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恐怖片《寒假來了》即將上映!分享幾招,幫家長輕鬆應對

2020-01-06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熬過了期末考試緊張的複習階段,這幾天孩子們越來越興奮,家長們卻越來越忐忑!

讓人情緒激動的不是期末考試,而是寒假馬上來了!

是的,即使我們萬般不願,熊孩子們還是要放!假!了!


每到寒假,

下面幾部大片將輪番上映!

災難片:《寒假來了》

懸疑片:《零花錢離奇失蹤案》

苦情片:《捨不得的手機》

青春片:《一閃而過的寒假》

恐怖片:《被王者榮耀支配的日子》

驚悚片:《被小學生占領的家園》

勵志片:《惡補作業之漸入佳境》


雖然每個家庭都各有不同,熊孩子言行各有不同,但是到了寒假,也許不同的家庭都在上演這同樣的情節。

比如:

(1)賴床到日上三竿

終於不用早起匆匆忙忙去上學了,不用早起上班的家長們也可以多睡一會了。

可是,這一多睡不要緊,孩子們晚上不睏了,早上不醒了,生物鐘徹底打亂了。

(2)作業拖到開學前

眼睛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

假期還有好多天,明天再也也不遲……

等到意識過了,糟糕,還有一個星期開學了!

輪到孩子們體會「恐怖片」了。

(3)零食不離口

寒假,家裡的存貨可能是這一年中最多的時刻吧!

各種小吃、各種堅果、各種糖塊、各種走親訪友送來送去的東西,數不勝數,

結果,便宜了孩子們,稍不留神,他們就吃多了,難受了。

(4)動畫片不離眼

終於不用白天上課、晚上寫作業了。

動畫片走起,電影走起!

(5)手機不離手

大一點的孩子都知道玩手機遊戲了,還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機或者iPad。

終於熬到放假,每天不玩到燙手,感覺都對不起自己。


(6)老人寵到無邊無界

很多老人在冬天就和子女一起過冬了,與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可以近距離接觸了。

於是,各種溺愛、各種包辦開始上演。

  • 好不容易放假了,還不讓看電視?看吧,寶貝,爺爺給你做主!
  • 家裡這麼多零食怎麼不讓孩子吃?你們小時候窮吃不起,現在不缺錢了,咋還管這麼多?孩子,吃吧,吃吧!
  • 孩子啊,來,奶奶掃地,姥姥疊被子,你快去玩吧!

年輕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管吧,老人也就來這麼一兩個月,鬧不愉快不合適;

不管吧,開學後孩子的「假期綜合徵」就在所難免了,老人寵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了,幫孩子完成過渡的還是我們父母。


怎麼辦?

寒假說到就到,我們要想不看這些恐怖片,或者放輕鬆享受《寒假來了》這部恐怖片,我們就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課。

有些事情,提前溝通了,能將問題防患於未然!

(一)寒假計劃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淏仔四年級,玥玥二年級。從淏仔的第二個假期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制定假期計劃。

今年的寒假還沒開始,淏仔已經對我說了這樣的話:

「媽媽,寒假了每天早上的早讀,我要讀10分鐘學校剛發的高級古詩,再讀10分鐘英語。可是,數學讀什麼呢?」

我當時沒有直接回應他,因為假期還沒到,我不想讓他現在費神去考慮這件事。我在當下,肯定了他的主動性:

「淏仔現在習慣意識真不錯,還沒到寒假,都已經開始琢磨假期計劃了,真不錯。等你們考完試,我們可以好好討論一下。」

制定假期計劃,不是為了讓孩子在假期里依然像在學校那樣不娛樂,只學習;而是讓孩子有計劃意識,養成自律的能力。

而且,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入假期計劃,學習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而已。

比如:看電影、爬山、打羽毛球、玩遊戲、閱讀。

計劃的詳細與具體程度,要看我們的生活是否規律,我們可以實現到什麼程度。

(1)如果作息很規律,我們的計劃可以精確到小時或者分鐘;

比如:

  • 8:00之前起床,
  • 8:00~8:30早讀;
  • 8:30~9:00吃早飯;
  • 9:00~10:00戶外活動。

(2)如果作息不規律,我們的計劃可以以天甚至以周為單位。

  • 每周爬山一次;
  • 每周看一場電影;
  • 每周讀一本書;
  • 每周寫一篇周記;……

寒假計劃,制定的前提就是要:合理,可實現。

如果一個完全實現不了的計劃,制定的無論多完美,也是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而且,徒增一次失敗的體驗。


(二)作息要基本規律

為什麼沒說「一定要作息規律」?

