統一,北方有北元占據河西、陝西、山西、東北等地,南方還有明玉珍割據,貴州的土司還未歸附,雲南還有元朝的梁王鎮守。此後朱元璋不斷進行北伐,1369年攻占陝西,山西和河西走廊,隨後設置了山西布政使司和陝西布政使司(之後的布政使司均簡稱省);1369年到1373年不斷北伐北元,使得蒙古勢力退回漠北地區,漠南地區納入明朝勢力範圍。1370年,朱元璋消滅明玉珍的「大夏」,設置了四川省;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長官劉益歸順,遼東地區納入版圖,設置遼東都司。此後,貴州土司歸順,設立了貴州都司;1382年,消滅雲南梁王和大理國,設置了雲南省,標誌著內地基本統一1387年,朱元璋派遣藍玉北伐到捕魚兒海,明朝的勢力範圍到達了大呼倫貝爾一帶,明朝在此設立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史稱「兀良哈三衛」,歸寧王統轄。此後朱元璋後期版圖如下,面積大約450多萬平方公里。

洪武后期到建文時期的明朝版圖

洪武年間的版圖在1387年形成,之後到了永樂時期才發生了變化。1403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為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史稱「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同時加強了對北方地區的控制。1407年,朱棣征服了越南,在此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這是越南自唐朝以後第一次回歸。1411年,朱棣成功將明朝的軍事勢力擴張到了黑龍江流域,在此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司並列為東北兩大都司。當然,朱棣還在南洋冊封過舊港宣慰司,但是並沒有駐紮任何軍隊,實權歸舊港的施氏,因此不能算明朝版圖。永樂時期是明朝版圖最大的時候,面積在700萬平方公里左右。

永樂時期的明朝版圖(該版本將奴兒干都司和西北諸衛和雲南西部算為勢力範圍)

仁宣時期(1425—1435)的10年是明朝的盛世,但是由於國家採取了收縮的政策,因而疆域和勢力範圍都大幅度的萎縮。如1428年,被迫放棄了交趾布政使司,越南復國;1434年撤銷了奴兒干都司,明朝退出了黑龍江流域。仁宣時期之後,明朝的疆域面積就一直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且不斷在收縮。

明英宗時期(1435——1464),明朝由盛轉衰,其疆域面積也不斷縮小。該時期,北方的瓦剌強盛,統一了蒙古,明朝冊封的西北諸衛和兀良哈三衛均投降於瓦剌。明朝的勢力範圍進一步萎縮。另外,明英宗時期的東北女真族也開始和明朝為敵,此後的200年,女真族和明朝不斷戰爭。在南洋,明朝之前冊封的舊港宣慰司施氏在1440年被滿者伯夷國所滅。當然,明朝還在中南半島冊封了一些「三宣六慰」,但是僅僅冊封而已,沒有派遣軍隊,沒有派遣官員嗎,甚至年交往都很少,那就算勢力範圍吧。

明英宗時代的明朝版圖

成化年間(1464—1487),明朝對女真族的戰爭取得了許多勝利,但是卻忽視了蒙古。1465年,蒙古占據了河套,從此明朝退出了漠南地區,基本收縮到了內地。由於瓦剌的衰落,西北各蒙古王公脫離了瓦剌控制,明朝重新冊封了罕東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沙州衛等。但是西北的吐魯番出現,西北各衛處境十分艱難;此後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其版圖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北方的韃靼強大了起來。

1500年的明朝版圖

嘉靖年間,明朝的國力更加衰落,這時候女真族對明朝的戰爭越來越大,明朝已經開始在東北修建遼東邊牆來抵禦女真族的入侵。在西北地區,其西北的蒙古王公基本不再接受明朝的冊封,吐魯番國興起,吞併了哈密,明朝的勢力完全退出了西北。該時期,蒙古俺答汗十分強盛,曾經發動了入侵北京的「庚戌之變」,嘉靖皇帝最終通過大量的錢財饋贈才讓她回到草原。隆慶時期,俺答汗又逼迫明朝簽訂了城下之盟,要求開放邊市,並且明朝每年給與大量的「市賞」。

嘉靖時期的明朝版圖

到了萬曆時期(1573年-1620)和天啟年間(1620—1627),明朝經過張居正的改革終於恢復了國力,出現了萬曆三大征,均勝利了。但是明朝的疆域並沒有因此擴大,反而勢力範圍縮小了。在雲南,由於緬甸的統一,明朝冊封的|「三宣六慰」基本消失,雲南西部地區進一步收縮。在東北,努爾哈赤成為了建州的大汗,他在1588年統一了建州女真,建立女真國,之後又基本統一了海西女真,於1616年建立「後金」;1619年取得了薩爾滸戰役的勝利,明朝勢力迅速推出遼東,努爾哈赤在1625年遷都瀋陽。

萬曆時期版圖

1616年的明朝版圖

崇禎年間,東亞大陸的局勢迅速變化。在西北,俄羅斯已經到達了西伯利亞,進入了黑龍江流域,蒙古部分地區被俄羅斯占據。蒙古的一支進入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碩特汗國。此後,清朝迅速崛起,統一了女真族地區,征服了漠南蒙古,而明朝的勢力則完全退出了東北。另外,此時的海盜鄭芝龍不斷將福建流民遷徙到台灣,這為台灣成為了中國的版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綜上所述,明朝的疆域面積,有20年在700萬平方公里左右,其餘的250年都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明朝的疆域基本固定在內地兩京十三省,對吐蕃只是名義冊封了僧官,在東北也沒有有效控制,在西北鞭長莫及,在蒙古則是對抗200多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x04i20BMH2_cNUgAS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