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師楠
來源:行長男朋友
原標題:30歲的銀行人,你再不逼自己成長就來不及了!
近幾年,銀行為數字化轉型,工、農、中、建四大行開始網點智能化升級,大範圍投放智能櫃檯。直接導致,四大行從2014-2018年減員7.52萬人,其中有近7萬人屬於銀行櫃員。
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飯,我和同一科室的同事,聊起了不知道從哪來的八卦人事消息。可以說,在任何一家企業單位,人事變動、工資漲幅是所有人最關心的。
「誒,你聽說了嗎,我們科室的部分業務,好像總行預計明年要上收了,以後新的管理辦法要出台了。」
「是啊,有聽說,估計到時候我們科室就要不了這麼多人了,人事部肯定會縮編。」
「是哦,到時候多餘的人,沒關係的下網點做營銷做櫃員,有關係的往其他部門塞。」
「唉,也是,自身難保,說真的,做了這麼多年,要是離開了我們行,我也不知道我會什麼,感覺出去就會餓死。」
「銀行都這樣。」
說到這裡,我倆都默不作聲了。我和我同事已經入行五六年了,好不容易從支行基層混上分行管理部門,但是目前所處的科室也是雞肋,業務模式只有一有改動,人員就要面臨裁撤。
我們時常回想,若是回到過去,大學畢業還會選擇進入銀行業嗎?但是想想,更現實的是,很多時候,當初最好的選擇也是進入銀行業。
我們80 90後們,作為銀行業最年輕的從業者,當踏入銀行業大門時,有的是懷揣著職業理想,想要在這個行業風生水起,賺取高薪,但更多的是,期望著找到一份穩定拿得出手的工作。
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在銀行上班,是既穩定又體面。像體制內公務員一般,收入穩定,福利待遇好,不擔心下崗,又像白領一樣,西裝革履,意氣風發。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大浪衝擊,實體經濟放緩,人工智慧的發展,網點智能化的升級,各項業務模式的轉型,帶來的是大量基層崗位被裁撤,不計其數的櫃員被迫轉崗,轉營銷。
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還記得那個因為收費站取消,被迫失業的收費員大姐嗎?大姐衝著收費站領導歇斯底里喊出的這麼一句話,著實讓所有人不寒而慄,讓仍在職場浴血奮戰的年輕人不得不反思當下處境。
我們80 90後們,有幸趕上了銀行業盛宴的末班車,同時也很倒霉遇上了行業整體轉型的陣痛期。在60 70後仍占據銀行權利核心地位時,我們絕大部分同齡人都處在基層一線,重複性機械崗位,掙扎殘喘。
而一旦業務量縮減,流程模式變更,功能俱全的智能機具一上線,最先慘遭末尾淘汰的就是我們。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現歲數都在30左右上下。30歲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30歲是每個人職業生涯黃金期的起點,30歲所做的每思考的每一件事,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深刻的影響著你的下半段人生。
所以,在這個不進則退的金融大浪潮時代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去審視和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去思考自己未來要走怎樣的一條路,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識時務者為俊傑。
30歲的銀行人,你要是再不逼自己成長,就真的來不及了!
給自己設定目標
沒有目標的努力,就像是在黑暗中遠征。
不用廢話,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方向的努力,就是忙碌,就是自我安慰,就是作秀,只有有目標的努力,有計劃的前進,才是奮鬥。
現實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可能一開始雄心壯志,而踏入銀行這個深水池,面對錯綜複雜的職業環境,以及自身能力不足帶來的怯弱時,我們更多的選擇是聽天由命,走一步算一步,升職加薪的機會只能等待hr和領導的「垂憐」。
但,成功的基本法則,目標存在的重要性卻不會隨著環境的變化有一絲改變。
給自己設定一個大目標。
你是櫃員,如果你熬得住櫃檯的冷板凳,覺得各種規章制度梳理起來還OK的話,那就嘗試著走會計條線,網點會計主管、後台清算主管等,就是你的終極目標。
你是客戶經理,如果你能扛得住業績任務壓力,奇葩客戶辣手摧花一樣的糾纏,那信貸科長,甚至行長,就是你要未來要坐上的位置。
你是分行管理部門的科室員工,如產品經理、審批官等,那你們科室科長,你可以想像下如何取代他。
千萬不要認為這些目標滑稽可笑,痴心妄想,你想想,那些現在八面威風,手握重權的行長,多少年前不也是一個受盡冷眼的掃樓派單員,那個身居高位的部門老總,回顧自己漫漫職業生涯時,不也是從一個任人欺負的小櫃員摸爬滾打起來的。
有了目標以後,我們的努力才有了正確的方向,我們所加的班才不會白加,寫的材料報告才不會白寫,所踩得坑吃過的虧,才不會白吃。
有了大目標以後,我們也要給自己設置小目標。
小目標設置的意義,是為了不讓我們自己迷失在大目標的遙遙無期里,更不是讓挫敗感把自己打得體無完膚。
比如,作為客戶經理助理的你,努力爭取明年這個時候成為正式的客戶經理;B級理財經理,下個季度加把勁,盡力把自己手中的核心客戶存量增加十個百分點,成為A級理財經理。
從0到100很難,但是從0到5、0到10或許就沒那麼遙遠。
不間斷的學習
千萬不要覺得參加工作之後,就不用學習了。
工作8小時候之外的時間,決定了你的成功指數。那些跟你同一批入行的,走得比你遠的,混得比你好的,除開關係戶等自有屬性加成,大多都是工作之餘比你努力,比你更專研業務的人。
這就跟上學那會兒,那些成績好的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平時沒怎麼學習,沒怎麼做題,其實搞不好都是背地裡挑燈夜讀、天天奮戰到十二點,補習材料堆成山。
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讓你自己更專業,成為更專業的金融人。
在這個網際網路大浪潮時代,人工智慧AI,智能機具能夠取代所有重複性機械工作,但是取代不了邏輯性強、專業性強、複雜性強的工作。
《奇葩說》里辯手楊奇函,說過一句經典台詞,「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同樣,作為銀行人,你一天結束之後,問自己,你比昨天更專業了嗎?
