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曾做房產中介當副業,民國中介有多賺錢?

2020-03-29     南都周刊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房產中介的職業聲望並不高,作為名校海歸、著名詩人、大學教授,徐志摩為何選擇這個副業?

文 |薛蘅 編輯 |七青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其中二手房房價的數據備受關注,連續上漲58個月的二手房房價出現了逆轉,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漲0.2%轉為下降0.1%。

二手房市場受挫,最直接影響到的是房產中介的收入,中介行業的收入一般為底薪+提成,沒有成交,也就意味著只能拿很低的底薪勉強度日。

在平時,只要房子成交,房產中介的收入其實是不錯的。而賺錢的中介行業並不是現代才有,它是中國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中介作為專門職業出現是在漢代,唐代時叫「牙人」,宋代稱「牙保」,明代稱「牙婆」,清代稱「經紀」,民國時江南地區稱「掮客」。

舊時規定房產交易必須有經紀人從中居間簽字,買賣雙方即使直接談判成功,也需另約中間人簽字,才能辦理過戶手續。因此,一些人脈廣、人緣好的人就被拉出來當這個中間人,比如著名詩人徐志摩。

實際上,掮客的職業聲望並不高,尤其是在徐志摩安家的上海。滬語裡「掮客」是個貶義詞,其中又屬房地產中介的評價最低。「三年不發市,發市吃三年」,一些有人脈有手腕的房屋地皮掮客,在暴利的腐化下逐漸墮落,帶累整個行業被人們蔑稱為「白螞蟻」「地皮蛇」。

那徐志摩為何會選擇干中介呢?作為名校海歸、著名詩人、大學教授,其學識、收入、人脈和社會資源,怎麼看都屬於上流社會人士。徐志摩每月收入有五六百銀圓,除留出30圓備用外,其餘全部寄回上海,按上海物價水平,即使被徐父斷絕經濟支持,也不至於當掮客。

之所以這樣,只因其夫人陸小曼生活奢靡,揮霍無度,尤喜高消費,購物時不問價格高低,不考慮需要與否。據郁達夫當年的夫人王映霞回憶,陸小曼有次逛街竟買了五雙上等女士皮鞋,在她看來實在匪夷所思。

徐志摩陸小曼婚後住在四明村的獨幢別墅。那裡的別墅是雙開間,前二層,後三層,宏偉壯麗,每月租金一百銀圓左右。1933年的上海,一般家庭每月花在租金上的費用大約是二十銀圓,加上日常伙食,人情送禮大約是七八十銀圓。對比可知,徐陸夫婦所住的四明村別墅之華貴,以及徐志摩供房之辛苦。

然後,陸小曼出入要坐私人汽車,除了司機,還有廚師、男僕、好幾個貼身丫頭。丫頭既然是貼身使用,穿著上自然也不隨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主人家的小姐呢」(王映霞語)。最後,陸小曼還有兩個費錢的不良習慣——捧「戲子」、抽大煙。徐家經濟一直由陸小曼的母親掌握,陸母曾向王映霞訴苦道,「每月至少得花銀洋五百圓,有時要高達六百圓,這個家難當,我實在當不了。」王映霞聽後不禁為之咋舌。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五百圓是什麼概念呢?從1927年至1937年,物價基本穩定,銀圓也算堅挺。那時級別最高的大學教授月薪是四百圓至六百圓。五百圓相當於沈從文在山東大學5個月的工資,上海普通工人2年的工資,五百圓在上海可買六兩左右黃金,五千公斤左右秈米。在今天,買六兩黃金要10萬元,五千公斤秈米要3萬元。

於是,徐志摩不得不走上消費降級之路。1931年2月,徐志摩聽從胡適勸告,辭去教職離開十里洋場到了北京,之後為省錢住在胡適家中,節衣縮食,娛樂活動也基本停了。徐志摩的學生說,從未見過徐志摩像其他老師那樣穿西服拿皮包。

徐志摩每周在北大8小時課,女師大8小時課,最煩的是總共教八九種不同科目,備課占去不少業餘時間,為賺稿費經常寫作到凌晨一二點,動輒腹瀉、感冒。健康狀況愈發糟糕,再加上課程繁重,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計劃也擱置不前,這筆可觀的翻譯費也拿不到了。

再加上陸小曼不肯北上,徐志摩半年內南北往返奔波達八次之多,為省旅費經常搭乘張學良專機或免費郵政飛機,即使如此節儉,也總是「錢花得九孔十穿,掩補都來不及」。

為了增加收入,徐志摩一度倒騰過古董,其時,其關係網已從父輩商圈拓展到了政軍學金融界,借重朋友「挖了第一桶金」,也為後來的房地產中介副業打下了基礎。

那時房屋買賣佣金一般在2.5%左右,田單在5%左右,一筆生意成交下來佣金不菲。徐志摩的朋友們了解他的窘迫,如果有買賣房屋地皮這種大宗買賣,都願意把賺取佣金的機會送給徐志摩。

