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全面陷入危機,宋美齡訪美尋求幫助,杜魯門只給了她半小時

2019-09-20     國家人文歷史

文|周明

圖為南京解放後,解放軍某部官兵在總統府院內留影

很多人都知道1949年上半年國民黨政府物價飛漲經濟崩潰,但卻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麼抗戰時,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廣州等經濟中心的大城市全部淪陷,國民政府退據西南一隅,卻能堅持了八年,經濟也沒有崩潰?而解放戰爭才進行了兩年半,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廣州等大城市和江南富庶地區都還在國民黨手裡,經濟反而崩潰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美國的經濟援助。抗戰時,美國除了根據租借法案援助中國武器裝備以外,在經濟上的援助對於中國的抗戰同樣極為重要:

1937年7月,就在盧溝橋事變僅僅半個月後,美國就向中國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貸款,這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的第一筆,也是此後一年半時間裡中國得到的唯一一筆貸款。

1938年12月,又批准了以桐油為抵押的2500萬美元貸款。

1940年6月,以錫礦為抵押向中國貸款2000萬美元。

1940年10月,以鎢砂為抵押向中國貸款2500萬美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2500萬美元的鎢砂貸款,中國總共償還了還不到750萬美元,其餘就都被美國減免了。

1940年11月,美國又向中國提供1億美元貸款。

1941年2月,以鎢、銻、錫等礦產品為抵押向中國貸款5000萬美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5000萬的金屬借款中國實際只償還了250萬美元,其餘都被美國減免了。

1942年又向中國提供了5億美元貸款。

如果沒有這些經濟援助,中國要想堅持抗戰,顯然非常困難。

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美國的經濟援助幾乎沒有。

948 年,宋美齡(右)在和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談之後離開布萊爾宮

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後,副總統杜魯門接任總統。出身於貧寒草根家庭的杜魯門對蔣介石很反感,所以在馬歇爾調停失敗後就對國民黨政府實施了為期一年的武器禁運。1948年總統競選時,國民黨又資助共和黨候選人杜威,結果杜魯門當選,怎麼可能會支持蔣介石?

1948年11月,宋美齡訪問美國,很顯然她是希望能夠像1943年訪美那樣爭取到美援,結果遭到了冷遇,首先,美國要求宋美齡只能以「私人身份」訪美。在低調小範圍的歡迎儀式上,連紅地毯都沒有!當然杜魯門更不會像1943年羅斯福那樣邀請宋美齡入住白宮,到國會演講。

會見宋美齡時,杜魯門只給了半小時,而且態度很客氣,或者更確切說是冷淡。至於宋美齡提出的提供30億美元軍事援助、派遣高級軍事代表團來華參與作戰指揮,不出意外被拒絕了,甚至連發表一個支持國民黨政府的聲明這樣低的要求也被拒絕。

杜魯門除了表示繼續兌現在抗戰時答應提供的40億美元武器裝備(很快杜魯門就聲明已經提供了38億美元),再沒有任何援助。

1949年1月,美國宣布將停止幫助訓練國民黨軍隊,並召回了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3月,美國國務院又拒絕了50多位參議員聯名提出的向國民黨政府提供15億美元援助的提案。

鑒於國民黨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美國也開始調整對華政策,準備逐步放棄支持蔣介石,並將原來阻止共產黨取得中國的統治權,改為「讓中國最終發展成一個對美國友好的、統一的、穩定和獨立的中國,並儘可能阻止中國成為蘇聯的附庸」。

所以,美國對解放軍的作戰行動沒有任何干涉,解放軍渡江時,英國軍艦和解放軍發生了武裝衝突,但美國軍艦卻刻意遠離交戰地區。解放軍進攻上海時,美國還通知南京軍管會外事組,美國軍艦全部退出吳淞口外。

相反,蘇聯的態度卻很微妙,1947年毛澤東就幾次提出訪問蘇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行。1949年1月,史達林派特使米高揚來到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帶來了史達林的意見——希望解放軍不要過長江,和國民黨劃江而治。1949年4月,國民黨要求外國使團遷往廣州,美國使館留在了南京,而蘇聯使館卻去了廣州。

看上去很難理解,其實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就很好理解,蘇聯自然不希望有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作為鄰國,美國則希望中國不要成為蘇聯的附庸,而是「統一、獨立」,能成為和蘇聯對抗的緩衝。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解放軍於1949年4月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wcdf20BMH2_cNUgDO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