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為什麼去東北吃早點?

2023-11-18     國家人文歷史

原標題:俄羅斯人為什麼去東北吃早點?

近日,俄羅斯遊客組團在黑河逛早市的新聞在網上大火,而這並不是東北早市在熱搜榜上初露鋒芒。近幾年來,許多美食博主、旅遊博主在黑龍江品鑑當地早市的行為讓「東北早市」這一概念迅速火出了圈,這種消費體驗的火爆一方面是基於遊客的傾情推薦,另一方面也在於東北早市文化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業態。東北的早市文化因何而蓬勃發展?又為何能讓許多俄羅斯遊客慕名前來?

東北早市的比較優勢

全國的早市文化中,東北早市文化可謂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大眾參與、業態多樣,這都是它的標籤,甚至可謂「核心競爭力」,而在當下,它還開始具備異國風情。

東北的早市文化格外出眾的原因,首先在於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北」、「東」這兩大區位屬性讓早市成為了東北各城市必不可少的商業地帶。東北地區在地理位置上的「極東性」「極北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早市的發展。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的早市,無論是其營業時間的跨度,營商的規模,參與人群的年齡結構,幾乎都是首屈一指的。

首先是「極北性」的影響。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氣候特點、地形特點、自然帶都有較大的區別。東北地區在中國的最北部,這已經是被大眾所熟知的了。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在北半球的夏季,緯度越高,晝長就越長。

中國「極北之地」。來源/紀錄片《航拍中國》截圖

特別是在黑龍江省,我國夏季晝長最長的地區,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我國的北極漠河市,在極端情況下一天內甚至有21小時的晝長。在夏天,黑龍江省各地普遍早上三點多鐘就亮天,這種迥異於其他地區的晝夜長短變化直接導致了早市的發展更加旺盛,久而久之,早市文化便成了東北日常生活里重要的一環。

其次是「極東性」,這使得東北地區的地方時更早,大部分和東部地區一樣在東八區中,黑龍江、吉林東部則在東九區中。雖然全國統一採用的是北京時間,但不同的地方時對生物鐘依然有一定影響,更早的地方時更容易讓人形成早起早睡的生活規律。這種作息規律和更長的白晝共同形成了東北早市蓬勃發展的基礎性自然因素。

黑龍江省地圖。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廳標準地圖(審圖號:黑S(2022)73號)

此外,東北早市的壯大還和工業化、城市化的大規模發展有一定的關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東北不僅是全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鐵路網絡最發達的地區,有大量的工廠、機關職工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因此有許多農民乘著通勤火車到城裡向工廠、機關的職工售賣自家的農產品,再捎上一些緊俏的物資回家。又因為城裡的職工有嚴格的上班時間,必須儘早把家用物品置辦好,再把孩子照顧好,因此東北早市大體上也有一個結束營業的時間,即八九點鐘,職工們紛紛趕赴單位的時間。因此,東北早市的長盛不衰既立足於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又立足於當地的經濟運行特點。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早市文化深深融入東北人的生活,東北早市數量之多正可以體現。哈爾濱的紅專街早市、道里菜市場、巡船胡同早市、安靜街早市、文化大街菜市場、太平橋頭早市;瀋陽的彩塔早市、向工早市、八一早市、明廉早市;大連的大溝早市、錦繡早市、大船早市、桃源早市;長春的東嶺早市、萬福早市、東大橋早市……東北的大城市是不可能沒有大小几十個甚至上百個早市的,列舉起來只能是不一而足。

吉林省吉林市琿春街冬日早市。攝影/111222333.dfic,來源/圖蟲創意

而東北早市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品類多樣的美食和特色凍貨了。提供價格實惠、種類多樣的美食也正是支撐東北早市經久不衰的核心業務之一。提起東北美食,你會想到什麼?清宮劇里的滿漢全席、山珍海味?《松花江上》歌唱的「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三江平原上流傳的民諺「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當下火遍全國的東北燒烤、鐵鍋燉?

東北鐵鍋燉。攝影/f/2.0,來源/圖蟲創意

這些都對,但並非全部。在東北,味道是唯一用來衡量食物的標準,只要打動了食客們的味蕾,美食就有廣闊的傳播範圍。紮根於本地基礎的美食已然很多了,滿族、朝鮮族、蒙古族、赫哲族等民族在烹飪上可謂各懷絕技。而說起如何吸收其他地區的飲食文化,東北人稱第二,怕是很難有人能稱第一了。無論是山東的燜子,河北的火燒,天津的煎餅果子,雲南的過橋米線,川渝的麻辣燙江蘇的小籠包廣東的腸粉,凡是這種食物到了東北,就都能被東北人給改得有模有樣,口味又跟之前的親戚迥異,儼然已經有自成一家的趨勢了。東北人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特點,在對美食的執著上已經可見一斑。

東北麻辣燙。攝影/瀾瀾,來源/圖蟲創意

而凍貨的廣泛售賣就更加獨特,且吸引人了。冬天的東北比較寒冷,因此冬天東北的早市幾乎是家家蔬果商都在兼營售賣凍貨。無論是東北特色美食凍水果、冰糖葫蘆,還是各種魚、肉類的凍貨,都能很方便地找到售賣點,可謂別具特色,更有甚者直接在大街上擺攤賣雪糕。

東北凍梨。攝影/神秘嘉賓,來源/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東北早市也有其他的特點。例如物價低廉。東北物產豐富、品種多樣,商品價格較其他地區普遍都划算一些,特別是在糧食、肉類、俄遠東地區特產的海鮮等方面。當然,物價低廉也是建立在薄利多銷之上的。