因為我是個喜歡自由的人,隨性;若凡都一板一眼的話,我自己本身就不喜歡。何況孩子們?

作息基本規律,就是不要熬太晚,或者不要連續熬夜。

比如除夕,我不會限制孩子吃東西,不會限制他們看電視,他們想熬到幾點就熬到幾點;初一早上他們願意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

我們在城裡過年,沒有村裡那麼熱鬧(遺憾)的同時,也不會因為經常有人來串門兒而多了那麼多不自由。

但除了這一天外,我們的寒假計劃中會有睡覺這一項,比如9:30或10:00之前。具體時間我會和孩子們溝通,也會尊重偶爾的特殊情況,靈活處理。

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吃一日三餐,按照假期計劃充實生活,這樣既能有個好身體,也會有個好心情。


(三)電子螢幕時間及遊戲時間

我建議這一項是需要寫入計劃的,而且在放假的第一天就要和孩子溝通這件事,而不是放縱了好幾天的動畫片時間或遊戲時間,再去往回收。

那樣的話,會很不好收。

和孩子坐下來,平和地說出你的想法。包括但不限於:

  • 我知道動畫片很好看/遊戲很好玩,你喜歡它,我理解,也允許你玩;(理解、共情)
  • 動畫片/遊戲是生活中的一項娛樂,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娛樂的全部;(提升認知)
  • 動畫片/遊戲要有時間限制(比如每天半個小時),時間太久,大腦太興奮,不容易平靜下來,對大腦及視力發育影響都不太好;(限定時間的原因)
  • 媽媽/爸爸會帶著你去其他地方做更多你喜歡的事情,比如遊戲、滑雪、爬山、打球……(用更多更健康的娛樂方式,轉移孩子對遊戲的專注,不但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也能增強親子關係)


(四)計劃,是用來幫助我們的,不是束縛我們的!

我制定寒假計劃,是把自己也制定在內的(包括閱讀時間、寫作時間和做飯時間等),而不是單方面給孩子制定計劃,我自己為所欲為。如此的話,不但不公平,而且我還沒有給孩子們做示範作用,孩子們很難按照計劃執行。

因為如果一個監工,在監督孩子們做事的時候,作為被監督者,他們早晚會有反抗之心;

而一個隊友和孩子們一起制定和執行計劃時,他們才更開心、更踏實、更願意一起達成目標。

我們制定寒假計劃,不是給自己心裡添堵,不是為了束縛自己,強迫自己去學習或者做什麼事情;我們制定計劃,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安排時間,既可以盡情的玩,也有一定的收穫。

計劃,是幫助我們成長的,而不是束縛、捆綁我們的。

有了計劃,我們可以互相提醒,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而不是互相監視(或者父母單方面監視孩子)、評判或指責。

當我們有了這個認知,我們就不會用命令/布置任務的形式指使孩子去做計劃;而是會用尊重的方式,以幫助孩子及我們自己更好地度過一個假期的共同目標,去交流,去制定,去一起執行。

如果大人們上班,怎麼辦?哪裡有精力陪著孩子過寒假?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意識到假期計劃的意義,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認同這種方式。當孩子主動去執行計劃, 每完成一項都很有成就感,能享受計劃帶給自己的收穫的時候,他就會慢慢喜歡上假期計劃,並且也不容易被爺爺奶奶溺愛到沒有邊界了。

他律不如自律,這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長期目標。

一個寒假(中間還有個春節),一個月的有效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完全沒有計劃,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過地過一個月也不錯,至少收穫了自由、恣意和快樂。如果開學後不焦慮,接納孩子假期綜合徵,理解孩子開學後就已經和同學產生的差距,並能平和地幫助孩子儘快追趕上,那就完美了。

如果你沒有淡定到這種程度,就別輕易大撒手,然後開學後倒給孩子一籮筐的「焦慮」和「不滿意」。

這個寒假你要怎麼過?

歡迎留言說一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Wh8fG8BMH2_cNUgMa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