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寄來的《攀枝花日報》均已收到,非常感謝和激動。我雖然離開攀枝花30多年了,但仍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關懷。看了你們寄來的日報倍感親切,並勾起了我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儘管我們離開了曾經奮鬥過的攀枝花,但不管天南海北,根系攀枝花、情系攀枝花,也無時無刻關注著攀枝花。」
近日,攀枝花日報社編輯部收到了一封署名為「老攀枝花人李臘望」的親筆信。李臘望曾任攀枝花市委副書記、市長。
市委書記賈瑞雲閱信後給攀枝花日報社作出批示:
「工作做得很好。攀枝花市是每一個攀枝花人的,尤其不能忘了為攀枝花建設發展付出了努力、艱辛和犧牲的人們,這是攀枝花能夠走得更遠的基礎,匯聚一切關心、關注、關愛攀枝花的人心和力量,是報社的重要職責。繼續努力,更上層樓!」
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
一段飽含深情的批示
字裡行間,心相連,情相牽
攀枝花,全國第一個資源開發特區,全國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中國的「釩鈦之都」「康養勝地」……這個讓國家領導人和建設者魂牽夢繞的地方,這個令一代又一代攀枝花人驕傲自豪的城市,在「三線精神」的浸潤下,越來越芬芳。
攝影/王東
老市長的來信,市委書記的批示,在激勵我們不斷奮進的同時,留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無論我們身在哪裡,都不能忘了根!
攀枝花的建設發展離不開老一輩開拓者的無私奉獻,也離不開年輕一代建設者的不懈奮鬥;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群策群力;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堅守和付出,也離不開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努力和拼搏。
你們,我們,他們,匯聚成攀枝花建設發展的強大動能,大家一起攜手並進,讓攀枝花更有「溫度」,更有「高度」,更有「熱度」!
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可感可知,可觸摸。攀枝花的「溫度」,有氣候上的溫暖、物質上的充裕,更有精神上的富足。
圖片來源:中共攀枝花市委宣傳部
三線建設時期,那一段感天動地的開發建設史,鍛造出了歷久彌新的「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為攀枝花城市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飲水思源,曾經在攀工作和生活的老領導、老同志們,在「三線精神」的感染下,對攀枝花始終懷有一份眷戀之情;落葉歸根,生於攀長於攀的一代又一代的攀枝花人,在「三線精神」的激勵下,對家鄉始終懷著一份依戀之情;知恩圖報,在攀工作的「外地人」,在「三線精神」的感召下,對攀枝花始終懷有一份感恩之情。
圖片來源:中共攀枝花市委宣傳部
於是,這座有「溫度」的城市,成了一座「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城市。不管是離開的老同志,還在剛來的新同志,不管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還是從五湖四海遷來的「外地人」,都成了戀上攀枝花的人。
為人熟知的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丁愛譜,是一名從遼寧到攀支援三線建設的「外地人」。從踏上攀枝花的土地那一刻開始,她就成了攀枝花人。經歷了住席棚子、喝黃泥巴水、「汗洗臉、風梳頭」的艱苦歲月,「三線精神」在她的身上綻放出耀眼光芒。
圖為丁愛譜。
退休後,她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和建設中,幫扶濟困、關愛弱者,成了社區居民的「貼心人」。丁愛譜說,攀枝花是她的第二故鄉,她熱愛攀枝花,將「三線精神」代代相傳是她的責任和義務。
攀枝花市陽光詩社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環,是一名出生在席棚子裡的「攀二代」。為了講好攀枝花故事,讓鈦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她嘗盡了創業路上的苦楚和艱辛。
儘管如此,楊環說,她必須講好攀枝花故事,因為生她養她的這座城市太不容易了。「攀枝花是用生命鑄起的一座城,它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有著敢與天斗、與地斗的『三線精神』,作為她的兒女,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她的精神,為她的建設發展出一份力。」
參觀完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的一名外地遊客曾這樣形容攀枝花:「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神聖而又肅然起敬的城市!她的英雄氣質和陽光魅力讓我流連忘返!」
一座有「高度」的城市
城市的發展光有「溫度」不夠,必須要有「高度」。「高度」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就是管理層和決策層的科學謀劃。
近年來,攀枝花依託攀西地區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一座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城市正在崛起;
攝影/王東
近年來,攀枝花依託陽光、氣候、環境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全國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攝影/王東
近年來,攀枝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近年來,攀枝花不斷挖掘「英雄攀枝花」的精神內核,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城市軟實力持續增強;
……
攀枝花還不斷關心、關注、關愛著
每一位對攀枝花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人!