比如蔣百里和孫大雨。此二人與徐志摩乃莫逆之交,都有頗深的淵源。孫大雨來自浙江諸暨孫氏大族,父親是清末翰林,其繼室徐氏來自海寧硤石,與徐志摩同宗,論輩分孫大雨該稱徐志摩為舅舅。徐志摩的姑媽嫁到海寧世宦大族蔣家,成為蔣百里的遠房堂嫂。蔣百里是梁啟超的弟子,早年留學曾獲林徽因祖父——時任海寧知州的林孝恂的資助,與徐志摩的關係就更密切了。

蔣百里倒蔣失敗被軟禁期間(1930年4月至1931年12月),蔣家收入來源斷絕,蔣百里夫人為渡經濟困難,準備出售上海的房子,正好孫大雨也想出賣一塊地皮,而徐志摩此時正處於經濟最拮据之時,自然便成了最佳中介人選。

靠著朋友圈,也不用到南京路的同羽春茶館和豫園的春風得意樓茶館,像其他掮客那樣辛辛苦苦找房源和買家。不過麻煩也沒少。

話說蔣百里夫人要賣房,陸小曼連發數十封電報催徐志摩回上海,房子售價32000銀圓,佣金按2.5%算有800圓,買家已經找好了,就差個中間人。徐志摩不免心動。

只是他手頭沒錢,旅費沒有著落,要走還得借錢負債。回一趟上海不容易啊,費時費錢費精力,徐志摩此前就曾白跑過一趟,因此他寫信問陸小曼,賣房子是否確有把握。

不料還沒等到陸小曼回電,先收到了蔣百里的來信,有反悔成交的意思。信上說,聽說何競武(諸暨人,任鐵路局局長、陸空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女兒何靈琰叫徐志摩乾爹)願出四萬銀圓購買。八千圓對此時的蔣家來說不是小數目。

賣家和中間人已是朋友,又跑出來一個願出高價的買家,難不成是想做局抬價?有過慘痛經驗的徐志摩,怕買家跑掉這一單又泡湯,著急得不得了,無奈沒錢回家,只得讓陸小曼先去找何競武、陳定山幫忙。

另外孫大雨的地想賣五萬兩(合七萬銀圓),佣金即使只拿二厘五的一半,也有875圓,數目可觀。兩項佣金加起來足抵三個月工資,只等翁瑞午幫忙找買家和蔣百里的決定了。

因為戰事,徐志摩最終在1931年11月11日請假回南。原定不管生意成不成,待個三五日就回北京。

左圖為模擬徐志摩此行計劃時間表,右圖為1931年12月5日《北京大學日刊》,其中有徐志摩遇難的新聞:「本校外國文學系教授徐志摩先生於十一月十一日請假回南,十九日坐濟南號飛機『趕回本校授課』,中途遇大霧,飛機誤撞濟南附近之西大山,徐先生與機師二人同時遇難……」

此去還是在上海滯留了幾天,到必須回校上課那天才搭了免費郵政飛機回學校(京平線6小時),不幸墜機殞命。

回過頭來看,徐志摩搭乘的郵政飛機,並不載客,且開航不過七個月,還在第三個月發生過墜機事故,再次開航後,安全係數也沒有質的提高。徐志摩乘坐數次都沒出事,不免存了僥倖之心。

可誰能保證,每次都那麼幸運呢?如果能按照原計劃回北京,或者花點錢乘坐安全一點兒的客機,避開那趟航班,也許就不會發生意外了吧。

然而,悲劇似乎早就露出了端倪。徐志摩在離開北京前一天給梁思成林徽因留的便條——「定明早六時飛行,此去存亡未卜」,18日朋友們送行時沒來由的擔憂,19日在徐州停機時突如其來的頭痛欲裂,似乎都是死神給的某種預兆。為賺佣金,竟至亡命,真時也命也。

參考資料

《徐志摩書信集》,江蘇人民出版社

《經紀人》,平成主編,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浪漫詩人徐志摩》,張彥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陸小曼——浪漫孤寂一生》,王映霞

《耿介清正 孫大雨紀傳》,孫佳始、孫近仁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從幕僚到戰略家 蔣百里》,張學繼著,陝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商業史》,李浚源、任乃文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文化人的經濟生活》,陳明遠著,陝西人民出版社

《滬游雜記》,(清)葛元熙著,上海書店

《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三十冊,耿去志編,黃山書社

《北京大學日刊》1931年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lGuKHEBnkjnB-0zM2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