把該過的考試過了,把該拿下的證書拿下,什麼CFA、CPA、CFP、中級會計師等等,多一個證書多一個砝碼,多一個敲門磚。
除了考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對你工作範圍的每項業務、每種產品、每個業務流程,都要做到了如指掌!了如指掌!了如指掌!重說三。
做櫃員的,你知道每項業務的原理流程、來龍去脈,風險點,以及每筆業務的會計分錄,會動用什麼科目帳戶嗎?
做理財經理的,你對自己賣的理財、基金、保險,產品特性,風險收益有足夠了解嗎,與他行比較,又有什麼優缺點呢?如果來了位高凈值客戶,你怎麼運用你的專業知識幫他做理財規劃呢?
做對公客戶經理的,你對你所營銷維持的客戶所在的行業,有沒有專業詳實的了解?行業發展水平怎樣,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自身的財報分析能力如何?如何在保障我行收益的情況下,給客戶提供優質的,融資成本最低的貸款方案?
除了以上的種種,新出的制度管理辦法,還有外部相關監管規定,這些都是需要及時掌握了解的。銀行業屬於我國金融業的中流砥柱,每天都在處於不斷變化當中。
我們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只不過是整個銀行運作系統的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我們日常工作涉及的範圍也及其有限,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有精力的情況下,多去看看其他業務的,了解其他部門業務的發展。
儘可能推銷自己
有人說,這世上任何一份工作做到底,其實就是銷售。從這方面來說,一個人做人做到最高境界,本質就是向外極力的推銷自己。
我們為什麼要推銷自己?
拿一個一般性的股份行、城商行來說,你所在的市少說也有成百上千號人,更別說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了。
你以為你是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勝過西施賽過貂蟬的美貌還是咋地,就指望領導在茫茫人海中,對你一見鍾情,過目不忘?
你難道沒有發現,那些喜歡參加各種行里組織的活動,以及五花八門七七八八的比賽,聚個餐拍個照還特別喜歡往領導身上靠的,反而升得最快。
以前科長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想要領導提拔你,升你職,首先你要讓領導知道你,認識你。
近水樓台先得月,近領導也是機會先得。如果有職位空缺,領導想要調人上來,除開關係戶,最先考慮的也是日常接觸多,口碑好,風評好的員工。
想要提拔的時候,領導第一個想起你,就得日常樹立起良好的職業人設。
除了正常的待人接物、工作愛崗敬業外,最加分的就是在各種活動比賽中出現你的名字,獲獎則是更好。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的短板劣勢,但是最聰明最直接的做法,不是找到自己的缺點去改正它,而是要學會揚長避短。職場也是一個舞台,你有能力可以盡情在上面發揮。
你如果文筆不錯,那麼可以試著去投稿,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載體,雜誌刊物等,都會定期向員工約稿,如果有幸你的文章被選中,那麼代表著你的文筆是經得住考驗的,你要知道,在國內這種大環境下,尤其是銀行體制內工作,文筆好的人是很吃香的。
你如果喜歡參加活動,愛好運動,行里組織的聯誼賽呀,運動會呀,都可以報名,俗不知,體育運動也是銀行與銀行之間聯誼交往的重器啊。
其次,你如果覺得自己在業務方面比較專業,你可以參加講師賽呀,技能賽,課題賽什麼的,但凡要是你參賽了,都代表著你比其他人更為專業啊,以後崗位競聘,領導也會多考慮下你。
總之,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舞台很多很多,都要你們自己在平常不斷留意。而且,要勇敢,不要怕,且最可惜的是不要有才而不露啊。
30歲是而立之年,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成家立業了,也都處於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日常開銷,小孩撫養教育,老人贍養費用,房貸,車貸等等,都壓得各位喘不過氣。
30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重要在,在30歲這個時點,你可以回想你20歲所吃過的虧,走過的坑,你在這個時間點,你仍然有一次機會,把之前制定的職業規劃,再做一次重新調整,背水一戰走你認為正確的路。
以30歲為起點,重新整裝待發,這是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起點,最後一次機會,畢竟大器晚成只是倖存者差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