關心,不只是嘴上說說。市委書記賈瑞雲先後作出了「傾情傾力加強離退休幹部工作」「在機構改革的關鍵時期,老幹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等系列指示要求。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突出用心用情,離退休幹部「兩項待遇」落實有力,離退休幹部學習、走訪慰問等制度落地有聲……
2018年,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共召開了20餘次老幹部情況通報會,分級分類在市內外走訪慰問1700餘名老同志。
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讓廣大老幹部老同志深受感動,他們積極參與「我為攀枝花發展出份力」、「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等系列活動,圍繞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建言獻策,提出關於加快攀枝花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前不久,在蓉攀枝花人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舉行。活動中,攀枝花市原市長、陝西省原副省長、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吳登昌表示,將圍繞延伸釩鈦產業鏈條,打造高端製造和進一步提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率,盡全力幫助、支持攀枝花和陝西寶雞攜手共進,合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攀枝花市原市委書記秦萬祥說:在蓉攀枝花人對攀枝花有著特殊的感情、割捨不斷的情結,融入血脈中的「攀枝花精神」更是把在蓉攀枝花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連在一起、抱成一團,這是攀枝花人的性格、意志和胸懷。身在「蜀營」心在攀,攀枝花作為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愛故鄉,時刻關注著她的發展。我們將盡心盡力為宣傳攀枝花積極奔走鼓與呼,為攀枝花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一座有「熱度」的城市
攀枝花的飛速發展令人欣喜,美好的發展前景更讓人傾心。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愛與周到服務,讓不少離鄉在外的攀枝花人、外地人將「心動」變為了「行動」,越來越多的建設生力軍湧入攀枝花,攀枝花發展的「熱度」持續升溫。特別是近年來《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以及《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三條措施》的出台,更是激勵和吸引了大批高層次人才、農民工、大學生和復員轉業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創新創業。
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85後」留日女「村官」鮑進芝,丟掉白領身份回鄉競聘村主任,帶領村民以村集體經濟為大股東成立公司,投資文化精品民宿、中小學生課外實踐基地主題公園等項目,實現了一三產業互動和農旅融合發展。
攝影\\高陽瓊
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的「80後」大學生李真真,放棄外企項目經理高薪職位,回鄉養蛇,在政府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下,創立了養殖公司,成功開發出多樣蛇產品,並通過創業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丁重高,「60後」,重慶人,四川省濃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6年前,他輾轉全國多個城市,經過大量分析對比後,將公司落戶米易縣,在攀枝花開啟了他進軍生物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路。
提及為何會將公司落戶攀枝花,他說因為攀枝花「硬軟體」都好!硬體指的是微生物的生長環境條件,比如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軟體指的是各級政府部門的「保姆式」服務。公司成立6年了,丁重高至今清晰地記得,當初公司選址時,米易縣招商局、經信局、國土資源局、農牧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幹部不辭辛勞,陪他們走遍了50多個候選點;公司在註冊、登記、審批過程中,相關部門一路「亮綠燈」;公司在沒有收入,持續投入研發的日子裡,市、縣兩級政府部門時刻在關心他們,並給予他們政策、資金支持和幫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攀枝花,一座飽含「溫度」,充滿「高度」,極具「熱度」的英雄城,在「三線精神」的激勵下,必將匯聚更加強大的發展動能,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英雄攀枝花再出發
陽光康養地開新篇!
新聞多看點
文化遊走俏國慶假期,攀枝花這些地方人流如織…
從黑白到彩色,攀枝花這位老人用相機記錄下一座縣城的時代變遷!
探訪攀枝花重點項目建設現場 |「堅守崗位,是他們對祖國最長情的告白」
來源:攀枝花日報
編輯:何泓
審核:梁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VEirG0BMH2_cNUgdEvv.html