總之,自然地理環境,較早城市化且鐵路網比較發達的經濟特點,品類多樣、物價低廉的銷售業態都是東北早市吸引國內其他地區乃至俄羅斯遊客的原因。

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早市傳統

由於相似的經緯度特點,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同樣作為人們生活習慣一部分的早市文化。俄羅斯人也愛逛早市。而且還有不少自身特色。

比如,俄羅斯的畜牧業、漁業比較發達,因此其早市上水產品、肉製品、乳製品、奶製品、皮毛製品等貨物的貿易比較豐富多樣。大到大馬哈魚、鱘鰉魚,小到椴樹蜜、生牛奶羊奶,在遠東地區的早市上都隨處可見。其次,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稀少,野生動物的活動比較豐富,因此當地政府對野生動物製品的管制相對寬鬆。在遠東地區的早市上,往往有許多棕熊、野雞等在俄羅斯被部分允許捕獵的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還有餡餅、啤酒、果醬、香腸等俄羅斯民族美食。

俄羅斯早市上出售的魚類產品。攝影/borisenkoket,來源/圖蟲創意

但同時,俄羅斯早市也有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面。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早市上幾乎沒有提供各種日用品買賣、修理等服務的攤位,業態集中於農業品貿易和包裝食品、飲品貿易,業態不夠豐富,商品、服務的品類不全。相對於黑龍江早市這種幾乎完全是夜市業態反射的商業地帶來說,其功能比較單一,不能滿足顧客的多種消費需求。另外,儘管遠東地區的早市上也有一些早餐攤位,但比重明顯較少,參與人群也比較少,相對於黑龍江早市餐飲業的百花齊放顯得比較單薄。

究其根本,可以說,遠東地區的居民有比較強的晨間消費需求,但當地的早市發展尚沒有形成多樣的貿易業態,不能滿足當地居民的旺盛需求。這種未能滿足的消費需求和對中國文化的好奇疊加在一起,在政策的推動下構建出了他們開始頻頻組團光顧黑龍江早市的消費現象 。而且這種趨勢不是最近才有,長期以來就有許多俄羅斯遊客組團在黑龍江體驗早市,在團體旅遊業務被中俄雙方互免簽證後,這種旅遊方式不僅得到了恢復,而且參與群體還在迅速擴大。

俄羅斯人體驗東北早市。視頻中,東北早市品類豐富,物美價廉,東北阿姨俄語交流無障礙,這些都引得俄羅斯人組團到東北「逛集市」。來源/央視網新聞

黑龍江與俄羅斯經濟文化的長期交融

自今年9月黑龍江省黑河市恢復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遊業務以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俄羅斯人,都有許多泛舟渡江,跨國出行的活動。而數量眾多的俄羅斯遊客集中於黑河逛早市、看街景並非偶然,是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的。黑龍江愛輝段的對岸即為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距離僅有一公里,又適逢今年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中俄黑龍江大橋正式通車,在政策、基礎設施等多項利好消息的加持之下,黑河出現了俄羅斯遊客的集中跨境游活動是不足為奇的。

黑河市與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來源/天地圖

同時,這種接待外國遊客的生意也並不會讓黑河的商戶手忙腳亂,在黑龍江的各個邊境城市,許多從事商貿物流業的人士本就通曉俄語,甚至許多來黑河遊玩的俄羅斯人也通曉漢語。因此即便是早市這樣一個比較簡單的商業地帶,買賣雙方也能溝通自如。

反過來,許多俄羅斯年輕人有在中國留學、工作的經歷,通曉漢語,也有一些中國人在遠東地區留學、工作,這使得遠東地區的早市攤販多少懂得一些漢語,也能與中國遊客進行基本溝通。作為文化交融的基本形式,這種語言上的互通給雙方遊客的往來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

東北和俄羅斯的經濟文化交融集中體現在黑龍江省,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哈爾濱。過去哈爾濱有許多的外國僑民參與投資的工廠、商店,它們中的佼佼者今天往往還在經營,或至少以保護建築的形式存在。如秋林集團、哈肉聯、哈爾濱啤酒廠、老巴奪煙廠、馬迭爾賓館等。哈爾濱還被譽為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源源不斷地接納了許多西方先進文化,並傳播到中國其他地區。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第一條步行街、第一座無線廣播電台等當時的新鮮事物都是出現在哈爾濱。老哈爾濱話就有許多俄語外來詞,例如「喂得羅」(水桶)、「格瓦斯」(發酵麵包飲料)、「布拉吉」(連衣裙)、「列巴、賽克兒」(兩種麵包)、「涅都」(缺貨)等等。西餐、野餐、泳裝、交響樂等許多西方文化的表現形式也由哈爾濱滲入了東北各地。在今天,哈爾濱有最正宗的俄國宮廷菜,還是聯合國評定的亞洲唯一一座音樂之都,甚至還能用這種中西交融的地域文化反過來吸引外國遊客。

哈爾濱中央大街的俄羅斯商品城。來源/紀錄片《東方莫斯科》截圖

黑龍江各地,多少都存在一些異國風情的魅力,這種文化上的親和力也促進了俄羅斯遊客紛紛前往黑龍江旅遊,參與早市即是一種基本的表現形式。

哈爾濱城市鳥瞰圖。來源/紀錄片《東方莫斯科》截圖

東北早市的成功,本質上是東北文化的成功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成功。即便是小小的早市,它體現的也是一座城市的消費業態、文化習俗、生活情趣、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傅斯年《東北史綱》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金毓黻《東北通史》

李治亭《東北通史》

戴逸《清代黑龍江將軍與東北邊疆治理》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作者賀藝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9f2604b9462e4e1e356e717c0d33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